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生物试卷库

真题分类汇编(1)--(生物与生物圈)

日期: 2025-04-01 二轮复习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A、 小麦
B、 蘑菇
C、 猎豹
D、 机器人
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
B、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
C、 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植物
D、 一条河流
以下诗句描述的各种自然景观中,生态环境较差的是(   )
A、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C、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在生态系统中能把有机物变成无机物的生物成分是(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包括以上三项
草原上存在草 鹰这样一条食物链,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蛇和鹰的生殖发育特点都为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但是鹰可以通过孵卵等行为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
B、 对鼠、蛇、鹰进行生物分类的依据就是生活环境的不同
C、 为了减轻虫害,草原上进行了大面积喷药,有毒物质在鹰体内积累最多
D、 草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如图反映的是某生理过程或现象,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x表示水浴加热的温度,则曲线可以表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B、 若x表示时间,曲线可以表示小麦种子在萌发长成幼苗的过程中有机物含量变化
C、 若y表示血糖浓度,则BC段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胰岛素调节糖类在体内的吸收、转化和利用
D、 在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若大量捕杀青蛙,曲线可以表示一段时间内蝗虫数量的变化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沙漠上到处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这说明水分对植物的分布有影响
B、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C、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生态因素
D、 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只有阳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蝉属于生产者
B、 南湖公园内的所有动物和植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C、 落叶中的有机物可以被细菌和真菌分解成无机物
D、 农田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更强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适应某一特定环境的生物在进化上一定比较高等
B、 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C、 引入外来物种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D、 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增强温室效应,会提高光合效率,改善生态环境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鲫鱼身体呈梭形,有利于减小水的阻力
B、 鸟类有发达的胸肌,收缩有力,利于飞行
C、 狼的犬齿较发达,与其食肉的食性相适应
D、 蜥蜴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利于维持体温恒定
下列诗句或歌词中,能体现温度对生物影响的一项是(   )
A、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C、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 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在“农作物→田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只有田鼠是消费者
B、 蛇属于第二营养级
C、 只有农作物是生产者
D、 鹰属于四级消费者
谚语、俗语和古诗词中蕴含着一些生物学原理。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环境影响生物
B、 春雨贵如油——植物生长都需要无机盐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D、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这两种动物间是寄生关系
关于生态平衡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
B、 生态平衡是指生物种类、数量、所占比例在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C、 生态平衡是一个绝对平衡,因为生物的种类与数量总是不变的
D、 三北防护林是个树种单一的人工林,它比大兴安岭的生态系统更稳定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根据所学食物链的知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树→蝉→螳螂→黄雀
B、 露水→蝉→螳螂→黄雀
C、 蝉→螳螂→黄雀
D、 黄雀→螳螂→蝉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A、 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B、 各自独立、互不干涉
C、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D、 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自动调节能力最小的是(  )
A、 农田生态系统
B、 淡水生态系统
C、 森林生态系统
D、 海洋生态系统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海洋生态系统
B、 森林生态系统
C、 湿地生态系统
D、 生物圈
下列对图中各曲线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甲是某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m、 n 可分别代表蝉、螳螂
B、 图乙是 24 小时内植物释放氧气情况曲线图, a 点积累的有机物比 b 点多
C、 图丙表示 3 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 Z 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D、 从图丁曲线变化可知,农药对具有抗药性变异的害虫进行了选择
在“花城”广州举办的2011年中国花博会上,首次亮相的“香妃”、四川地震中劫后余生的“花坚强”﹣﹣春兰“绿翡翠”及芳香艳丽的桃花等花卉特别引人注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春兰“绿翡翠”在四川地震中失去了温室环境后,部分植株在室外也能生长良好,且更加娇艳翠绿.这说明生物不受环境的影响
B、 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的发育方式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C、 兰花的有香味由显性基因R控制,无香味由隐性基因r控制.有淡淡清香的“香妃”是由有香味(RR)的国兰和无香味(rr)的蝴蝶兰杂交而成的,则控制其香味的基因型为Rr
D、 桃花结出的香甜可口的果实,其食用部分是由桃花的珠被发育而来

实验探究题

阅读材料,根据提供的器材设计探究实验。

酸雨是指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时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水结合形成的雨。酸雨中所含的酸性物质主要是硫酸和硝酸。酸雨的pH小于5.6,具有较强的酸性,会影响土壤,破坏土壤肥力,使农田、森林和草地的生产能力下降;也会直接危害植物的叶和芽,严重时使植物枯萎甚至成片死亡。酸雨还会腐蚀金属桥梁、建筑物和户外雕塑。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酸雨真的对生物有不利影响吗?在实验室条件下怎样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呢?如下是某小组的探究报告,请完善此报告。

( 1 )提出问题:模拟酸雨对水稻幼苗叶和芽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 2 )作出假设:模拟酸雨对水稻幼苗叶和芽的生长有伤害作用。

( 3 )实验方案:

实验器材:用稀硫酸配制pH分别为3、4、5、6的酸性溶液各1小喷壶、蒸馏水1小喷壶,大型水槽(仿稻田水土),50株生长状况良好且基本相同的同品种水稻幼苗等。

(说明:溶液的酸碱度用pH表示,从0~14,pH越大,酸性越小,7为中性,小于7呈酸性,大于7呈碱性。)

实验步骤:

①将50株幼苗等分5组,每组10株,培育在已经编号的水槽中,同置于适宜的环境中。

②每天用喷壶定时对5组水稻幼苗的叶和芽分别喷洒适量且的不同pH的模拟酸雨或蒸馏水。(酸有腐蚀性,操作时注意安全,不要飞溅到身体和衣物上。)

③连续7天,每天定时观察、认真记录幼苗生长及伤害情况。7天后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水槽编号

A

(pH=3)

B

(pH=4)

C

(pH=5)

D

(pH=6)

E

(蒸馏水,pH=7)

平均伤害程度

++++

++

+

0

0

注:“+”表示伤害程度,“+”越多表示伤害程度越大;“0”表示没有伤害。

( 4 )实验结论:模拟酸雨对水稻幼苗叶和芽的生长有伤害作用,pH在3~7之间,pH越小,伤害程度

( 5 )分析讨论:

①实验中要设置E组,其作用是与其他4组形成

②实验中,每组用10株幼苗,而不是1株,这是为了避免因偶然因素而产生实验,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③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折线图:

综合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