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2016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历史试卷

日期: 2025-04-03 中考真卷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

读图,图中①④代表的诸侯国是(  )


A、 秦国  楚国
B、 齐国  楚国
C、 秦国  韩国
D、 魏国  赵国
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  )

A、 公元3世纪初期
B、 公元3世纪20年代
C、 公元2世纪初期
D、 公元2世纪20年代

秦刚拟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如图所示素材,据此推断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  )


A、 民族关系的发展
B、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D、 封建社会的危机

民谣具有时代特点,如图民谣内容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 北伐战争时期
B、 国共合作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时期
生活在100年前的上海人,不可能(  )

A、 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B、 在《中报》上看时政新闻
C、 向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D、 穿西装去电影院看电影
八年级2班围绕“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运动和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同点”进行合作学习,经过讨论展示了如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都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B、 都解决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问题
C、 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都是对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1979年初,邓小平在访美得一次演讲中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表明(  )

A、 大陆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B、 海峡两岸实现了“小三通”
C、 大陆正式确立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D、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赵成小时候听妈妈给他讲过“芝麻开门”、“阿拉丁神灯”的故事.这两则故事出自(  )

A、 《荷马史诗》
B、 《伊索寓言》
C、 《天方夜谭》
D、 《马可•波罗行纪》
“跳出国界,走向世界,哪里有市场、哪里生产成本低,就在哪里生产经营,这种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这说明(  )

A、 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
B、 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C、 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D、 世界经济呈现高速化趋势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下列进行的习俗哪一项与它有关(  )

A、 提祭品  取扫墓
B、 吃粽子  赛龙舟
C、 吃月饼  赏月亮
D、 吃团圆饭  给压岁钱
电视剧《彭德怀元帅》在央视热播.你不可能在该电视剧中看到彭德怀(  )

A、 领导平江起义
B、 指挥百团大战
C、 领导桑植起义
D、 指挥抗美援朝

解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①即位,增设进士科,一般都从此时起,科举制正式产生…唐代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每年举行考试,科目主要有明经(注:主要考儒家经典),进士(注:进士科在隋朝仅试策论,贞观八年加试经史,唐高宗默念加试帖经、杂文,天宝年间始专试诗赋并作为录取的主要标准.)、明书、明算等.…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四书、五经”、自元代定科举必须从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明代相沿不改,又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程式.…清朝沿用明制而不变,直到光绪三十一年( ②年)推行现代学校教育,科举制度才被废除.【      ﹣﹣﹣张传玺《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王定保《唐摭言》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赵嘏(唐)

材料三  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科举制为示子(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权威性,公平性社会认可,但也存在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是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中小学择校现象较为突出,加分造假,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35号)

请回答: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