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重庆市七校联盟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日期: 2025-04-02 月考试卷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陈(shí)     太(fù)        何所(sì)
B、 柳(xù)      无(yì)        谢道(yùn)
C、 雪(zhòu)    而(é)         差可(nǐ)
D、 期(xíng)    王之(níng)    尊君在(bù)
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是(   )
A、 迥乎不同    眼花瞭乱    耀武扬威    石破天惊
B、 鲜为人知    锋芒毕露    家喻户晓    迫不急待
C、 色彩斑澜    悲天悯人    永往直前    如释重负
D、 兀兀穷年    家喻户晓    语无伦次    义愤填膺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那座山的后面,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村庄,那里风景优美,人文和谐,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世外桃源。
B、 连日来,沂河边的那片油菜花盛情绽放,场面极为壮观,来赏花的大庭广众络绎不绝。
C、 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学校规定禁止十六周岁以下的学生骑电动自行车上、下学,对此部分家长不以为然
D、 春晚之后,台湾魔术师刘谦的魔术被热衷解密的网友们炒得河翻水翻,但魔术真相仍是扑朔迷离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岩》是以描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塑造了江姐等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展现了革命者崇高的精神境界。
B、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文辞精练,篇幅短小,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一篇短小精悍、托物言志的铭文。
C、 现代汉语中常见的结构助词有“的”“得”“地”,其中“地”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时,常常引出补充性成分,是补充短语的标志。比如“跑地很快”“漂亮地很”。
D、 文言文中的称谓非常丰富,有谦称、尊称、爱称等。如《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是尊称,“家君”是谦称,《孙权劝学》中的“大兄”则是爱称。

情景默写

综合性学习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父亲的梯子

徐小红

那天,我要爸爸和我一起去摘墙头的喇叭花。墙太高,爸爸搬来了梯子。

我像猴子一样很快就爬了上去,摘下那朵最鲜艳、最硕大的喇叭花。一扭头,爸爸不见了,梯子也踪影全无。

我等了很久,几乎要哭的时候,才见爸爸慢悠悠地踱了过来。我尽管心里怨他,但获救的惊喜掩盖了怨责。我高声喊着“爸爸”,向他伸出双手,爸爸张开双臂,对我说:“跳!”

我跳了下去,爸爸却把他伟岸的身子向一旁躲闪,我实实在在地摔在了地上,屁股仿佛裂成一朵盛开的花。

我结结实实地哭了。

回家的路上,我不理那个男人,看着他对我低三下四的样子,我没有一丝一毫的心软。

晚上,我躺在妈妈的怀里,对妈妈诉说屁股上的伤痕。

“旭儿,莫怪爸。你不要只看趋势,做人行事也不能太依赖经验。这一记重摔就是要给你敲一个警钟,让你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少栽跟头。”

躺在妈妈的怀里,屁股被父亲的大手抚摩着,仿佛不那么痛了。这个警钟,却挂在了我的心头。

以后爸爸再伸手抱我,我将头扭向一边,不理他。在我心里,爸爸的怀里全是刺,我才不要去撞上。

弟弟五岁那年,也看中了墙头的喇叭花,父亲自然也搬来了梯子。那一年,我八岁。我再也不愿意用父亲的梯子爬上墙头了,我担心重复自己五岁时的伤痛。可是我那瘦弱的傻弟弟,兴冲冲地缘梯而上,一口气就爬到了墙头上,小心翼翼地摘下那朵最艳丽、最硕大的喇叭花,扭身就向爸爸伸出了小手。

我等待父亲“表演”,张开嘴想要大声阻止弟弟,可是弟弟已经扑飞下来。且慢,父亲这次是怎么了?他怎么那么柔情满怀——他用他温暖的胸膛,紧紧地拥抱着弟弟。

回家的时候,我走得很慢,远远地望着抱着弟弟的父亲。委屈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强咽回去,蹲在路边摆弄了一下午小草和蚂蚁。

是妈妈来把我领回家的。

妈妈还带来一罐糖水,我咕咚咕咚喝下去,心似乎不那么痛了。但说真的,很酸。

往回走的时候,妈妈拉着我的手,不说话。但是我想说,非常想。

“妈妈,爸爸偏心。今天弟弟爬墙摘喇叭花,他咋不给弟弟敲警钟?”

“弟弟那么瘦,而你这么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和喜好厌恶,你必须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不然,你的工作和生活中就会处处坎坷荆棘。你不但要有本领,还得学会顺势而为。作为家里的长子,你要担负比弟弟多得多的责任,这也是父母对你的期望。”

我仍然沉默不语。

“不理解,对吗?你是哥哥,肩上的担子更重,而弟弟有你的照顾。”

“好吧。我就当这又是一次警钟。”

但还是不理那个男人。第二天,父亲讨好地买来我最爱吃的鲤鱼,做好后端上饭桌。他到我房间里叫我,我躲着他。

“还怨爸?弟弟有疝气,不敢让他哭。”父亲的手放在我的头上,轻轻地摩挲着说,“爸爸怎么会不爱你呢?”

父亲把我揽在怀里。在父亲的怀里,我的心突然变得非常柔软。

那天的鱼真香。我把鱼刺剔净喂弟弟,他也吃了很多。

现在,我的儿子五岁了,我带他去墙头摘喇叭花,照例先支起一架梯子。当儿子手举喇叭花开心地扑向我的怀抱的时候,我学着父亲当年的样子,把身子躲到一边。我看到我的儿子生生地摔到硬硬的水泥地上,接着,他的声音像切割金属一样肆意鸣响。

而我的心,也被谁生生地撕裂,滴血的样子,像一幅幅慢镜头。

我这才知道,为了让我成长,父亲也把一枚钢针刺在了他自己的心上。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材料二

寿镜吾,绍兴人。秀才出身。因为对晚清的黑暗深表失望,不仅自己发誓不考功名做官,也反对儿子去考。于是继承家业,坐馆教书达60年之久。

寿镜吾选授课文注重文采,不讲八股文,不求死记硬背,被人讥为“离经叛道”。对学生很严格,如果三天不来上课,他就会去家访。每次放学他都会将学生送到路口,站在石桥上看到学生走远了才离去。鲁迅父亲病重,亟需陈仓米做药引,没有地方去找,寿先生不知道从哪得到一两升,亲自送来。

寿镜吾晚年常阅报纸,与人议论时政,言及帝国主义侵略、订立不平等条约时,辄气愤扼腕,大骂朝廷卖国贼。书屋后有丹桂一竿,有一亭名“自怡”,又于对面墙上书“寄傲”两字,以示傲然遗世,自得其乐之意。

客人来访,寿镜吾必整衣冠相迎。每逢春节,于学生拜年次日必回拜。晚年,置一夏布长衫,挂于墙上,与两子换穿。

鲁迅师从寿镜吾学习6年,为他日后成为国学大师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寿镜吾的思想、品行、性格都给鲁迅以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

鲁迅非常敬重他的启蒙老师寿镜吾,每次回老家都要到三味书屋,看望他的寿先生。如果回不来,他一定要在春节前,用大红八行笺给寿镜吾写拜年信,以“镜吾夫子大人函丈,敬禀者”为开头,以“敬请福安”为结尾,下具“受业周树人顿首百拜”,态度十分恭敬。所写信件达数百封。1915年,鲁迅得知寿镜吾夫人去世的消息,亲往吊唁。

对比阅读

作文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