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深圳市2020-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题(二)

作者UID:15552719
日期: 2024-07-03
复习试卷
基础
名著导读
文言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引子)上海最严垃圾分类规划施行

“纸巾,干垃圾,不管多湿它都是干垃圾;瓜子皮,湿垃圾,不管多干它都是湿垃圾。”近些日子,垃圾分类成了网友热议的话题。

从2019年7月1日零点开故上海正式步入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时代。从垃圾产生源头到末端处理,上海实行全流程分类管理。个人或单位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的,都将面临处罚。

(热点一)让“随手扔”变“随手分”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如今,在大中城市,随处可见分类放置的垃圾桶,有的写着“可回收”“不可回收”,有的写着“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但是,仔细一看,里面放置的垃圾很多与垃圾桶的标识并不相符。实际上,不少市民反映,由于缺乏垃圾分类的意识和知识,扔垃圾时,很少严格按照要求将不同垃圾分类投放;由于缺乏刚性的约束措施,垃圾分类更像是一道“选答题”,可做可不做,分类放置的垃圾桶常常成为摆设。

随着上海等地通过地方立法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分类这项由点到面、逐步启动的工作被纳入法治轨道,各项举措有望硬起来、强起来,垃圾分类正在从日常生活中的 “选答题”变为“必答题”。

(来源:人民时评)

(热点二)垃圾分类是中国社会文明课程的“单元测验”

早在几十年前,德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就开始了垃圾分类的持久战。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磨合,目前有些做法已经比较成熟并取得了良好效果。1993年,原建设部出台《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我国多次制定相关垃圾分类规则,陆续推进实施也已有20多年历史,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十分缓慢。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垃圾分类的法律体系不健全,对垃圾分类的标准和具体做法,相应的奖惩措施没有明确规定。上海在立法方面走在了前边,填补了空白,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然而,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涉及人们思想观念 行为方式 生活习惯的改变。“最近每个早晨都要接受居委会大妈的灵魂拷问:你是什么垃圾?”“因为懒得丢垃圾,所以尽量不生产垃圾,所以少吃。”近来,很多段子道出了人们被垃圾分类“整疯”了的情绪。习惯是长期养成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生活垃圾分类要取得明显成效,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坚持与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和相关部门还是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要包容百姓的难处,要坚持不懈地引导。 长远来看,垃圾分类将会日渐深入人心,成为顺水推舟的事。

(来源:人民网评)

(现状调查)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5个月后对上海市民生活垃圾分类认知情况的调查:

图1:上海市民扔垃圾时主动遵循垃圾分类的情况图

图2:上海推进垃圾分类的主要困难

(采源:上海杜科院)

(焦点访谈)垃圾分类,难在哪里

在中国的生活垃圾组成中,餐厨垃圾占了将近60%。只有做到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的精准分类,也就是说干湿垃圾精准分开,才能最大程度被垃圾处理企业所利用,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

所谓湿垃圾,是指果皮、莱头菜尾、剩饭剩菜等等易腐蚀性的垃圾。可腐蚀的剩饭剩菜、果皮莱叶等湿垃圾的纯度达到95%,才会有利用价值,实现垃圾减量化,可是一些居民小区的餐厨垃圾桶,里面都混杂了各种包装物、废纸等等,甚至连50%都达不到。很多居民虽然能有意识地把厨房垃圾用塑料袋装着投进餐厨垃圾桶,但还是把垃圾分类中“干湿要分开”理解错了,行为上却并没有做到真正地精准分类。所以干湿垃圾混装在一起被随意投放的现象随处可见。

通过一段时间的舆论宣传,在垃圾分类监督员协助下,上海市民会有意识地把剩饭剩莱以及果皮菜叶,从塑料袋里直接倒入餐厨垃圾桶,再把塑料袋等包装物扔进其他垃圾桶。

对居民来说,做到干湿两分开,其实并不难,难在对干湿垃圾的知识储备上,这需要一个长期学习理解、坚持不懈的过程,也需要法律配套。《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作为地方性法规,已经出台了一年,这部法规对每一位居住在广州的人来说,都应该是强制性的。而且,在《条例》中规定,个人违反条例将被处以200元以下罚款。

垃圾分类,大势所趋。但从现状看,还存在不少这样那样的困难,比如公民意识的提高、分类知识的普及、后续处理的科学合理等等;虽然任务艰巨,但也必须要循序渐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续推进。公民、企业、政府,全社会人人动手,让垃圾各归其类,各有所去,我们的环境和生活才能更“绿色”。

(来源:焦点访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

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住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

“女店主啊,你不知道?”

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23期,有改动)

默写
写作题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