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备考2021年高考生物优质试题汇编专题14 生物进化

日期: 2025-04-01 二轮复习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金鲳鱼是一种重要海产经济鱼类。为获得更大收益,养殖户不断筛选生长更快的品种,但因苗种来源范围小、近亲繁殖普遍,种质退化现象较严重,人工养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低于野生种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长更快的金鲳鱼养殖品种,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B、 野生种群和人工种群的基因库不同
C、 近亲繁殖会使隐性致病基因的纯合个体增加
D、 如果人工种群个体持续大量地逃逸到野外,会增加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下列关于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遗传漂变在大种群中更易发生
B、 遗传漂变能产生新的可遗传变异
C、 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不都是进化的因素
D、 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均可打破遗传平衡
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 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
C、 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 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B、 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 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D、 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 了解这两个种群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作出判断
B、 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C、 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死亡率
D、 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
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
B、 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
C、 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
D、 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
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质等。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
B、 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C、 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比未被抑制的对照组快
D、 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可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
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B、 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
C、 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D、 白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裴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
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
B、 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
C、 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
D、 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
经调查发现,某地区青菜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使用农药导致青菜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B、 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 通过选择导致青菜虫抗药性不断积累
D、 环境是造成青菜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 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 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 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下列符合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长期使用青霉素会出现抗药性的细菌是细菌定向变异的结果
B、 浅色桦尺蠖和黑色桦尺蠖之间共同进化可体现物种的多样性
C、 突变和自然选择都可能使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
D、 若两个物种能杂交产生后代则说明它们一定不存在生殖隔离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都可能导致其合成的肤链长度改变
B、 利用农杆菌介导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表达,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C、 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能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为生物的发展开辟新前景
D、 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某个自由放养的马群中栗色马数量多,研究发现控制栗色的基因频率比控制白色的基因频率高。马场根据需要选育白色纯种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种群中栗色马数量多,所以栗色为显性
B、 自然状态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将保持不变
C、 若白色基因频率上升不能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D、 经人工选择种群的基因频率将定向改变
有两种植物靠一种蜂鸟传粉。一种植物的花蕊蜜管直而短,另一种则弯而深。雌鸟的长鸟喙适于在弯曲的长筒状花蕊蜜管中采蜜,雄鸟短鸟喙适于在短小笔直的花蕊蜜管中采蜜。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雌雄蜂鸟在不同植物上采蜜缓解了雌雄蜂鸟间的种内斗争
B、 两种植物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因蜂鸟采蜜导致的变异
C、 花蕊蜜管形态与鸟喙长度相适应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 对鸟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基因检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型为Cc的紫花豌豆逐代自交,纯合紫花基因型频率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
B、 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C、 在工业区森林,桦尺蚁种群中黑色蛾子逐渐取代了灰色蛾子是一种适应性进化
D、 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无翅的或翅膀特别发达的昆虫更易生存,表明突变基因是有利的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型冠状病毒(SARS -CoV-2)的遗传物质是RNA,RNA病毒均可进行逆转录
B、 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对连接
C、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个别碱基对增添或缺失造成的
D、 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杂交水稻推广的同时,地方水稻品种被逐渐淘汰,这一现象(    )
A、 说明遗传多样性降低
B、 有利于水稻物种长期生存
C、 说明水稻基因库增大
D、 有利于水稻的进化和发展
地球上经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B、 过度放牧可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发展
C、 猎豹追捕斑马会促进斑马种群的发展
D、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一定都有利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进化理论本身也在“进化”
B、 达尔文摒弃了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C、 千姿百态的物种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 自然选择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 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D、 混合树种天然林比单一树种人工林更易遭病虫害肆虐
下列关于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体的配子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 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基因的结构,但能产生新基因
C、 用农药给农作物除虫导致害虫发生变异,产生抗药性
D、 基因重组不能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之间

综合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