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统编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卷

日期: 2025-03-30 期中考试 来源:出卷网

积累与运用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须(yú)斜(jī)芽(nèn)笑(nì)
B、息(píng)     开(zhàn)    威(niè)      占(bǔ)
C、 蝉(tuì)蔽(yīn) 一时(shà) 憔(cuì)
D、 搓(niǎn)萏(hàn) 静(mì) 尴(gà)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建壮   嘹亮     精神抖擞     喜出忘外
B、 茏罩   澄清     花枝招展     小心冀冀
C、 烘托   莅临     恍然大悟     翻来覆去
D、 决别   憔悴     混为一团     各得其所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个地方真是荒凉啊,人迹罕至的,寸草不生呢。
B、 2019缘来新昌氧气音乐节时,新昌十九峰景区人声鼎沸, 前来参加活动的人络绎不绝。
C、 我们在学习中,不能不求甚解, 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
D、 校园艺术节开始了,舞台上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少男少女们尽展青春风采。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大丰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花海是人们游览的好季节。
B、 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C、 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育等智能化、个性化。
D、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B、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C、 (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D、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
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谢道韫的咏雪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盛为人所传诵,后世便以“咏絮之才”称赞女子的文学才能。
B、 古时,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知命之年”,50岁称“耳顺之年”。
C、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 赞人见解说“高见”,言己见解说“拙见”;称人赠予说“惠赠”,请人保存说“惠存”。

综合题

默写

古诗文阅读

读下列文言文,答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陈元方年十一岁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 世说新语 政事》)

阅读理解

现代文阅读。

                                                                                                                              我的老师

                                                                                                                                 魏巍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老师。

        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并且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陪他吃碗面

    ①我打电话给他,让他给我报一组电话号码,因为我的通讯录丢他那儿了。

    ②他说:“等等啊,等等啊。”我这一等就是老半天,他也没反应。我大声“喂喂”,他又说:“再等一等,马上就好。”又是半天没动静,我只好不耐烦地说:“好了,我想起来了,你不用找了。”心里感慨,真是老了!一点都指望不上了

    ③下班后,我匆匆去拿通讯录。进门就见他拿着通讯录远看看近瞧瞧,好像观戏法似的。我问:“你的眼镜呢?”他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似的,说:“不小心弄断了。”我问:“那你怎么不重新配一副去?”他说:“昨天刚坏的,本来想哪天顺便去配的。”我责怪他:“告诉我

    也行啊,看不清楚多难受。”

    ④我急忙到附近的眼镜店给他配新的去。也就几分钟的路程,竟然还要等顺路?真让人操心!

    ⑤再进门,只见他端着一碗面条出来,碗歪歪斜斜的,汤滴滴洒洒的。我没来由地就生气了,冲他嚷:“就不能盛少一点吗?真是的,让人说多少次才能记得住呀?”

    ⑥他呵呵笑着说:“刚好,趁热吃。”

    ⑦我没好气地说:“没时间,你自己吃吧,我还要回家做饭呢。”

    ⑧他坚持:“就一碗面的工夫,耽误不了几分钟

    ⑨我固执:“等下次吧。”说完,我就走了。

    ⑩虽说我人出了门,可是我的心好像还留在那扇门里。门里有他期待的目光,有堆得小山一样的一大碗面条,面下指定卧了俩溏心鸡蛋,那是我最爱吃的…

    ⑪我返身回去,推开门,只见他坐在桌边,守着那一大碗面发呆。他看我进来,一惊,问:“落下什么东西了?”

    ⑫我说:“我走到楼下发现肚子饿了,不想走了,吃饱了再回去。”

    ⑬他突然高兴起来,笑得合不拢嘴,连忙从冰箱里拿出我爱吃的辣酱,说:“吃吧,吃吧。”

    ⑭小时候,肚子特别容易饿,放学回家就觉得饿,和邻居家孩子疯玩一圈后也觉得饿,甚至有时候刚丢下饭碗就想再嚼点什么。他那时候只会下面条,水开了,捏一小把筒子面放进锅里,打两个鸡蛋进去。然后捞面,切一把细葱末撒在面碗上。我在面条上抹点辣酱,然后大声吸溜起面条,很快看见埋伏的鸡蛋,一咬,溏心蛋黄软乎乎的从嘴角流岀来。吃完了,我打着饱嗝,大声说:“真解馋!”他在一边,边看边笑。

    ⑮我偶尔想起来会问他:“你怎么不吃?”他说:“我不饿,只有孩子才不经饿。”我信以为真。

    ⑯我现在的吃相文雅多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大声吸溜面条了。我把面条分成两份,给他一份。他忙挡住我说:“锅里还有,这是你的。”

    ⑰我说:“我知道,锅里只有面汤,你一个人总是不好好吃饭,这样,我陪你吃一点,我

    回家还要吃的,饿不着,你放心。”

    ⑱他这才把碗端过去,把辣酱又往我这边推了推。

    ⑲面条吃完了,面汤也喝光了。他开始催我:“赶紧回去,不然孩子该饿肚子了,小孩子是不经饿的。”

    ⑳他说的孩子是我女儿,他的外孙女。

名著导读

写作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