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12月联考试卷

日期: 2025-04-01 月考试卷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无色无味近于中性(pH 6.6-7.1)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唾液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其pH与血浆有一定差别
B、 在正常情况下,唾液不会传播艾滋病毒但可能传播新冠病毒
C、 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以把淀粉水解成葡萄糖,因此馒头咀嚼后会产生甜味
D、 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可以分解细菌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属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材料1:医用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材料2: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红细胞内的NaCl浓度约为0.9%
B、 该药物可能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
C、 在0.9% NaCl溶液中,水分不会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红细胞
D、 该药物可能含铁,可以增强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
研究发现由于毒品会导致下丘脑调节垂体功能障碍,吸毒者大多伴有精神萎靡、怕冷、乏力、免疫力降低等症状。下列分析与推测不可能的是(   )
A、 吸毒者容易发生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
B、 吸毒者怕冷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受损
C、 毒品可能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甲状腺功能障碍
D、 毒品可能会导致与性激素分泌相关的器官功能障碍进而导致性功能下降
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的松果体(位于脑中的一种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它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从而起到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持续长时间光照会导致褪黑素分泌不足
B、 完成褪黑素分泌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 褪黑素分泌调节的过程体现了分级调节的特点.
D、 褪黑素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的调节机制类似,
如图1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图2为某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中,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 图1中,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 图2可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该反射弧非常简单,无神经中枢
D、 突触小体可以和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
尿崩症分两种:因抗利尿激素(ADH)的缺乏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和因肾脏对ADH敏感性缺陷引起的肾性尿崩症。临床上可通过对患者禁水加压(禁止饮水10h后补充ADH)后,测定其尿液渗透压的方法加以鉴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中枢性尿崩症患者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比正常人弱
B、 肾性尿崩症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偏高
C、 禁水加压后,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将显著降低
D、 禁水加压后,肾性尿崩症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将无显著变化
某病毒结构由外部囊膜和内部核心组成,囊膜上有病毒编码的多种蛋白质。下列有关该病毒侵入人体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病毒侵入人体后经T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病毒所特有的抗原
B、 浆细胞可特异性识别病毒编码的多种蛋白质,并产生相应的抗体
C、 病毒囊膜上的多种蛋白质是由病毒的核糖体合成的
D、 效应T细胞与病毒侵染细胞密切接触,能使被侵染细胞裂解凋亡
进食可刺激胃腺细胞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酸及胃蛋白酶,有利于消化。哺乳动物进食时,食物尚未进入胃内就可引起胃液分泌,称为头期胃液分泌。该过程受神经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的共同调控,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胃泌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达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
B、 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胃泌素外还有神经递质
C、 胃蛋白酶与胃泌素都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
D、 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的大部分细菌,是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
公元前400年的《黄帝内经》中记载过“消渴症”,即糖尿病。糖尿病在现代社会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下列有关血糖调节和糖尿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糖尿病的防治应禁止进食糖类,适当运动并避免暴饮暴食
B、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C、 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属于反馈调节
D、 现代人食物丰沛而少节制,血糖长期处于高位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是完成神经调节的基本要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递质经自由扩散过突触间隙的组织液后能作用于肌肉或腺体
B、 神经中枢既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
C、 在神经元中,兴奋只能在树突产生,传导到轴突
D、 膝跳反射中,反射弧由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三种神经元组成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肾上腺素既是激素又可在某些神经突触中传递信息
B、 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都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
C、 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都是微量高效的有机物
D、 植物体各个部位都可以合成乙烯
下列生产措施与预期结果对应相一致的是(   )
A、 播种前用适宜浓度的脱落酸浸泡玉米种子——促进种子萌发
B、 凤梨生长期喷洒适宜浓度的乙烯利溶液——促进果实的发育
C、 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增加芦苇纤维长度
D、 黄瓜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加速叶片的黄化速度
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
B、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
C、 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
D、 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曲线
B、 t3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 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的时刻分别为t4和t6
D、 甲、乙两个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为弱→强→弱
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 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 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 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
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 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 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 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少
B、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植物都属于第一营养级
C、 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
D、 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相同的
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质等。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
B、 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C、 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比未被抑制的对照组快
D、 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可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
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 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
B、 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C、 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
D、 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
生命系统具有从细胞到生态系统的多个层次,种群和群落是其中的两个层次。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该地区田鼠种群的数量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比前一天增加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密度,而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 推测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是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增长模型(每天)可构建为Nt=N0λt , 其中λ=1.015
C、 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可以体现生态系统存在负反馈调节
D、 群落的垂直结构往往引起种群的镶嵌分布,立体农业的原理是合理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
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灾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各种植被)是基石,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B、 该林区烧迹地上发生的是次生演替,与①相比,③中群落具有更复杂的垂直结构
C、 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下降,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阳光较少
D、 由于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灾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阔叶树,以加快氮磷循环
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一系列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质等。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
B、 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C、 敲除Bt56基因可以抑制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快速增长
D、 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可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
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野生狼是该地野生马鹿的主要捕食者,马鹿的取食则会影响区域内三角杨的生长。在1998—2001年期间,研究者在马鹿被捕食风险低(左列图)和被捕食风险高(右列图)的地方,分别测定了被啃食的三角杨比例(上排图)与三角杨平均植株高度(下排图)。根据这些信息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被狼捕食的压力增加可以使马鹿对植物的啃食强度明显下降
B、 在马鹿被捕食风险高区域中的三角杨的生长比在风险低区域更困难
C、 如果从该生态系统中移除狼,则三角杨的生长将出现明显下降
D、 马鹿被捕食风险高区域内三角杨被啃食比例的变化趋势与捕食风险低区域内相反
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下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鱼塘里所有鱼构成了一个种群,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群落
B、 流经稻田生态系统与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都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C、 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主要是因为分解者的作用
D、 鱼塘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蛋白质、核酸分解产生的

多选题

综合题

实验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