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试卷

日期: 2025-04-03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jì)       杀(lù)      (zuàn)改      (zhù)兹宝鼎
B、(dào)念      大(sì)      安(wèi)       祀我国(shāng)
C、(wàng)图     警(tì)      抵(lài)       惨绝人(yuán)
D、(yì)语       (dùn)形     (zhāng)显     振聋发(guì)
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磅礴    审判    一以贯之
B、 初衷    誓言    矢志悍卫
C、 湎怀    铭记    颠倒黑白
D、 书藉    制裁    辱没真相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描摹和勾勒了近五年的前行车辙,彰显了国家实力。
B、 《拉贝日记》以具体而真实的文字记录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有力地控诉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所犯的累累罪行。
C、 登高望远,看到高山大川、沧海桑田的壮丽景色,我心潮澎湃。
D、 博山焦裕禄纪念馆的墙上悬挂着习近平总书记写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其中“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川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B、 这次招聘,很多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C、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D、 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位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B、 《别让南京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美国《波士顿环球邮报》近日发表的有关南京大屠杀长篇文章的标题。
C、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D、 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
下面有关新闻评论的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新闻评论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
B、 新闻评论是议论文体裁中重要的一类,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C、 新闻评论代表一定的机构、组织对当前重要问题和事件的态度、观点、看法,可以指导受众的意见走向、行为走向。
D、 新闻评论在舆论监督中处于一种显要的地位,在弘扬先进思想和精神的同时,还要不断揭露和抨击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不良之风和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语言表达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正义的边界

鲍鹏山

    ①孔子不提倡以德报怨,因为这样就等于取消了道德;但是他也反对以怨报怨,因为这样我们就会堕落得与对方一样。所以,孔子的观点是以直报怨——以公正来对待无良之人。

    ②可见,孔子既反对我们对坏人无原则地好,也反对我们对坏人无约束地报复。

    ③孔子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论语·泰伯》)对不仁的人,恨得太过分,就是祸乱。我们可以理解为:天下的很多祸乱,是由绝对道德主义者惹出来的。

    ④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推行道德,就如同抱薪救火;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惩罚不道德,又如同以暴制暴。

    ⑤举一个例子,53岁的山东省威海市退休女教师李建华遭遇入室抢劫,她在身中数刀的情况下仍与抢劫者斗智斗勇。最终,那个19岁的抢劫者精神崩溃,瘫倒在地,而李建华则拨打了 120急救电话,让他得到及时救治。

    ⑥这是很感人的事件。李建华老师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表现了人性的高贵和美好。但是,在媒体报道这件事后,却出现了争议。有不少人认为,对于这样的歹徒,根本不需要同情和帮助。

    ⑦一个网友在网上的留言是:“假如我碰到这样的歹徒,我要扒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吃了他的肉,砸了他的骨,吸了他的髓!”这种极其残暴的心态,使我毛骨悚然。从不在网上留言的我,忍不住留了一句话:“你更像歹徒啊!”

    ⑧孔子做了鲁国大司寇,摄行相事,坚决推行“堕三都”【注】 , 他的学生子路被鲁国执政季桓子任命为家臣,负责具体执行。可以说,堕三都的成败,关乎孔子在鲁国的政治生命。但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伯寮,竟然对季氏说子路的坏话,导致子路丢了职务,对堕三都的失败,以及孔子最终离鲁出走都负有相当大的责任。

    ⑨这样一个学生,后人把他称为“圣门蟊螣”,意思是孔子门下的害虫。当时,鲁国一个叫子服景伯的大夫对孔子说:“你的这个学生实在太不像话了,如果你允许的话,我有力量杀了他,让他暴尸大街。”

    ⑩孔子说:“如果我的道能够行得通,那是命;如果我的道行不通,那也是命。公伯寮能把我的命怎么样呢? ”(《论语·宪问》)孔子断然拒绝子服景伯的杀人建议。

    ⑪公伯寮不好。但是,假如我们用杀掉他的方法来对待这样的人,我们就更不好了。用极端的手段来清除异己,还有比这更坏的行为和更坏的人吗?

    ⑫为什么孔子不赞成人们用极端的方式来履行道德?为什么孔子反对用极端的手段来实现正义、维护道德?因为一切极端手段必定隐含对某种价值的破坏。而且,极端手段所蕴含的破坏性,往往指向更原始、更基本的价值。

    ⑬正义是有边界的。

(选自《读者》2018年第9期)

【注释】 堕三都:指春秋时期鲁国孔子执政,毁坏三桓(鲁国公族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私邑的事件。堕(huī),同“隳”,毁坏。

综合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