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浙江省宁波市2020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

作者UID:7189882
日期: 2024-06-29
高考模拟
选择题
语言表达
名著阅读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怎样界定公共健康这一概念?1920年,美国公共健康专家温思路提出:“公共健康是通过有组织的社区努力来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健康和效益的科学与艺术。这些有组织的社区努力包括改进环境卫生,控制传染病,教育每个人注意卫生,组织医护人员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提供服务,建立社会机制来确保社区中的每个人都能达到适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标准。组织这些效益的目的是使每个公民都能实现其与生俱来的健康和长寿权利。”这一定义为世界卫生组织所接受,并沿用至今。

(摘自龚群:《公共健康及其优先性》,《光明日报》2020年2月17日)

材料二

    公共健康以个人健康为前提和基础,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健康问题,而个人健康指的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健康问题。从个体角度看,除去遗传因素,每个人的生活习性、饮食偏好以及性格等因素往往影响其健康状况。一般而言,个人健康是个人自主的领域。然而,从公共健康的角度看,个人健康不仅是个人责任,同时也是社会责任。公共健康不仅在于保护个人不受他人不卫生或传染性疾病的影响,更在于提升和改善社会成员的居住卫生环境,维护和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健康素质。影响公共健康的因素,往往就是影响个人健康的因素,同时也可以反过来看,影响个人健康的因素,往往会成为影响公共健康的因素。如吸烟,即使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对他人有健康影响,但由此导致众多个人健康出现问题,也将从整体上造成人口健康素质的下降。

公共健康所要保护的是每个人的健康,当某个社会成员染上了某种传染病,社会有责任对他进行医治。然而,仅仅进行医治是不够的,如果任其自由行动,其疾病将会传染给他人,从而严重危害公共健康,所以,还要从保护其他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出发;限制传染病人的行动自由。

(摘自龚群《公共健康及其优先性》,《光明日报》2020年2月17日)

材料三

    数据多跑路,居民少跑腿;免费帮采买,配送无接触;居家勤消毒,筷子分“公”“私”……疫情当前,一些“新规矩”“好习惯”,重塑着公众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这不仅有利于当前疫情防治成果的稳固,也有利于未来的社会治理,减少公共健康等领域的隐患。

    事实上,许多“新规矩”“好习惯”并非无根之木,本来就具备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居家消毒、公筷就餐,本就是多年推行的公共健康的要求;而诸如“拒绝野味”等倡导,则因为疫情加速进入法治轨道。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全面禁食野生动物,《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规定感冒时需戴口罩等,彰显了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进步……种种“好习惯”“新规矩”,立足于现实,谋划于未来。一些过去长期倡导但一时难以普及的治理理念,因为疫情因素全面落地。

    “新规矩”是否全部保留和持续,要以是否便利民众生活、符合公共健康利益为判断标准。把符合公共健康利益的“新规矩”和“好习惯”延续下去,补上曾经落下的“功课”,是改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这同样离不开各界民众和各个社会领域的支持和配合。

(摘编自林风《让符合公众利益的“新规矩”留下来》,《中国青年报》2020年3月13日)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变老的时候

李琦

变老的时候,一定要变好

要变到所能达到的最好

犹如瓜果成熟,焰火腾空

舒缓地释放出最后的优美

最后的香与爱意

最后的,竭尽全力

变老的时候,需要平静

犹如江河入海,犹如老树腰身苍劲

回望来路,一切已是心平气和

一切已选择完毕

再无长吁短叹,双手摊开

左手经验丛生,右手教训纵横

变老的时候,犹如名角谢幕

身子谦和,自信在心

眼角眉梢,深藏着历练后的从容

幕帷垂落,丝竹声远,一切已是过眼云烟

只有尊严的光芒 闪耀在幕后时分

变老的时候是起身回到儿童

看起来未必鹤发童颜而内心里却趋向坦率而纯真

我们已经变老而世界依然年轻貌美

一切都是循环往复,婴儿在啼哭

而这收留了我们笑容和泪水的人间

又一场轮回正在声色里进行。

(二)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余秋雨

    老年是如诗的年岁,这种说法不是为了奉承长辈。

    中年太实际,太繁忙,在整体上算不得诗。青年时代常常被诗化,但青年时代的诗太多激情而缺少意境。按我的标准,缺少意境就算不得好诗。只有到了老年,沉重的使命已经卸除,生活的甘苦也已了然,万丈红尘已移到远处,静下来的周际环境和放慢了的生命节奏加在一起,构成了一种总结性、归纳性的轻微和声,诗的意境出现了。除了极少数命苦的老人,老年岁月总是比较悠闲。老年人可能不会写诗或已经不再写诗,但他们却以诗的方式生存着。看街市忙碌,看后辈来去,看庭花凋零,看春草又绿,而思绪则时断时续、时喜时悲、时真时幻。当然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生理障碍,但即便障碍也构成一种让人仰视的形态,就像我们面对枝干斑驳的老树,老树上的枯藤残叶,也会感到诗的存在。中青年世界的强悍,也经常需要一些苍老的手来救助。平时不容易见到,一旦有事则及时伸出,救助过后又立即消失,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是一种早已退出社会主体的隐性文化和柔性文化,隐柔中沉积着岁月的硬度,能使后人一时启悟,如与天人对晤。老年的魅力,理应在这样的高位上偶尔显露。不要驱使,不要强求,不要哄抬,只让它们成为人生的写意笔墨,似淡似浓,似有似无。长江的流程也像人的一生,在起始阶段总是充满着奇瑰和险峻,到了即将了结一生的晚年,怎么也得走向平缓和实在。

   老年的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

(有改动)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豫让

(明)方孝孺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 销患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已不能扶危于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炫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 , 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有余憾矣。

    段规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

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上也。当伯请地无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

(有删节)

【注】①豫让:战国晋人,为晋智伯的家臣,曾入赵襄子宫中刺杀襄子,未成。后豫让改名换姓,以漆涂身,吞炭使自己变哑,改变形象,谋刺赵襄子,又被捕,伏诛前,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三跃呼天击之,遂自杀。②处死之道:处理死的方式、方法。③中行氏:中行为复姓,此指晋卿荀寅。

诗歌鉴赏
句子默写
材料作文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