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6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日期: 2025-03-28 一轮复习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徽班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徽班进京的时间是(   )
A、 唐朝贞观年间
B、 明朝洪武年间
C、 清朝乾隆年间
D、 民国时期
苏轼认为“(在唐代)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杜甫是唐朝全盛时期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
B、 颜真卿的楷书雄健、宽博,树立唐代楷书典范
C、 韩退之(愈)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
D、 吴道子集风俗画创作的大成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
A、 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 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 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 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
京剧脸谱在中国戏剧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曹操是建安时期的文学家,曾统一北方,可谓文武双全。由于与“正统”有背离之处,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京剧曹操脸谱是个“白脸”奸臣。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对历史人物评价受到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 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艺术成就的评价
C、 文学艺术上的历史人物故事完全是虚构的
D、 中国传统社会评判历史人物受儒家思想影响
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
A、 社会生活因没有了纲常教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B、 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扩大
C、 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
D、 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图,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

A、 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 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 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 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
A、 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B、 唐代书法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C、 唐代书法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D、 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诗词歌赋既是历代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   )
A、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
B、 “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
C、 “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
D、 “岢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广州歌》)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 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 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 市民阶层的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材料分析题

吴歌是明清时期的流行歌曲,又称江南小调、俚曲、折枝儿。它起源于吴地(今天苏州、上海一带)水上人家,全盛时代是在明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以来(吴歌)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人们)喜好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往中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交往礼仪……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

——改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

材料二:明朝万历首辅沈一贯陈述1598年的社会情景说:“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然编成套数,抵掌剧谈,略无顾忌。所言皆朝廷种种失败,人无不乐听者,启奸雄之心,开叛逆之路。此非一人口舌便能耸动,盖缘众怀怨愤喜于听耳。”

——改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

“想当初,这往来,也是两厢情愿,又不是红拂私奔到你跟前,有不曾央媒人将你来说骗。你要走,由你走,你若不要走,就今日起你便莫来缠,似雨落在江心上,哪希图你这一点”。

——摘自冯梦龙《明清民歌时调集·不稀罕》

“三皇是我兄,五帝是我弟。欲罢而不能,因非而得罪。”

——冯梦龙《黄山迷》

材料三:吴歌这一腔质朴的、真挚的人生感受,萌动着追求人生幸福的渴望……这里孕育着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导……从思想史的角度考查吴歌,以吴歌解析社会思潮为改写中国思想史增辉添彩。

——改编自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