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化学试卷库

四川省达州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卷

日期: 2025-03-28 中考真卷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工业炼铁   
B、 石油分馏   
C、 海水制镁   
D、 烧制陶瓷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B、 碘是人体所需要的一种微量元素,缺碘会导致骨质疏松
C、 开发高效氢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汽车,以解决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
D、 研制、生产可降解塑料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近期媒体曝光了某品牌洗发水中含有致癌的成分--二恶烷(C4H8O2),下列有关二恶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恶烷是氧化物
B、 二恶烷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C、 二恶烷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 :1 :4
D、 一个二恶烷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表示A原子, 表示B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3∶2
B、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从宏观角度看,物质丙属于混合物
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判断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使a、c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方法都可以是降温结晶
B、 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 在t2℃时,将a物质30g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80g
D、 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
已知:3CO+Fe2O3 2Fe+3CO2 , 向装有20gFe2O3的硬质玻璃管中通入CO,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玻璃 管中剩余固体质量为15.2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CO是氧化剂
B、 反应生成Fe的质量为15.2g
C、 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16.5g
D、 参加反应的Fe2O3占原总质量的80%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至过量
B、 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C、 浓硫酸长时间敞口露置于空气中
D、 向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镁粉和铁粉

填空题

实验题

科学探究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玻璃棒蘸取饱和FeCl3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随着加热时间的持续,在1分钟内观察到玻璃棒表面颜色的变化依次为:黄色、红褐色、红棕色、黑色。同学们对此现象产生了疑问,于是他们对FeCl3溶液加热,灼烧的变化进行了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①酒精(C2H5OH)具有还原性,加热条件下能与Fe2O3反应;

②Fe与Fe3O4易被磁铁吸引,FeO是一种黑色固体,不能被磁铁吸引。

(实验一)

将大约20mL饱和FeCl3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沸腾后发现溶液中逐渐产生红褐色浑浊。

由此得出结论:

①FeCl3溶液呈黄绿色是因为溶液中含有(用离子符号表示)。

②加热饱和FeCl3溶液时,FeCl3易与水反应生成红褐色固体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由实验可知:FeCl3溶液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填“能”或“不能”)获得FeCl3固体。

(实验二)

将实验一蒸发获得的红褐色固体转移到坩埚中灼烧,颜色由红褐色变为红棕色,此过程发生分解反应: 2Fe(OH)3 +3H2O。

(实验三)

同学们对玻璃棒上产生的黑色物质继续探究:联系酒精的可燃性、还原性等相关性质,对黑色物质的成分提出了猜想,经讨论认为,可能是C、 Fe、 FeO、Fe3O4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了测定黑色物质的成分,收集黑色物质,进行了如下表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观察现象

黑色粉末全部被磁铁吸引

黑色粉末中不含的物质是

②向装有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观察现象

固体逐渐溶解,但无气泡产生

综合①②实验现象判断,此黑色物质成分是

计算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