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7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日期: 2025-04-02 一轮复习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针对如图所示分析,正确的是(   )

A、 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面临恐怖主义威胁
B、 联合国处理重大国际问题的作用日益增强
C、 建立处理安全问题的协调机制日益迫切
D、 在处理国际重大问题时各国步调一致
尼赫鲁深信印度最有资格成为亚洲的领袖和带头人。因而在面对两大阵营时,印度以第三世界代言人的姿态追求与美、苏平起平坐的地位。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印度(   )
A、 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B、 与中国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致力于维护亚洲利益
D、 始终与亚洲国家保持和平友好关系
下面是有关当今国际形势的一幅漫画。漫画反映的是(    )

A、 美法争夺世界霸权地位
B、 多极化趋势大大加强
C、 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
D、 多元文化交流融合
20世纪90年代,剧变后的苏联和东欧国家,放弃了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了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特征的经济体制,那些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发展中国家也逐步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这说明(    )
A、 世界格局的变化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
B、 世界各国已完全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体系
C、 意识形态等因素深刻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
D、 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根据冷战结束后对未来国际关系的描绘与预测画出下边示意图。据此可知,他意在说明(    )

A、 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完全形成
B、 世界始终处于矛盾冲突的动态发展中
C、 美国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D、 世界多极与多文明关系取代两极对抗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间逐渐打破那种非友即敌的外交模式,“伙伴关系”被许多国家所接受,这种关系非敌非友,可以在利益一致的许多方面寻求合作。这反映了(    )
A、 多极化发展弥合了国家间的利益分歧
B、 经济全球化加深了国家间的相互依赖
C、 国家间综合国力差距逐步缩小
D、 多极化的国际关系格局已形成
下列表格反映的是二战后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情况。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朝鲜战争

(1950-1953年)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

伊拉克战争

(2003年)

参与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

不支持甚至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

明确反对美国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

A、 西欧国家一体化进程加快,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B、 苏联对西欧的强力支持,使西欧有了强大的后盾
C、 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最终反目成仇
D、 西欧国家一贯坚持正义,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
2015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著文指出,新一波全球化“浪潮”正扑面而来,这次,规则之争成为焦点,区域互动或许才刚上路。“规则之争成为焦点”体现出(    )

A、 全球化规则的制定有利于国际经济发展
B、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
C、 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失去主导地位
D、 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

下图是1990年绘制在柏林墙残留墙体上的一幅涂鸦作品(MOSCOW、CHINA、EVERYHERE、BERLIN:莫斯科、中国、任何地方、柏林)。这反映了(    )

A、 作者对世界秩序重构的想法
B、 两极格局与冷战正式宣告结束
C、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
D、 围墙处处成为阻碍民主的藩篱
1964年,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在1975~2006年联合国决议中,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这种状况(    )
A、 确立了世界多极化的格局
B、 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C、 遏制了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
D、 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面
下图是一幅描绘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漫画。结合所学,推断当时的日本(    )

A、 经济上开始超越美国
B、 凯恩斯主义左右了产业变革
C、 形成了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D、 谋求与周边国家建立密切的经济关系
“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   )

A、 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B、 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
C、 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
D、 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的德国人意味着(   )
拆毁柏林墙

A、 欧洲将从此出现和平局面
B、 德意志民族即将再度统一
C、 东西德经济差距将迅速缩小
D、 影响德国分裂的苏联即将解体

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贸之路,它沟通了旧大陆上兴起的诸种文明。在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之后,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更趋频繁。在丝路沿线相继兴起的中国古代诸王朝从秦汉到明清绵延不绝,与印度、波斯等古代诸帝国,通过不断地扩张、征服,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的全球化进程的到来。在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发展中,东方与西方、中国与外国、陆地与海洋、人类与自然等领域,互动几乎无处不在。如族群的迁徙、多民族的融合、各种宗教的传播、艺术的相互影响、物种与技术的交换、风俗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等,都是经过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互动带来的结果。

——摘编自王永平《全球史视野下的古代丝绸之路》等

材料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明晰和相应举措的出台,国内外将“一带一路”倡议与美国战后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的说法也日益增多。国内媒体多从经济视角出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会产生马歇尔计划在欧洲经济复苏和地区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西方学者和媒体则多从政治与安全视角出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国际力量中心转移背景下,中国经营势力范围、争夺地区主导权的政治安全战略。

“一带一路”倡议首先是共同发展的战略,不针对第三方,不经营势力范围。相比之下,马歇尔计划则在援助中附加了诸多不平等条件,获得干预西欧各国内部经济政策的有力手段。与马歇尔计划相比,“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需要应对沿线国家多样化的利益诉求,还面临诸多域外因素的干扰。“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获得沿线各国政府层面的积极表态,但在学者和民众层面认知度并不高。

——摘编自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