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重庆巴南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日期: 2025-03-30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

道光帝去世前留下遗命:死后用白布遮脸!他无脸见祖先,其在位时,国家权益损失严重。下列能证明道光帝在位时领土主权被破坏的证据是(   )
A、 开放广州、福州等地为通商口岸
B、 赔款2100万银元
C、 中英双方协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
D、 割让香港岛一地给英国
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衰”“示意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A、 《海国图志》
B、 《天朝田亩制度》
C、 《变法通议》
D、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而奋斗不息。以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 邓世昌——黄海大战
B、 谭嗣同——义和团运动
C、 孙中山——五四运动
D、 周恩来——秋收起义
如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口号具有时代的特征。下列革命口号中出现在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 “打倒老蒋,解放全国”
小军同学对下列年代尺记录不正确的是(   )

A、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 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振奋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如下图是抗战即将胜利前夕召开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在建党史上的重要贡献是(   )

A、 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B、 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C、 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路线并确立其领导地位
D、 在党章中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导致图中1916年—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B、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鲁迅《狂人日记》
B、 徐悲鸿《愚公移山》
C、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D、 冼星海《毕业歌》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后判断:

“七七”事变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问题摆到了社会生活和时代意识最重要的位置上,面对这一剧变,中国文化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第一次真正的统一起来。上海新闻界在“七七”事变之后立即创办了影响巨大的《救亡日报》,并迅速发起成立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前者为鼓舞全国军民坚持杭战作出了巨大贡献,后者则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雏形。

随着上海的沦陷,文化界人士多随政府迁往武汉,于1938年3月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誓“把分散的各个战友的力量团结起来,像前线战士用他们的枪一样,用我们的笔来发动群众,捍卫祖国,粉碎敌人,争取胜利。”在中华文协的组织下,广大作家、艺术家以“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相号召,相期许,决心“在抗战中多尽斗争的责任”。他们不辞辛劳,不避危险,上前线,访阵地,以笔为武器,在民族解放战争中贡献自己的心智甚至生命。

抗战使文学艺术扩大了发展空间,同时也使文学艺术在火热的斗争生活中获得了丰富的滋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造就了继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的第二个辉煌时期,成为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精神动力。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填“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未涉及”。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时,一个重要的事实发生了: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在上海学生“沿街跪求”商人罢市之际,从6月5日起,上海工人自动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几日内,罢工工人达到六七万人。……斗争如燎原之火蔓延全国,扩展到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五四运动就这样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所《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北伐战争是在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起了重要作用: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三  如上反映了长征途中的“军爱民”和“民拥军”两类史料资源,通俗易懂,教育价值突出,集中体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坚持的联系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的政治主张,力争使得沿途人民群众认识到“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这样既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消除了国民党政府对红军的欺骗性宣传,同时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这里面,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的支持,更不容忽视。

——摘编自何成刚《史料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请回答: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全国各界人民纷纷投入到火热的杭日斗争中。华北部分地区沦陷后,广大产业工人或参加八路军或建立自己的游击队,除此之外,工人积极生产,保证抗战物资需要。……八路军、新四军主要兵员来自农民,……同时农民还是农副产品的生产者,为维持战时经济,坚持持久杭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支援抗战,华侨积极捐款献金,除了捐献财物以外,海外华侨还掀起了回国服务、参军参战的热潮。

——摘编自王文泉、刘天路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35--1936年间,蒋介石国民政府在军事上、经济上作了较多抗战准备,譬如在沿海地区修筑国防工事、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无论在战役上和战略上均与国民党配合作战。另外一方面,自1938年下半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实施战略转移,逐步转入敌后,不断打击、消灭日军,不仅有力地配合正面战场中国军队作战,还不断地大量收复国民政府所辖中国军队丧失的大片国土,建立晋察冀、晋绥、华中等大批抗日根据地。

——摘编自张宪文《关于抗日战争几个观点的认识》

材料三  将中国杭日战争置于世界大背景下,从战略层面对中国抗日战场这一关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了全方位论述。揭示中国杭日战场一直拖住侵华日军主力,既牵制了日本北进攻苏的图谋,又延缓了日本南进攻英美的步伐,具有世界战略意义:…中国杭日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贡献的同时,它的开辟、坚持和发展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了坚实的条件和基础。

——摘编自胡德坤著《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请回答:

识图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