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试卷

日期: 2025-04-09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有学者认为,1954年不仅是新中国的法治年,也是新中国的外交年。下列选项能为“外交年”之说提供依据的是(   )
A、 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B、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在万隆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D、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下图为中国驻法国使馆馆收藏品——1964年1月28日的法国《世界报》,它刊登了中法建交公报。中法建交体现了(    )

A、 中国已打破长期的外交僵局
B、 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 两大阵营之间展开激烈斗争
D、 两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米谷先生取材1954年日内瓦会议,创作了如图漫画《日内瓦的喜剧——美国大使在与一位“不存在”的对象谈判》。漫画表明(   )

A、 新中国取得了对美外交的胜利
B、 印度支那问题得以和平解决
C、 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 美国仍坚持敌视新中国政策
阅读下图,下列关于新中国外交史实解读正确的是(    )

A、 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为解决①的问题发挥重要作用
B、 中国在与②的外交谈判中首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③是首先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结成同盟的国家
D、 中国在④召开的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20世纪50年代的某次国际会议上,朝鲜代表团要求联合国军在6个月内撤出朝鲜,首次以大国身份组团参会的中国代表团表示支持,苏联代表团也支持中国的意见。这次会议(    )
A、 贯彻了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B、 初步达成了有关解决朝鲜问题的决议
C、 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正逐步走向国际舞台
D、 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20世纪50年代某西方报纸评论到:“(此次会议)是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此次会议(    )
A、 消除了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威胁
B、 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C、 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9年7月的第一次《加拉罕宣言》宣布:废除沙俄与中国签订的一切秘密条约,归还中国领土,放弃租界、领事裁判权、庚子赔款及中东铁路的特权。1921年8月,苏俄驻华全权代表越飞抵达北京,与北京政府谈判恢复两国外交关系问题。但因中东铁路和苏军出兵外蒙古等问题,双方僵持不下,谈判无果。之后越飞致函正在洛阳的吴佩孚,希望合作,但遭到吴的拒绝。1923年1月,越飞与孙中山在上海会晤并发表《孙文越飞宣言》,苏联明确表示对孙中山的全力支持。10月,鲍罗廷抵达广州,力图促使国民党早日彻底改组。同年12月,加拉罕重新发布1919年和1920年苏俄两次对华宣言的译文,删去了第一次宣言中无偿归还中东铁路的文字,并照会北洋政府外交部,要求北京以其修改后的文本为准。1924年5月,中苏之间达成《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苏联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租界特权、庚子赔款等,中国在外蒙的主权得到承认,并将成立一个委员会安排苏联从外蒙撤兵事宜。

——摘编自[美」马士《远东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开始两个小时后,毛泽东就在天安门城楼上接到了苏联发来的贺电。10月2日,苏联政府来电,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到了第三天,中苏双方已谈妥互派大使的问题。12月,毛泽东出访苏联。195.年2月14日,中苏两国领导人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关于苏联货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文件。根据新条约和协定,苏联将于1952年年底撤退驻旅顺的军队,归还雅尔塔协定和1945年旧条约在中国东北取得的权益,并承诺在经济和军事方面向中国提供援助。

——改编自王钥《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纪实》及何明、罗锋《中苏关系重大事件述实》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