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安徽省铜陵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日期: 2025-04-02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探索史,以下侵略与探索史实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 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
C、 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在论及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时说道“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在此,马克思旨在强调(   )
A、 两次鸦片战争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B、 英国侵略是太平天国兴起的唯一因素
C、 英国领先于世界的军事是矛盾的根源
D、 太平天国的斗争矛头最主要指向英国
1875年洋务派开始创办新式海军,到1894年分别建成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水师,共有船舰六七十艘。这表明近代中国(    )
A、   海防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B、 举办洋务已经取得一致共识
C、 军事实力已经匹敌欧美
D、 海军建设旨在保护海外贸易
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 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 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D、 日本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是湖南、四川、江苏、广东
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   )
A、 清政府安抚政策的结果
B、 义和团对中外反动派正确的认识
C、 当时帝国主义与清政府矛盾尖锐对立
D、 当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尖锐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取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 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 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 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 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某学生阅读了《北洋军阀统治初期的一组数据》,他提出了四个观点,说法准确的是(   )

农户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减少26000多万亩

荒地

增加4900多万亩

军费

增加5000多万元

A、 荒地增加最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频发
B、 中国军队的现代化程度提高
C、 袁世凯去世,军阀混战的局面结束
D、 生产和人口减少与军阀混战有关系
对下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B、 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C、 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
D、 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诞生历史意义的词语是(   )
A、 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 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C、 光明前途良好开端
D、 科学发展高举旗帜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各项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
B、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后,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C、 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
叶剑英在《访西安办事处志感》中提及:“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楼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诗中提到的“西安捉蒋”(   )
A、 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B、 发动者是张学良和张自忠
C、 消除了国共矛盾
D、 事件最终武力解决
比较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遵义会议与中共七大类似的地方有(   )
A、 完善了党的指导思想
B、 都是在长征途中召开的
C、 都是在战略转移时召开的
D、 都要求与国民党加强合作
解放战争中的战役各有特点,下列描述符合辽沈战役特点的是(   )
A、 “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B、 “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 “分割包围,瓮中捉鳖”
D、 “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下图是民国时期的海报,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社会风俗的新变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人们的生活已经完全西化
B、 大部分国人采用西方生活方式
C、 国人固守自己的传统社会习俗
D、 中西文化习俗共存共容

请根据所学知识作出判断,对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改正

综合题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了。”

——摘自百度文库

材料二: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虛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是简单。阁下那么聪慧,怎会不知。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导致的。

(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19天之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材料三: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摘编自《鸦片战争解读》

材料四: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国家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参考》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