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备考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7:文学文化常识

日期: 2025-04-02 一轮复习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与整组漫画讲述的成语故事,最吻合的一项是( )

A、 风尘仆仆
B、 望梅止渴
C、 垂涎欲滴
D、 所向披靡
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律诗一般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B、 “一箪食,一豆羹”中的“箪”“豆”是古代盛饭的器物,“觥筹交错"中的"觥”“筹”是指酒杯。
C、 《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国别体和纪传体史书。
D、 小说中的少年形象往往让我们难忘。如:《驿路梨花》中的哈尼小姑娘、《社戏》中的双喜、《最后一课》中的小弗郎士和《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若瑟夫。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代表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等。
B、 《逍遥游》出自《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C、 古人常以“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D、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入,东晋诗人。我们学过他的《饮酒》和《桃花源记》。
B、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数字“三”独具魅力。名著《西游记》中有“三调芭蕉扇”,《水浒传》中有“宋江三败高太尉”;成语中有“三山五岳”“三顾茅庐”等。
C、 《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经历了苦难的童年,外祖父吝啬而残暴,幸好有外祖母和两个舅舅关爱他。
D、 《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文中提到作者仇猫的原因之一是隐鼠之死。
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剧本中的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
B、 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和《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
C、 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先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进而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从悲观中发掘希望,在柔弱中寻觅刚强。
D、 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们学过他的小说《变色龙》。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周敦颐的《爱莲说》和柳宗元的《马说》都是借物说理。
B、 俄罗斯文学群星闪耀,普希金被称作“俄罗斯文学之父”,契诃夫是戏剧和短篇小说大师,屠格涅夫被列宁赞誉为“卓越的俄罗斯作家”
C、 古人用很多词指代天下,如“四海”“六合”“八荒”等。“海内存知己”中的“海内”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中的“四境”也是指天下。
D、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用“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形容村中人和平恬静的生活,这里“黄发”指老人,“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白杨礼赞》的作者为茅盾。茅盾原名沈德鸿,其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等。
B、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左丘明所作的编年体史书。
C、 《变色龙》和《伟大的悲剧》的作者分别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和奥地利作家茨威格。
D、 “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下列各项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C、 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
D、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文体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其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消息既要有一个恰当的标题,也要合理安排正文结构。消息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      
B、 《周亚夫军细柳》一文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因其同时兼有史学与文学价值,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我国古代对不同年龄段分别有不同的称谓,如:三十岁称而立,四十岁称不惑,五十岁称知天命,六十岁称耳顺,也称花甲之年,七十岁称古稀,也称耄耋之年。      
D、 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字依据,也是戏剧活动的基础和起点,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舞台提示组成。《屈原》是由郭沫若创作的一部历史剧,入选教材九年级下册的课文则是这部戏剧的剧本节选。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我国古代,人们席地而坐时把腰挺直称为“长跪”,离席站立称为“避席”,这两 个举动都表示敬意。
B、 自谢道韫吟咏出“未若柳絮因风起”后,“咏絮之才”就被用来赞誉女性出众的才华。
C、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表达了冰心对祖国深沉的爱。
D、 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的长相,后半部分则透过他的眼睛,展示出他灵魂的深邃、伟大。
我国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下列选项中所用的纪年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庆历四年春(《岳阳楼记》)
B、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记承天寺夜游》)
C、 崇祯五年十二月(《湖心亭看雪》)
D、 己亥之二月也(《满井游记》)
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擅以花言志:东晋陶渊明喜菊,“采菊东篱下”表达的是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满足;北宋周敦颐爱莲,“花之君子”表达的是对自己高洁品质的期许。
B、 《屈原》《白杨礼赞》《我爱这土地》《变色龙》的体裁分别是戏剧、散文、诗歌、小说,它们的作者分别是郭沫若、茅盾、艾青、莫泊桑。
C、 古代通常男子20岁、女子15岁行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叫冠礼,女子成人礼叫笄礼。人们又分别将男女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叫做弱冠之年和及笄之年。
D、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作品。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踪迹为线索,全方位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一称为“元日”,清明前一天称为“寒食”,九月初九称为“重阳”。
B、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要求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颈联,额联、尾联。
C、 杨绛在《老王》中回忆了老王与我们一家交往的几件事,表达了对他的感恩和深深的愧怍。
D、 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人泰戈尔,一生创作丰富,他的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B、 老舍,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 我国清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被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
D、 《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戏剧家契诃夫,其短篇小说往往带有讽刺意味。
下面有关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家经典《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凝结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
B、 明清的科举制度中,全省的考试一般称为“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参加的就是乡试。
C、 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塑造了一些足智多谋的军师形象,如《水浒传》中人称“智多星”的吴用、《三国志》中号称“卧龙”的诸葛亮。
D、 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往往在最后突然揭示故事的谜底,呈现出人意料的结局,被称作欧·亨利式的结尾。《礼物》一文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马说》——韩愈——世称“韩昌黎”
B、 记是古代一种记叙性文体——《醉翁亭记》——欧阳修——谥号文忠
C、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种文体《出师表》——诸葛亮——字孔明
D、 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字景濂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有些古文,其标题就表明了文章的题材。如《陋室铭》、《岳阳楼记》、《爱莲说》、《出师表》等题目中的“铭”、“记”、“说”、“表”,都表明了该文的文体。
B、 契诃夫,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变色龙》等,他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以及我们所熟知的列夫•托尔斯泰都是俄国作家。
C、 古人对年龄有特殊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始龀”、“弱冠”、“不惑”、“而立”、“耄耋”。
D、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小说尤其擅长塑造人物,无论是《故乡》中的闰土、祥林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还是《社戏》中的双喜,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 在文学界,“三曹”一般是指曹操、曹丕、曹植;“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李杜”指李白、杜甫;“小李杜”指李贺、杜牧。
C、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共有十二天干,十地支,它们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形成了干支纪元法。
D、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按照旧时迷信的说法,五行相克,人的生辰八字要做到五行俱全才吉利;五行缺土,须用土或土作偏旁的字取名。
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
B、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渔家傲·秋思》是他的作品。
C、 《行路难(其一)》作者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行路难”为乐府古题。
D、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一》。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章回体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叙述体式,章回体小说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的文字 作标题,称为“回目”。以下属于《镜花缘》小说回目的一项是( )
A、 野羊塘将军大战    歌舞地酋长劫营
B、 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
C、 逢恶兽唐生被难    施神枪魏女解围
D、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下列成语出处错误的一项是( )
A、 扑朔迷离——《木兰诗》
B、 不亦乐乎——《礼记》
C、 舍生取义一一《孟子》
D、 一鼓作气一 《左传》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课文《桃花源记》正是出自该书。
B、 古代汉语中,“三”这个数字泛指次数少。如《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 “昨夜见军帖”中的“军帖”指军中的文告,“军书十二转”的“军书”指军中的文书。
D、 “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自古以来,备受推崇。文人墨客用各种优美的词句来讴歌和赞美它们。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
A、 古代官职:知县、都尉、侍郎、丞相
B、 唐代作家:韩愈、柳宗元、陶渊明、张岱
C、 李白作品:《送友人》、《渡荆门送别》、《逢入京使》《春夜洛城闻笛》
D、 俄国作家:契诃夫、普希金、茨威格、泰戈尔

填空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