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日期: 2025-04-04 期中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磅(bó)   留(zhì)    形(jī)    无音信(yǎo)
B、 交(yù)   跚(pán)   红(fěi)     振聋发(kuì)
C、农(diàn)   国(sāng)   琐(xiāo)   情于中(yù)
D、唐 (tuí)  黑(yǒu)   责(jí)    而不舍(qì)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燥热        馈退        筋疲力尽        任劳任怨
B、 镌刻        嫌熟        油光可鉴        暗然失色
C、 仲裁        窒息        屏息敛声        殚精竭虑
D、 妥贴        愚钝        眼花瞭乱        惨绝人寰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怒不可遏地扬起手往桌上一拍,霍地站了起来。
B、 全校同学目不暇接地聆听着科学家精彩的学术报告。
C、 有个别学生上网成瘾,执迷不悟,浪费了大好年华。
D、 李明的数学能力一直在班里鹤立鸡群, 独占鳌头。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食用巧克力虽然能够激发大脑的工作速度和记忆力,每周食用至少一次巧克力还可以改善大脑的认知能力。
B、 为了更好完成班主任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充分作用。
C、 第一次车间十月份的生产总额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一倍。
D、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部文学名著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不少形象个性鲜明,血肉丰满,呼之欲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 由于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个曾经风光秀丽、游人如织的著名风景区,近年来,已经无人问津了。
C、 阳平镇有一处大型的露天蔬菜批发市场。这里每天门庭若市,来来往往的人们忙着购买各种新鲜蔬菜。
D、 经北京市公安部门的全力侦破,轰动一时的故宫文物失窃案终于水落石出,出人意料的是,偷窃文物者竟然是一个普通游客。
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苏轼,宋代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辙、欧阳修被誉为唐宋八大家。
B、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所写的《藤野先生》节选自小说集《呐喊》。
C、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D、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名著导读

文言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驻港部队出动海空编队参加香港海上空难搜救演练

原俊敏  丁梓懿

    新华社香港12月13日电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12日出动一艘护卫舰、一架直升机参加香港特区政府组织的代号为“ sarex017”的海上空难搜救演练。这是驻港部队第十三次应邀参加香港特区政府组织的海上空难搜救演练。

    此次演练,模拟一架由香港起飞的庞巴迪CS300飞机,在到达香港国际机场以东约50海里时,机长通知空管中心两台引擎出现故障,不久飞机于雷达屏幕上消失。

    上午9时19分,演练正式开始。接到协助搜救请求的驻港部队立即派出舰艇、直升机奔赴目标海域执行搜救任务。

    建立通联、划分区域、标定路线……11时15分,到达目标海域的驻港部队救援编队迅速展开海空协同救援。搜救过程中,海空编队官兵使用导航雷达、远视距观测器材等装备展开搜索,加强对海观察瞭望。与此同时,来自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和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的救援力量也在各自任务区域展开搜索。

    在参演各方的密切协同下,仅仅半个多小时,模拟飞机残骸模型便被发现并成功打捞。至此,整个海上空难搜救演练取得圆满成功。

    演练结束后,驻港部队现场指挥员告诉记者,此次演练不仅让部队检验了搜救能力,积累了搜救经验,而且参与搜救各方也加强了合作与技术交流,为下一步应对突发灾害打下了坚实基础。

    组织海上空难搜救演练是提升航空活动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香港国际机场是国际主要航空物流中心,每年旅客人数、货物吞吐量都稳居世界前列。扎实做好灾害预防救治工作,有助于进一步稳固香港航运枢纽地位,进一步促进国际人员货物融通。

    据悉,参加此次演练的还有香港特区政府天文台、海事处及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炊烟远去是故乡

(作者:郭震海)

    ①炊烟是乡村大地上千年行走的诗行。A那袅袅上升的炊烟,是乡村的符号,是村庄的魂魄,是割不断的情愫,更是忘不掉的乡愁。

    ②“山村炊烟映朝阳,远陌青山绿意长”“万家年后炊烟起,白米青蒿社饭香”……千百年来,炊烟就如虚掩的柴门、亘古的土地一样,被诗人信手拈来入诗,被画家抓几缕入画。赶路人的脚步匆匆,抬起头,远望的目光多会被大山遮挡,但闻烟可识村,炊烟成为乡村最为独特的“胎记”.

    ③我的家乡山西长治被太行、太岳两座大山紧紧地“搂”在怀中。一道皱褶就是一道沟,一个纹路就是一道岭,数不尽的村庄就如天上的繁星一样,散落在这沟沟岭岭中。村庄里的人,曾经三餐靠劈柴烧火,房屋多是随坡就势,高低不同,但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都有一个高高凸起的烟囱。

    ④宁静的清晨,在薄雾弥漫中,“吱吱呀呀”的柴门次第打开,炊烟就会从每一家的屋顶上袅袅升腾,此时,整个村庄就笼罩在一层淡淡的烟雾之中。若是远观,青山环绕中,烟雾笼罩的村庄,隐隐约约的树梢和高低错落的屋顶,就如一幅水墨画。可于我而言,一路闻着炊烟长大,既懂得这令人遐想的美,也最晓得生活在这美中的辛苦。

    ⑤在乡村,家家三餐烧火做饭,炊烟就从火塘里发芽,顺着高高挺起的烟囱生发,微风给它施肥,迎风便长成了行走的云。这些俯仰生姿、变幻莫测的“云”相互汇聚,所到之处是一股呛鼻的烟火味儿。日久天长的烟熏火燎,家家屋内四壁皆黑,只有在每年春节时,农人们才会找些旧报纸贴裱,焕发出时日不长的新。

    ⑥乡人四季劈柴,日久烧火。厚实的双手上,烟灰能和肌肤融为一体,就连帮忙的孩童们,小脸蛋上也时常挂着几道烟火的灰。冬天的村庄很冷,取暖靠火炉子或烧柴,整个冬天的村庄烟火味儿不绝。如果落一场雪,就会发现洁白的雪花里,总会夹杂着星星点点的柴灰和煤灰。

    ⑦冬日入山砍柴,对于村庄里的人来说,是必要的劳动。苍茫的山里没有太多枯死后的老树供作柴火,冬眠的小树或灌木就遭了殃。农人砍回这些活着的灌木后,不着急烧,就堆放在房前屋后等风干。所以,在冬日的太行山里,户户房前或屋后,都会有杂乱的柴堆。来年开春,山里被砍掉小树和灌木的地方抽不出新枝,原本美丽的青山就像是患了“白癜风”。

    ⑧这是我关于炊烟的记忆。炊烟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伴随着乡村的成长,炊烟越过了千年的历史,送走了一代又一代人,也迎来了一代又一代人。山外,现代文明的风来势凶猛,势不可挡,炊烟就如那苦涩的井水、人畜共居一样,正逐渐远去。但这并不意味着农耕文化的消逝。相反,那些忠厚传家、耕读继世、宽厚仁爱、纯朴敦厚等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正在逐渐彰显,而告别了烧柴的村庄环境更加美丽,炊烟消逝的故乡则更显诱人。

   ⑨有人担心,炊烟消逝的村庄,乡愁何在?其实,远去了炊烟的村庄,也不会让远归的游子找不到故乡。你看,村中那古老的祠堂还在,那淳朴的村风家风还在,就如儿时母亲哼唱的歌谣一样,村边那条日夜不停歌唱的小河还在,水清得喜人,流淌得比过去更加欢快。

默写

诗歌鉴赏

综合题

写作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