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修辞手法及运用

日期: 2025-03-29 复习试卷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托尔斯泰眼睛表情的丰富,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B、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做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这两个句子都是疑问句,但前者是设问句,后者是反问句。
C、 “老师对父母远在他乡打工的我的关怀,如润物春雨。”解说:“老师如春雨”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D、 表达要得体,就要注意恰当使用礼貌用语。比如到别人家做客,应用“拜访”;宾客到自己家,应用“光临”。以书面形式提意见和建议时,应说“我的这些看法并不成熟,请批评指正。”
下列语句中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比喻、夸张)
B、 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排比)
C、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对偶)
D、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用)
下面各项中,修辞手法与选句一致的一项是(    )
A、 比喻——他的心眼小得像针鼻儿。
B、 拟人——那沙海前的林带,就像巨人手挽手站成的队列。
C、 反问——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D、 对偶——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第二联为颈联。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C、 “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这个句子的宾语是“昆明”。
D、 “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
B、 隔壁教室里好像是李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语文课。
C、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D、 拥有这么好的资源却不利用,这不是一种资源浪费吗?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文中的“公”有着较多的意义。《愚公移山》中的“愚公”指的是旧时对男性长者或老人的尊称。
B、 汉语很有意思。有时候某个意思不便或不愿直言,就用一个委婉的说法来代替,这叫婉词。如《背影》中“大去之期不远矣”一句中的“大去”就是“婉词”,表示“死亡”的意思。
C、 典故指诗文等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运用典故可以含蓄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言简意丰。如《雁门太守行》中用典“易水”、“黄金台”表达作者对官兵誓死杀敌的豪情壮志的赞美。
D、 古代的男子成人要举行冠礼。《富贵不能淫》一文中“丈夫之冠”是古时男子十六岁行冠礼。
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B、 孟子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之一,《孟子》则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C、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这个句子的谓语中心语是“执行”。
D、 “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这句话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吴伯萧,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
B、 《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 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这个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无误。
D、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和反复的修辞手法。
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给我拣椅子。”
B、 《钱塘湖春行》是一首七言律诗,其颔联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 “他声如洪钟,就算相隔十里也能听得清清楚楚。”这句话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D、 “我莅临寒舍,把拙作《诗经情思》放在您家了,请务必拜读。”这句话表述得体。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     )
A、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B、 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
C、 天上乌云密布,似乎要下雨了。
D、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回望兰亭,难忘残园雨锁,难忘清波泛舟,难忘竹林漫步……
B、 每到冬季,流动的飞瀑凝固成一根根冰柱,仿佛一把巨大的竖琴,奏出美妙的乐章。
C、 林子里候多地方还积着厚厚的雪,高山杜鹃花却早已耐不住性子,径自开了起来。
D、 这条百年老街在初夏的阳光中,愈发显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下列语句中采用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B、 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C、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
D、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对偶)
B、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拟人)
C、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比喻)
D、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反问)
对下面语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

天空在草面前是屏息低眉的。②草原上天有多大,草就有多广。③天空像是草原的一件总不合体的蓝绸衣。草在长大在与天空赛跑,天空总是输。绸衣接了又接,还是捉襟见肘。④草愿意风和日丽,天就晴;草愿意雨雪风霜,天就阴;草什么也不愿意,天就只好走开,那是夜里。反正得由着草的性子来,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草才不把天看在眼里,它们讨好的是牛羊。

A、 ①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突出天空的渺小,赋予小草人的灵性。
B、 ②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草的旺盛生命力,抒发了作者对草的赞美之情。
C、 ③句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草原的辽阔,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D、 ④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草无拘无束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追求。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和“家书抵万金”都运用了夸张手法。
B、 “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的主干是“他吵嘴”。
C、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的响声碰撞在山崖上”这个句子的主语是“腰鼓”。
D、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从体裁上看,可能是魏晋诗人的诗句。
对下面文段中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①马路上,公园里,金黄的落叶萧萧而下,稠密如雨,稠密如雪。②许多绿叶也受了感染,纷纷离枝而下,加入同类的有韵的舞蹈。③空旷的树阴垂覆的公园内,池边垂柳尚在婆娑摇曳,时时亲昵行人的面颊衣襟;④满地却已压着一层青翠的杨树叶子,如同绿色的积雪。⑤这难道是大自然有意做出的惊世骇俗之举吗?

A、 ①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落叶纷飞,如雨如雪的景色。
B、 ③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池边垂柳依依,招人喜爱的情态。
C、 ④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青翠的杨树叶子铺满地面的景象。
D、 ⑤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对飘零的落叶惋惜和不满的情绪。
下列各项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
B、 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
C、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D、 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
B、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C、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借代)
D、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
A、 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夸张)
B、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比喻、排比)
C、 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拟人)
D、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拟人、对比)
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它还不喜欢人们过于恭顺,在等待云散天晴的日子里,面对大家的恳求它不为所动。
B、 等到导演用粗话诅咒的那一天,它可就在蔚蓝的天幕下十分情愿地露了面。
C、 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D、 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
选出修辞手法跟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B、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C、 有翅膀在水上的拍打声,有蹼的划动而发出来的声音,还有观战者们激烈的辩论所发出的呼叫声。
D、 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
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拟人)
B、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比喻)
C、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拟人)
D、 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夸张)
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
B、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C、 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
D、 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骈偶句式的一项是(    )
A、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B、 风霜高洁,水落石出。
C、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下列语句中运用了反语修辞的一项是( )

A、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儿扭。实在标致极了。
B、 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
C、 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D、 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自些。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B、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C、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D、 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
B、 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C、 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
D、 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语言表达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