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日期: 2025-03-29 期中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

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

A、 已从事农业生产
B、 以捕鱼狩猎为主
C、 住半地穴式房屋
D、 会人工种植水稻
对以下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B、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C、 秦朝建立后巩固统一
D、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

A、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 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D、 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与以下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    )

A、 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B、 定都建康,开发江南
C、 开凿运河,创立科举
D、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可填(   )

A、 设置台湾府
B、 签订《尼布楚条约》
C、 平定噶尔丹叛乱
D、 实行金瓶掣签制
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

A、 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B、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
C、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 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 “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
C、 “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
D、 “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来看,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 开辟了殖民道路
B、 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C、 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
D、 引起了世界工人运动
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 )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国民收入(亿美元)

680

220

100

170

60

40

国防开支所占比例(%)

1.5

5.7

9.1

23.5

14.5

28.2

A、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B、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C、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D、 欧美各国支持中国的全民族抗战

综合题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材料一  《宣言》称,“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相信,未来社会中,资产阶级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将被消灭,因此不再有阶级。未来社会必将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由于马克思、恩格斯以建立一个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为目标,所以他们的思想为人们所向往、所追求。

——摘自刘玉安等《西方政治思想通史》

材料二  俄国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很少引起关注。列宁在俄国夺取政权后,李大钊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虽然李大钊接受了俄国革命的主张,陈独秀也注视着俄革命的局势,但他们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者。1919年的反帝运动期间,李大钊、陈独秀的思想有了重大发展,他们都坚定地站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阵营,并且还有一群学生追随他们。

——摘编自史华慈《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大事年表(部分)

材料四

 

革命道路

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理论

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发展生产力,实现共产主义

苏俄

国情:城市工人阶级力量强大道路:在中心城市发动武装起义进而夺取全国胜利,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被视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经典道路

领导人:列宁政策:①

内容: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

中国

国情: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在农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道路:中国共产党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领导人:②道路:改革开放内容: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经济特区

材料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价值原则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方法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现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文化熔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编自方晓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逻辑关系》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

材料一 ①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③秦朝统治残暴,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征调民力,导致陈胜、吴广起义。

④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出现了“文景之治”。

⑤唐太宗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减省刑罚,使得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⑥明末土地兼并严重,政府不断加派赋税,导致了李自成等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材料二 秦孝公锐意改革秦国落后的局面, 任用商鞅变法。商鞅认为按照当时的土地赋税制度,秦国的实力尚不能满足与列国竞争的需要。为此,商鞅变法规定:废除秦国原来传统的土地制度,重新规划丈量土地,依照土地数量交纳赋税;官府奴隶可以凭借耕织的成绩恢复平民的身份,不从事农业生产而变穷的人则要被罚为官奴婢。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大通史·春秋战国卷》

材料三 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粮食作物麦、粟等传入南方。隋唐时期长江流域的户口数量有很大的增加,单位面积耕地所负载的人口大大增多,这就迫使农民实行复种制(一年两熟),稻、麦复种制产生并发展。江南推广了曲辕犁,普遍采用插秧技术,缩短了水稻在大田中的生长期,双季稻在南方出现。

——摘编自阎万英等《中国农业发展史》

材料四 随着内燃机的发明,从20世纪初开始,内燃机拖拉机逐渐取代了蒸汽机拖拉机。20世纪40~50年代,在欧美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拖拉机及电力机械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动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改变着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土壤和作物得到精细准确的管理,资源利用率和农业产出率不断提高。

——摘编自夏俊芳《现代技术革命与农业机械化》

材料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变化(单位:亿吨)

——整理自陈海秋《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