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5讲《两极世界的形成》

日期: 2025-04-01 一轮复习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有学者指出,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共向欧洲提供了131.5亿美元的拨款,达到了它预期的政治目的。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马歇尔计划( )
A、 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B、 导致了欧洲对峙的出现
C、 奠定了欧洲一体化的基础
D、 推动了美国的霸权进程
《冷战的起源与终结》中写道:“美苏干涉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和国内结构,第三世界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则孕育其中。”材料表明美苏冷战(   )
A、 推行霸权主义造成世界局势紧张
B、 在客观上推动了第三世界的兴起
C、 支援了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D、 阻碍了亚非拉国家的进步与发展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

A、 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 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 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 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如图宣传画中的欧洲人民正期待着来自美国的货物,这一援助来自于(   )

A、 富尔敦演说
B、 布雷顿森林体系
C、 马歇尔计划
D、 莫洛托夫计划
美国学者亨廷顿指出,冷战结束后,主导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西方文化”同“非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将是“未来世界政治轴心”。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
A、 冷战结束使世界政治经济冲突趋缓
B、 引发国家冲突的根源是文明之间的差异
C、 国家冲突是文明进程中的必然现象
D、 亨廷顿意在为美国霸权主义政策辩护
马歇尔计划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①.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②,西欧各国也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③,但是经济获得发展的西欧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增强④.据此可知(   )
A、 ①表明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应用
B、 ②反映马歇尔计划是欧洲经济恢复的唯一因素
C、 ③说明马歇尔计划注重维护世界的安全和利益
D、 ④证明马歇尔计划增强了美国遏制苏联的力量
欧洲在国际政治中举足轻重。如图白色部分为某国际组织的欧洲成员国,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

A、 1942年的反法西斯联盟
B、 1946年的联合国
C、 1949年的北约
D、 1967年的欧共体
如图漫画题为“美国最新式战车”,它发表于1947年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该漫画影射美国(   )

A、 公开干涉他国内政
B、 开始操控世界银行
C、 借助美元称霸世界
D、 隐蔽手段控制西欧
下列是美国《华盛顿邮报》使用“自由世界”“西方”一词的统计情况。据此可知(   )

机构

词汇

1988年

1993年

百分变化

华盛顿邮报

“自由世界”

112

67

-40%

“西方”

36

87

+142%

A、 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深
B、 美国主流媒体与政府意识出现不同步现象
C、 互联网快速发展影响舆论
D、 东西方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对抗呈现缓和
如图为某一时期的漫画,从中可知(   )

A、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多极化最终形成
B、 北约东扩受到了俄罗斯的有效遏制
C、 欧洲政治局势尚未摆脱冷战的阴影
D、 两极格局下美国在争霸中处于优势
观察漫画,图中斯大林正在防守,篮球上写着“马歇尔计划”,球框上写着“欧洲复苏”。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

A、 当时苏联的实力不足与美国抗衡
B、 美国控制和利用西欧以遏制苏联
C、 苏联着意维护战后国际政治秩序
D、 欧洲经济的复苏与美苏利益无关
下图为苏联漫画家创作的一幅讽刺漫画(图中下方人物代表美国政府)。漫画作者意在说明(   )

A、 美国意欲利用欧洲遏制苏联
B、 美苏加紧对中间地带的争夺
C、 美国未能有效缓和其社会危机
D、 美苏意识形态之争渐趋常态化
美国第41任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于2018年11月30日去世,他创造了美国最长寿的前总统记录,退休后的26年间,布什致力于社会福利事业。下列现象发生在布什任期内的是(    )
A、 受石油危机影响,美国经济进入“滞胀”时期
B、 美国政府“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政策创造了经济发展的新纪录
C、 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在纽约会晤
D、 美国对苏联实行“超越遏制”战略
下面是创作于1949年的一组漫画《两国民众逐渐疏离》。该漫画较为正确的预见了(    )

A、 美国冷战政策对法德关系的影响
B、 冷战背景下美苏关系的发展方向
C、 朝鲜半岛由统一趋向朝韩的对立
D、 两极格局下两德关系的发展轨迹
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出现了70多家边界线电影院,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 银幕上美苏的文化交流
B、 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
C、 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
D、 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
1970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先后进行了13轮外长谈判,就互不使用武力问题达成共识。同年8月,勃兰特总理实现访苏。这反映了(    )
A、 两极格局出现缓和
B、 苏联在军事上超越美国
C、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 德国外交实现独立自主
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表明(   )
A、 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B、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C、 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
D、 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

下图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图中①处应填写(    )

A、 罗斯福新政
B、 “铁幕”演说
C、 马歇尔计划
D、 欧洲煤钢联营
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    )

A、 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
B、 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
C、 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
D、 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

材料分析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