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四川省成都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11-14
中考真卷
(A卷)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A卷)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A卷)默写(共6分)
(A卷)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摩诃池,消逝的仙湖

    ①陆游曾有诗写道:“摩诃古池苑,一过一销魂。”翻开唐宋诗卷,你会发现“摩诃池”是一处被频频提到的成都胜境。

    ②摩诃池始建于隋朝,故址位于现天府广场至人民公园一带。582年,蜀王杨秀建府城,命人在城内取土,留下巨大土坑,雨水渐积,终成大湖。一位西域僧人见此湖而生感慨:“摩诃宫毗罗。”“摩诃”指大,“宫毗罗”为龙,此语谓湖大有龙,故当时人们将此湖命名为“摩诃池”。③摩诃池曾是成都最负盛名的游览胜地。唐时,文人墨客,平民百姓,常至摩诃池泛舟游览,宴饮聚会。杜甫寓居成都时,便是摩诃池的常客。五代时,摩诃池成为皇家宫廷后苑,被扩大至千余亩。彼时的花蕊夫人甚爱摩诃仙境,将其写入多首《宫词》。宋时,摩诃池重回民间,桃花灼灼,杨柳依依,水波潋滟,游人如织。“摩诃池上追游路,红绿参差春晚”,陆游常在摩诃美景中流连忘返。

    ④《北梦琐言》载:“韦皋镇蜀,常饮于摩诃之池。”唐代地方官韦皋,不仅喜爱摩诃池的风光,还对摩诃池进行了改造。韦皋将解玉溪之水引入摩诃池,他的继任者又将金水河与摩诃池相连,河湖水网得以贯通。以摩诃池为枢纽,成都城内的水路交通系统最终形成,并与城外的锦江相连。此后, 城内城外,水路连通,水上运输日益成为成都工商业的主要运输方式。

    ⑤摩诃池还在战乱年代庇佑了一方百姓。唐咸通十一年,南诏国军队攻成都,城郊百姓入城避难。人口骤增,加上困守日久,致城内井水枯竭。《资治通鉴》载,百姓“取摩诃池泥汁,澄而饮之”。

    ⑥可见,摩诃池不仅是   甲   , 也是    乙  , 还是    丙   。遗憾的是,自宋代起,摩诃池开始衰落,逐渐被填充,所余水面越来越小。明代,摩诃池仅在西南方向留下小块水面。清代,唯有金水河尚存。1914年,金水河被填充,摩诃池也就不复存在了。

    ⑦唉!当杭州人荡舟烟雨空潆的西湖,当无锡人沉醉烟波浩渺的太湖,当南京人流连人文荟萃的玄武湖,你应知道,成都人也曾拥有声名远播的仙湖一摩诃池!

    (改写自《成都简史》)

(A卷)作文(60分)
(B卷)诗歌鉴赏(共4分)
(B卷)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重修杜工部草堂记

[明]杨廷和

    成都草堂,唐杜工部旧居之地也。堂屡废矣,辄新之者,重其人也。今日之举,则巡抚都御史钟公蕃倡其议。既成,成都府同知吴君廷举以书与图来予记之。

    盖翘然而起,于官道者为门。门之后为祠,祠后为书院。引水为流,桥其上,以通往来。于其前门焉,榜曰“浣花深处”。进于是,则草堂也。堂之左右,亦各为屋,缭以周垣。其东为池,引桥下之水注其中,菱莲交加,鱼鸟上下相乐也。名花时果,杂植垣内。其外则树以桤、柳,象子美之旧也。经始于弘治庚申之春,落成于其年之秋,财不费而功侈,民不劳而事集。

    夫世子美者,概以为诗人。愚以为诗道极于子美,而子美重于人者,不独诗也。唐文章之士千百人,而祠于后者,仅可指数。子美之草堂,人皆知之,是独以其诗哉?蜀自先秦以来,数千年间,通祭祀者才数人。若秦之李冰,汉之文翁、孔明,皆以功德流远。而子美徒以羁旅困穷之人,轩然与之, 是诚不独以其诗也。盖子美之为人,孝友忠信,大节俱备,读其诗,考其素履,一一可见。志其墓者,不过称之为文先生耳。於乎!此何足以知子美哉?不知于当时,而知于后世,一世之短,百世之长,子美之名若草堂,虽与天壤俱存可也。今日诸公之举,尊贤厉俗,其于风教岂曰小补之哉!

    (选自《天启新修成都府志》卷四十三,有删节)

(B卷)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成都的卖水人

何满子

    ①成都有一句谑语,叫作“南门大河没有盖”。那意思是,你要死就请便,往河里跳都行。但是,河不是溺死人的,而是养活人的。

    ②四十年代成都自来水厂的供应面极小,居民绝大部分的吃水用水,不是河水,就是地下水。所有的公馆里,家家有口井;没有井的居民则是用挑来卖的河水。挑河水卖的人一般是穷苦人家靠出卖力气维持生计的男子。

    ③当年没有井的成都住家户,大都是论月向挑河水卖的人包水的,家家都有一只贮水缸,挑水的每天来给倒满。以当时的币值,离河近的城圈周遭的人家,包一月每担河水大概只需块把钱,离河较远的也不过两元钱,通常一家用两担水,每家人买水的支出不过四五元。为了多挣一些钱,挑水卖的人都尽量多揽些生意,每天要挑很多趟水,收入依然微薄。

    ④挑水卖的人摸索出一种以两人为一组的流水作业法。一人从河里装满水挑进城,另一人就接挑上肩,而把自己的空桶担交换给第一人,挑着接过来的满桶水送到包水的人家,如此周而复始。这样既节省了体力又节约了时间。我经常在新南门城门洞一带看到这种空满担的交换,不用歇下担子,两人的肩膀一凑,桶担就换过来了,桶面上放一块小木板,交换时一滴水也不会外溢。

⑤挑着满桶水时,卖水人吆喝着一种短促的有节奏的号子,一是为了哼哼着减轻疲劳,一是为了招呼行人让路。一到送水人家门口,则以同一调子提高了声音,用以招呼用水的主人。⑥成都人很讲情义,乐于助人。这种情义不是时下所说的哥们义气,而是一种淳朴的人情味。卖水的和主人家混熟后,主人家央他做点下力活也肯帮忙。我的一位住在南城纯化街的朋友,自己是教书的,家里只有寡母一人。成都烧饭用木柴,买来的是大块的,必须劈成小块才能塞进灶洞。这位寡母劈不动,不曾央请,送水的汉子就主动效劳,只酬谢他一点很少的代价。有时,只请他吃一顿饭,连钱也不肯收。留饭大致是阴历初二、十六打牙祭的日子。之所以规定为初二、十六,是因为不少人家,朔望”是茹素的,因此朔望的次日开荤就成了习惯,这打牙祭的日期也就约定俗成了。

⑦如果你注意一下,便可发现这些挑水卖的人有一个特点,他们都赤足的,连草鞋也不穿一双。你以为这是为了节约,舍不得买草鞋,故而甘愿用光脚板走路么?不然。这里包含着一种职业道德。他们不在河边舀水,以避开岸边洗菜淘米浣洗衣服的地方;都要涉水走到离河岸有一定距离的水面,两只桶不离肩头,迎流俯身一舀,就是满满两桶水挑着上岸了。这事我亲闻之于一个挑水人,他说:“我们卖的是‘河心水’,没得一丝丝脏的,行有行规嘛,未必担桶水就可以不讲良心?”

⑧我相信这一自白的真诚。现在有些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只顾自己方便,不讲职业道德,比起这种人来,被挑水人称之日“讲良心”的行规,多值得称颂而且推广!我曾将挑水人的话告诉一位熟人,谈时正经过一个门口,被一位看门的大爷听到了,他接茬道:“硬是,不信你早上到南门大桥上去看嘛!”

    ⑨如今当然再也没有以挑水卖为生的人了,自来水已结束了这一职业,而且,现在成都城外的河水早已不复往昔的鄰鄰清波。

    ⑩每每忆起当年挑水卖的人,他们是大有令人慨叹的理由的。

    (选自《蓉城忆往》,有删改)

【注释】①朔望: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

(B卷)语言运用(共12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