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同步练习

日期: 2025-04-07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

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  )
A、 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Cl-大量流出膜外
B、 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Na+大量流出膜外
C、 对Na+的通透性比较小,对K+的通透性比较大
D、 对Na+的通透性比较大,对K+的通透性比较小
下列有关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受刺激后的神经纤维膜上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B、 神经纤维膜对Na+通透性的降低会导致动作电位变小
C、 各条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彼此影响,并随传导距离延长而变小
D、 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K+内流形成的
以下是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情况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测出的是动作电位
B、 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
C、 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快速传导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B、 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一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D、 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下列有关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元的树突末梢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B、 突触小体中含有大量的线粒体
C、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
D、 突触小体释放的递质可以作用于肌肉或某些腺体
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而发挥作用
B、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 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将蛙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并记录其膜内Na+含量变化及膜电位变化,分别用下图Ⅰ、Ⅱ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中某溶液可以用适当浓度的KCl溶液代替
B、A~B时,膜内Na+含量增加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有关
C、 适当提高培养液中K+浓度可以提高曲线Ⅱ上C点值
D、C~D时,局部电流使兴奋部位的Na+由内流转变为外流,再形成静息电位
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流计A1和A2的两极a、c、d、e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在b、f两处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则电流计的偏转情况为(  )

A、 在b处与f处刺激时,A1、A2各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
B、 在b处刺激时,A1偏转两次,A2偏转一次;f处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
C、 在b处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f处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
D、 在b处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两次;f处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
如图表示神经纤维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B段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
B、BD段主要是Na+外流的结果
C、 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则D点将上移
D、 若受到刺激后,导致Cl-内流,则C点将下移
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叫运动神经元病。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等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如图为渐冻人的某反射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以针刺S,渐冻人无法感觉到疼痛
B、 若刺激Ⅲ处,在③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释放
C、 若刺激Ⅱ处,渐冻人的M发生轻微收缩,则该过程可以称为反射
D、 若刺激Ⅰ处,则在Ⅲ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
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B、 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
C、 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上的传导速度相同
D、 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