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物理试卷库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0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日期: 2025-04-01 复习试卷 来源:出卷网

长度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正确使用仪器的问题上进行了下列讨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一定要选择合适量程的仪器
B、 仪器的分度值越小越好
C、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需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D、 测量某长方形的面积时,应先用刻度尺测量出它的长和宽
小凯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是1.242米,若他的测量过程及读数是正确的,则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所用刻度尺的单位标度一定是米
B、 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1.24米
C、 估计值是2
D、 测量结果精确到1毫米
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 3.6km=3.6km×1000m=3600m
B、 3.6km=3.6km×1000=3600cm
C、 3.6km=3.6×1000=3600m
D、 3.6km=3.6×1000m=3600m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
A、 该木块的长度为2.00cm
B、 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  
C、 该木块的长度为2.0cm
D、         视线与尺面的位置

时间

误差

以下测量中,三次测量求平均值,不能减小误差的是(   )
A、 用刻度尺三次测量同一本书的长度
B、 用天平三次测量同一块橡皮的质量
C、 用量筒三次测量同一块鹅卵石的体积
D、 用体温计一天早中晚三次测量同一个人的体温
用同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是为了(   )
A、 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B、 减小由于刻度不精密而造成的误差
C、 减小由于读数时视线不垂直于尺面而产生的误差
D、 减小由于估读时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
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则不能测出准确结果
B、 读数时,估读的位数越多越准确
C、 只要方法正确,认真测量,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D、 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能够减小误差
在特别潮湿的环境中,木制的刻度尺因受潮而膨胀,在用受潮后的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会(   )
A、 测量值的误差大,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大
B、 测量值将是错误的
C、 测量值的误差小,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小
D、 测量值的误差大,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小
请阅读《误差分析》

误差分析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任何物理实验测量中都存在误差,它不等同于错误,错误可以避免,但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少。在实验的评估环节,要进行误差分析。按照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性质,可以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类。系统误差可能是由于仪器结构上不够完善或仪器未经很好校准等原因会产生误差;也可能是由于实验本身所依据的理论、公式的近似性,或者对实验条件、测量方法的考虑不周造成误差;还可能是由于测量者的生理特点,例如反应速度,分辨能力,甚至固有习惯等造成的误差。以上都是造成系统误差的原因。系统误差的特点是测量结果向一个方向偏离,其数值按一定规律变化。我们应根据具体的实验条件,系统误差的特点,找出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它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由于各种偶然因素,会出现测量值时而偏大,时而偏小的误差现象,这种类型的误差叫做偶然误差。产生偶然误差的原因很多,例如测量点的位置不准确,实验仪器由于环境温度、电源电压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微小变化,因此偶然误差难以找出原因加以排除。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在确定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并且用它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物理量的测量结果,能够比较好地减少偶然误差。

下面是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砝码、小烧杯和量筒测量酸奶密度的实验步骤:

①用托盘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1

②将适量的酸奶倒入烧杯中,用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酸奶的质量m2

③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测出酸奶的体积V;

④根据公式ρ= 算出密度。

小组同学计算出酸奶的数值后觉得误差太大,经过讨论后提出两条改进建议:

⑴由于步骤③中无法将烧杯中的酸奶全部倒入量筒中,体积的测量值总小于真实值导致所测得密度值偏大,可将步骤顺序调整为②③①④;

⑵要进行多次测量求密度的平均值。

请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以上减小误差的两条改进建议中,建议(1)是从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建议(2)是从的角度进行分析的。(选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