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库

人教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课《烛之武退秦师》同步试卷

日期: 2025-04-01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下列每对词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侵     到/城    落/城而下
B、 城/类     意/业     守/典忘祖
C、 赏/驱     卑/凋     闲/不掩瑜
D、事/明    伴/偿     然/待解决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 秦伯说,与郑人盟
C、 失其所与,不知
D、 何厌之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秦两国国君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土被占,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推荐烛之武去说退秦师。
B、 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
C、 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时,既充分考虑到郑国利益,又处处在为秦国利益着想,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
D、 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叙事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下列各句中的“焉”与例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A、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B、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先秦散文分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部分,《左传》属历史散文。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史书,其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C、 解释《春秋》的著作代表性的有三部,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D、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而《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有小口,仿佛有光 似乎、好像,动词舍郑以为东道主 你,代词 余悲之,且曰:毒之乎 假如,连词
B、 诣太守,如此  陈述,动词  故为之,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一种文体,名词  秦伯, 与郑人盟 通“悦”,高兴,动词
C、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告辞,动词  停数日,去   告别,动词  不劳苦    推卸,动词
D、 顾不如蜀之僧哉  边远的地方,名词  越国以远   卑鄙,形容词  肉食者, 未能远谋   浅陋,形容词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使烛之武秦君,师必退  见:拜见。
B、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然而。
C、 且君为晋君赐矣  尝:曾经。
D、 阙秦以利晋,君图之唯:只有。
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执事:对人的敬称,此代指秦伯。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东道主:东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
C、 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
D、 失其所与, 不知      所与:结盟。
对下面句中划线词的释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必退   师:军队  然郑, 子亦有不利焉   亡:灭亡  朝而夕设版焉    济:接济
B、 唯君之     图:考虑  以乱整,不武    易:交换  两军相四十里   去:距离
C、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使:派  无能为也   已:通“矣” 舍郑以为东道主    若:如果
D、 且君尝为晋君矣   赐:恩惠  晋军亦之     去:离开  君之所也    知:通“智”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侍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赵王许之。

    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武安君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 遮绝赵救兵及粮食。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王弗许。

    九月,赵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急来攻垒,欲出为四队。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武安君曰:“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语言表达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