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

作者UID:15552719
日期: 2024-10-04
单元试卷
单选题
语言表达
名著导读
文言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浓缩阅读”不是真正的阅读

天歌

    ①不仅咖啡可以浓缩,如今的纸质书都可以。最近,一款在线浓缩知识文库悄然走红,一套大部头的作品,在线文库可以给你浓缩成最精华的句子,让你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对整本书概览性质的阅读。不少网友表示,这样阅读节省了很多时间。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一页一页翻书通读的乐趣再也找不回来了。

    ②由这个“浓缩书”,很容易让人想起“精华本”“缩写本”,比如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在市场上都能找到它们的“精华本”“缩写本”。这主要是为了满足中小学生的阅读需要,因为长篇累牍的原著,对中小学生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对于这些“精华本”“缩写本”的编写者而言,既要大幅度缩减字数、篇幅,同时还要保留原著的精华,不损害读者的阅读快感,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③但是,近期在一些网友和读者中走红的“浓缩书”,不要说和原著相比,即便和“精华本”“缩写本”相比,也已经完全是两种东西了。这是因为“浓缩书”已经不仅仅是减少字数篇幅、取其精华进行缩写那么简单,而是把原著进行高度的概括与总结,一本几十万字的图书,经过“浓缩”以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可能只有“导读”“要点速记”“方法归纳”等几百字的内容。

    ④很显然,“浓缩书”从里到外都透着快节奏时代对效率的极度渴求。读者阅读一本原著的时间,可以读完十几本、几十本“浓缩书”,确实满足了对阅读效率的追求。但问题在于,这样的阅读,还是真正的阅读吗?还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获得传统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吗?在很多网友看来,阅读“浓缩书”是对效率的一种过度追求,最终导致其沦为一种象征性的阅读,丧失了通读全书的阅读体验,所以是得不偿失的。

    ⑤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不妨打个比方——我们为什么要吃饭?从终极目的来说,因为不吃饭,就无法获得维持身体正常运转所需要的各种营养,身体就会垮掉,甚至是走向死亡。既然如此,现在科学技术这么发达,我们完全可以把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从食物中提取出来,浓缩成营养胶囊吞下去,而不用每天都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吃饭。

    ⑥可是,为什么没有人愿意这么做?那是因为不管是吃饭,还是吃水果,喝各种饮料,我们都不仅仅摄入了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同时还得到了满足感、幸福感,获得了愉悦的体验。阅读“浓缩书”和阅读原著的区别与此类似,如果为了效率只读“浓缩书”,我们也就失去了只有阅读原著才能产生的满足感、幸福感,失去了阅读的愉悦体验。更进一步说,如果一切都可以浓缩,人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又在哪里?

(摘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水浒传》中“血腥描写”的相关争论

    《水浒传》中有关食人、虐杀与滥杀行为的“血腥描写”并不多,但因多附着于人物和情节之中,所以显得刺目虐心,为许多读者所诟病,近今甚至成为某些学者以“暴力崇拜”否定《水浒传》价值的主要根据。

    再加上《水浒传》被多次改编搬上银屏,其“血腥描写”的影响无可避免地被放大,从而引出对《水浒传》影视的否定与批判,并延及对《水浒传》价值与传播的质疑。

    吴世昌动议禁演《武松》。1982年2月27日,由山东电视台拍摄的十八集电视连续剧《武松》在中央电视台开播的前四天,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红学家吴世昌致函中央电视台指出:《水浒》这部小说中……最残暴、最野蛮、最无理的凶杀情节正是武松《血溅鸳鸯楼》这一回。除了他的三个“仇人”蒋门神、张团练、张都监外,他还杀了……十七人。这被杀害的十七人,除夫人外,都是封建社会中受压迫的“下等人”,而武松自己的出身却是“都头”(相当于警察局长),这种故事,也算是“农民革命”吗?……在《血溅鸳鸯楼》这一故事中,武松宣布他的杀人哲学是:“杀了一百个,也只一死”……不是一种疯狂嗜血的杀人哲学吗? ……因此,我紧急动议:立即停止播映《武松》这类货色!

    2010年,基于以上基本相同的事实,长期旅居海外的刘再复指《水浒传》等为“中国人的地狱之门”。2014年,全国政协委员李海滨提议“禁播《水浒》”,认为《水浒》这样的电视剧和暴力相关。《水浒》是旧时代的名著,与我们时代不适应。

    潘知常等学者对《水浒传》也多有责难,认为《水浒传》描写的是“暴力盛宴”,要求踢出《鲁提辖》,打倒《林教头》,撵走《武行者》,主张将《水浒传》从四大名著中扫地出门,将《水浒传》从中学课本中彻底删除。因为在他们看来,读《水浒传》只会助长人们的暴力倾向,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在他们眼中,像李逵等,不过是个嗜血者,最多是“淳朴的嗜血者”。

    另有学者认为:读者阅读欣赏文艺作品,是以审美的感受为标准,而不是用科学和道德的标准来接受和衡量的,不能用文化批判、道德批判代替审美批判。任何理解都必须从文本出发,以文本为参照,而且是整个文本,而不是断章取义,穿凿附会,必须是审美欣赏,而不是实用价值,否则就是胡言乱语,无稽之谈,成为对文本的误读,甚至歪曲。就像我们读《背影》不能只读出父亲“违反交通规则”,读《水浒》也不能只盯着“暴力”“血腥”。

    山东师大教授杜贵晨:《水浒传》中包括食人、虐杀与滥杀等“血腥描写”,既是历史的真实反映,又是上古文化传统的产物,同时是当时小说写人艺术由“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之幼稚与蒙昧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进阶。读者只有以历史与美学的观点,对《水浒传》主旨、总体构思及叙事写人艺术作全面具体的分析,才有可能对这些“血腥描写”产生历史的同情与审美的接受。至于某些人以《水浒传》“血腥描写”是“宣扬暴力”的指责,则是非文学或不善读书及杞人忧天的批评。《水浒传》通过有关描写已表示了对“血腥”行为的否定。当前,《水浒传》阅读与传播的环境和条件已经发生变化,需出现与时俱进的关于《水浒传》乃至其他古典小说的研究与批评,以扶正纠谬,探幽烛隐,引导构建名著阅读与传播“新常态”。

    网友“轻烟残月”:《水浒》中的一些情节的确过于暴力,即使“不说禁播,起码要从名著中剔除。这么一部把杀人狂、无良灭门者、开黑店卖人肉等恶人都歌颂成英雄,还脑补打败辽国,这种负能量爆棚的(作品)跟其他三大经典并列名著,太亵渎其他经典了”。

    网友“影子”:“《水浒》中的英雄个个杀人无数,血腥暴力,堪称恐怖分子中的杀人冠军军团,价值观与现代文明社会的法律相差甚远。”

    网友“007”:我活了二十多年,也亲身拜读、受教过《水浒》,向来不知道这本书竟然能够引导中学生的价值观念。如果这本小说真的有那么大的作用的话,我想社会也不至于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因‘青少年犯罪率升高’就迁怒怪罪于这本书,那是否为了禁止早恋,就废止《红楼梦》;怕老百姓学得有心眼儿,是不是也应该把《三国演义》焚毁了?”

    网友“郁崇幽”:如果《水浒》和时代不符,暴力情节太多,那么抗日游击战争中那么多的情节和时代相符吗?这些都不暴力吗?代表们能不能关注点实在的问题!禁播《水浒》的提议,没有文化真可怕。

    《水浒传》的传播与接受确实受到了来自政治和道德伦理方面严峻挑战,其所反映的是当下中国文化发展与转型中一个有关古典名著理解与对待的严重困局。为此,有关《水浒传》“血腥描写”的理解与评价,不能不成为当下为《水浒传》阅读与流传解困的第一要紧的话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那七个客人说道:“呸!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说一声也不打紧。我们正想酒来解渴,既是他们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这七个客人道:“你这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你。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那挑酒的汉子便道:“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又没碗瓢舀吃。”那七人道:“你这汉子忒认真!便说了一声,打甚么不紧?我们自有椰瓢在这里。”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那汉道:“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那汉道:“饶不得,做定的价钱!”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诗歌鉴赏
写作题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