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四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06-30
期中考试
选择题
综合题
民主和法制,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近现代无数仁人志士尤其共产党人不懈追求并为之努力的理想和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全国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了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

材料三  1967年8月5日,刘少奇在中南海受到残酷批斗。他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摘编自《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四  大事记(如下)

1979年

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80年

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

强调必须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

1982年

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经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6年

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99年

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第五条第一款

实现中国梦是所有中国人不断追求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

——摘自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闭幕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中共十七大报告

材料三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 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 2010 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

材料四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为此我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举措,“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指的是“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彰显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新常态。“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连接着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及其中间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陆上腹地国家。它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是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之路,是增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