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日期: 2025-04-15 一轮复习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有学者研究认为,设立陪审法庭的做法“恐怕是雅典民主制度最重要的一点”。支持其观点的依据是(    )
A、 实行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
B、 有利于改变贵族专权的局面
C、 陪审法庭成员以部落为基础
D、 低等级公民参与其中可以领取津贴
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民主政治,被认为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典范。雅典民主的表现包括(    )
A、 成年男性公民都有机会担任公职
B、 本地自由民皆可参加公民大会
C、 五百人议事会可行使司法审判权
D、 国家的公职人员均由推荐产生
古代希腊禁止妇女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有为妇女专设的运动会,城邦也很重视女子体育教育。这说明,古希腊(    )
A、 奥运会缺乏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B、 妇女与男子拥有同样的政治权利
C、 奥运会导致城邦内部的阶级分裂
D、 妇女有权参与城邦社会文化生活
“每一国的人民,一方面要遵守自身特有的法律制度和社会习俗,一方面要遵守全人类共同的法律,……根据自然理性,适用于全人类的法律称为列国通法”。与此理论相关的法律实践是(    )

A、 汉穆拉比颁布了颁布了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法律之大成的法典
B、 梭伦改革时期颁布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令
C、 罗马共和国政府公布了“十二铜表法”
D、 卡拉卡拉皇帝敕令授予罗马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
“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
B、 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
C、 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D、 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说:“民主政体是进一步的退化,因为它的平等和自由的原则反映了人类品质的退化;人性的一切欲望都可以被同样自由地去迫求。”这段话意在说明(   )
A、 当时的雅典不具备建立民主政体的条件
B、 广大雅典公民有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
C、 雅典民主政治体制存在一定程度的弊端
D、 平等和自由是雅典民主政体的基本原则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形成了对最高权力享有者“王”的有效制约。在任何一个王出征的时候,都有两个监察官跟随着他

材料一 在秦与西汉时期,御史大夫作为监察长官,同时又是丞相的副职,受到丞相的统制,因此,监察机构的设置与管理,或由丞相决定,或由丞相参预其中。隋朝废除(御史台)台主任命御史台官署的制度,改由三省长官推荐,或由中央吏部考核任命,皇帝直接命令圈点。唐高宗永徽年间(649—655年)后,监察御史“多是敕授”。到了宋仁宗时,他规定宰相所荐举的官吏及宰相的亲故不得出任御史,而由皇帝亲自任用和掌握,直接对皇帝负责。职权上,秦汉时期,监察官无权处置违法失职的官吏,只有上奏或呈报丞相或州郡长官查处。随着监察官吏权力的不断增大,监察官渐次有了部分的直接处分权。……宋朝御史台有权传讯违法失职官吏,复审大理寺审理案件。明朝巡按御史可以直接查处违法失职官吏。

——据张立武《试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借鉴意义》整理

材料二 在(古代希腊的斯巴达,尽管采取奴隶主贵族的专制,但行使司法权的监察官,监视着他的行踪。监察官有权对王进行刑事审判。亚里士多德指出,在雅典,监察官们的权柄如此之大,以至国王也不得不讨好他们。……在雅典,司法的权力制约功能就更加明显,高级官吏从选任到离职都必须接受严格的审查。

——摘自孙永兴《论西方早期社会的司法》

下列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
A、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中已初步体现出主权在民、集体统治和任期制等民主特征
B、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间接的民主制
C、 《十二铜表法》是为保护平民的利益而颁布的
D、 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维持长久统治,与罗马公民法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有效调节有重要关系
古希腊雕塑家所有的雕塑作品都是在公共场所摆放,不用于装饰私人房屋。与雕塑作品一样,古希腊所有的建筑杰作也都是公共性的,希腊人的私人居所却简陋而朴素。这反映了在古代希腊(    )
A、 公民以城邦的公共生活为中心
B、 城邦艺术作品主要服务于贵族
C、 人文主义精神尚处于萌芽时期
D、 民主政治限制了公民个体意识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指出:“当雅典人建立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新的政治体制时,他们的政府就是一种纯粹民主制的政府。”确立“新的政治体制”的改革(    )
A、 基本铲除旧贵族的政治特权
B、 按照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C、 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D、 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工资

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制度,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法律在解决私人争端的时候,为所有的人都提供了平等的公正;在公共生活中,优先承担公职所考虑的是一个人的才能,而不是社会地位或者属于哪个阶级;我们在政治生活中享有自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

BC5世纪,伯里克利

《在雅典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讲》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之手或同一个机构之中,就不会有自由存在。因为人们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强制执行这些法律。”

1748年,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1848年,马克思

《共产党宣言》

“外国革命是由争自由而起,奋斗了两三百年,生出了大风潮,才得到自由,才得到民权。……民族主义就是为国家争自由,但欧洲当时是为个人争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国家,要这样做去,便要大家牺牲自由。”

1924年,孙中山

《民权主义第二讲》

材料涉及到关于“自由”的诸多探讨。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进行概括,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析。(要求:概括准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自商周以来,血缘亲族和地缘关系一直是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深层结构。在此后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先秦时代的姓族宗法组织转型为秦汉以后的宗族组织,又转型为唐宋以后的姓氏亲族组织,再转型为明清以下直到现代的乡村家族组织,虽然在形态上历经演变,但其基本结构却始终保持不变,并积淀为中国人的深层价值观。……中国的政治家都把治家的方式用于治国,家庭伦理结构成为政治法律结构的原型;中国的官僚政治机构,事实上就是一种虚拟的政治亲属辈分结构。中国的皇帝与臣民、官与民的关系,不仅是一种政治上的隶属和统治的关系,也是一种伦理亲族关系,这从皇帝被称为“君父”、清官被称为百姓的“父母官”就可以看出来;这与欧洲中世纪君臣间的关系仅是隶属或者契约关系截然不同。

——《为什么孔子始终打不倒?》

材料二:从很早的时期起,这种血缘亲族关系的纽带在希腊社会中就被打破了,就不再成为维系社会结构的基本关系了。公元前六世纪,由民主主义政治家克里斯提尼所推动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打破和改造雅典社会结构中残存的血缘亲族组织。希腊城邦不是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而是一个开放的商业社会。商品经济的发达,航海贸易往来的频繁和扩大,大量外邦人的迁入定居,所有这些,都从根本上腐蚀和瓦解了古希腊社会中那种血缘性的亲族组织。

——《希腊文明的论证》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