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日期: 2025-03-31 单元试卷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jiù)齿      洗(dí)       不(xiǔ)      怪(pǐ)
B、(ròng)毛     (xīng)味     (jù)风      (sì)意
C、 俯(gǎn)      桑(zǐ)       嘲(fěng)     星(chén)
D、 深(yuān)     孤(jì)       (pín)临      思(xù)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卑微    凋谢    蔓延    混为一体
B、 炫耀    牛犊    渴望    闲情逸志
C、 想象    神密    威力    煞费苦心
D、 际遇    消逝    愉悦    苦思瞑想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茅盾创作的《题白杨图》中有这样的句子“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B、 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C、 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D、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在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方面,潘建伟团队厥功至伟。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B、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雷,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C、 近年来,因在马路上行走时使用手机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屡屡曝光,“手机依赖”到底是不良习惯?还是危险的“炸弹”?这让人们不得不开始质疑。
D、 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专利战已成为手机巨头们的一种竞争利器,在国外“战场”上,苹果、三星、高通等科技巨头之间的专利大战打得如胶似漆
B、 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滋暗长的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
C、 似白杨挺拔向上,抗寒抵风,不折不挠;如红莲洁身自好,高标清操,不蔓不枝。
D、 只有你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命运才舍得把美好的事物回馈给你。即使是碰上从天而降的幸运,也一定是妙手偶得的结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革命家。代表作品有《背影》《春》等。
B、 《背影》一文中共提到“背影”三次,其中重点描写了父亲离开车站时的“背影”。
C、 《背影》一文开始写“背影”,指出最难忘的就是父亲的背影。但后面展开写家庭情况,跟主题没有关系。所以第二、三自然段可以删去。
D、 《背影》一文集中表现了父子之间相爱相怜的真挚情感。

语言表达

名著导读

文言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②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③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青海高原一株柳

陈忠实

    ①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普通极其平常的柳树。

    ②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 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③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木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

    ④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没有树林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苍茫。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就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⑤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荫。树干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⑥我便抑制不住自己的猜测和想象:风从遥远的河川把一粒柳絮卷上高原,随意抛散到这里,那一年恰遇好雨水,它有幸萌发了。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散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随之而来的持续的干旱把这一茬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⑦我依然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⑧我家乡的灞河以柳树名贯古今,历代诗家词人为那里的柳枝柳絮倾洒过多少墨汁和泪水。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却崇拜到敬畏的境地了。是的,家乡灞河边的柳树确有让我自豪的历史,每每吟诵那些折柳送别的诗篇,都会抹浓一层怀恋家园的乡情。然而,家乡水边的柳枝却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长,三两年便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漫天飞扬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青海高原上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

    ⑨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惧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之力与生命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发展起来、壮大起来,终于造就了高原上一方壮丽的风景。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

(选自《当代作家》,有删改)

诗歌鉴赏

综合题

写作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