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备考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6讲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日期: 2025-03-28 一轮复习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溶酶体是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的细胞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高尔基体断裂后的囊泡结构可形成溶酶体
B、 中性粒细胞吞入的细菌可被溶酶体中的多种酶降解
C、 溶酶体是由脂双层构成的内、外两层膜包被的小泡
D、 大量碱性物质进入溶酶体可使溶酶体中酶的活性发生改变
分析以下四种细胞器,错误的说法是(    )

A、 丁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
B、 乙是由单层膜围成的网状结构
C、 丙内含有多种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D、 上述四种细胞器的膜参与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下列关于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广泛地分布于动物和植物的细胞中
B、 都是由磷脂、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
C、 都需要ATP为其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 都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
黑藻是一种叶片薄且叶绿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分布广泛、易于取材,可用作生物学实验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黑藻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
B、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宜选用黑藻成熟叶片
C、 质壁分离过程中,黑藻细胞绿色加深、吸水能力减小
D、 探究黑藻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种类时,可用无水乙醇作提取液
关于图所示的细胞结构和功能,正确的是(    )

A、 ①内产生的能量去向为用于合成ATP
B、 ③内的反应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
C、 研究④内物质的合成及去向可用同位素标记技术
D、 该细胞在连续分裂的过程中,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下列关于胰岛素合成与分泌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mRNA进入细胞质的方式与胰岛素分泌的方式相同
B、 囊泡从高尔基体向细胞膜移动是主动运输过程
C、 向胰岛B细胞中注入3H标记的亮氨酸,放射性首先出现在高尔基体
D、 胰岛B细胞的内质网与高尔基体膜成分基本相但成分基本相同
下表示组成线粒体膜的有关成分及含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线粒体膜

蛋白质(质量分数/%)

脂类(质量分数/%)

外膜

52

48

内膜

76

24

A、 内膜上可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
B、 内膜比外膜具有更多的功能
C、 内膜、外膜的化学组成大致相同
D、 内膜表面积大,导致蛋白质含量高
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充盈的液泡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B、 叶绿体是合成淀粉的场所
C、 高尔基体是合成和加工蛋白质的场所
D、 核糖体能够识别并结合mRNA
下列有关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以相同的方式增大内膜的面积
B、 两者的膜参与组成叶肉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C、 都能进行物质转变和能量转换,并将能量贮存在稳定的有机物中
D、 都能被健那绿染液染成绿色,说明都含有染色体
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用含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进胰腺腺泡细胞,放射性先后出现在粗面内质网一高尔基体-质膜内侧的小泡一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物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形成分泌蛋白的多肽最早在内质网内合成
B、 高尔基体膜向内与内质网膜相连,向外与细胞膜相连
C、 质膜内侧的小泡完成蛋白质的分拣
D、 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都需要ATP
研究发现,分泌蛋白的合成起始于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初始序列为信号序列,当它露出核糖体后,在信号识别颗粒的引导下与内质网膜上的受体接触,信号序列穿过内质网的膜后,蛋白质合成继续,并在内质网腔中将信号序列切除。合成结束后,核糖体与内质网脱离,重新进入细胞质。基于以上事实的推测,正确的是(   )
A、 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B、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都是分泌蛋白
C、 用3H标记亮氨酸的羧基可追踪上述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D、 控制信号序列合成的基因片段发生突变可能不会影响该蛋白的继续合成
从洋葱根尖细胞中分离出X、Y、Z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的有机物的含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蛋白质(%)

脂质(%)

核酸(%)

X

61

0

39

Y

67

20

微量

Z

59

41

0

A、 细胞器X一定是中心体
B、 细胞器Y一定是线粒体
C、 细胞器Z一定具有双层膜结构
D、 小鼠的心肌细胞中一定有这三种细胞器
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下列细胞中含高尔基体和内质网较多的是(    )
A、 口腔上皮细胞
B、 唾液腺细胞
C、 汗腺细胞
D、 心肌细胞
下列关于细胞内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肝细胞中内质网合成的磷脂可转移至中心体
B、 吞噬细胞中溶酶体分解产物可能被排出细胞外
C、 浆细胞中内质网加工的抗体可直接转移至细胞膜
D、 细菌细胞中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可转移至细胞核
研究叶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取匀浆或上清液依次离心将不同的结构分开,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 表示沉淀物, 表示上清液。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TP仅在P2和P3中产生
B、 DNA仅存在于P1、P2和P3
C、 P2、P3、P4和S3均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
D、 S1、S2、S3和P4中均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在细胞内,有许多由膜构成的囊泡就像深海中的潜艇,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地运输着“货物”。下列有关囊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质网可以“出芽”形成囊泡,其囊泡膜可以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
B、 内质网在囊泡运输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C、 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可能形成溶酶体
D、 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可以是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形成的
一项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研究揭示了体内蛋白分选转运装置的作用机制,即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带到了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使组件获得重新利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塑形蛋白在合成过程中,场所由核糖体提供,动力可由叶绿体提供
B、 “分子垃圾袋”应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该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 “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组件”可能是氨基酸或核苷酸
D、 人体细胞内能形成囊泡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中心体等
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S酶会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转化为溶酶体酶;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M6P标志的形成过程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
B、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溶酶体酶的合成
C、 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
D、 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会聚集在高尔基体内

综合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