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ab金属棒与导线、电流表、开关组成闭合回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如图所示,物体A重10N,手掌用水平压力将A压在竖直墙面上,当压力为40N时,手掌与A匀速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乡镇居民建楼房地受条件限制,无法使用起重机吊建筑材料上楼,常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已知每根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00N,定滑轮的质量为0.5kg,动滑轮的质量为0.6kg,货箱重为15N,不计绳重和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g=10N/kg.
手握如图所示的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结果发现两张纸,这表明气体流动速度越大的位置压强越.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作用,如图中A、B两根横截面积相同的铜线,则A铜线的电阻比B铜线的电阻.
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如图所示,可判断电源的端是正极.
一种有防干烧功能的养生壶,如图所示,其相关参数如下表,用该养生壶烧水,壶内的水少于容量的四分之一时自动断电.为使该壶能通电烧水,壶内至少加入kg的水;假如水的初温为20℃,已知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则使用该壶将1kg的水加热到100℃,水所吸收的热量是J;在加热水的过程中部分热量损失了,其原因(列举一个原因即可).
型号
电源
额定功率
容量
21A213
220V﹣50Hz
400W
2000mL
如图所示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cm,若利用这个凸透镜作为照相机的镜头,要得到清晰的像,被拍摄的物体距离照相机至少大于cm.
如图所示,独轮车是一种新型电动代步车,下表是它的一些参数.
最大速度
满电时最大行程
最大爬坡角度
车身质量
最大负荷
X5
16km/h
28km
15°
9.6kg
120kg
当该车在水平公路以最大负荷状态匀速直线行驶时,地面对车的支持力为N,若此时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0cm2 , 则车轮因与地面挤压受到的压强为Pa.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9V,R0=60Ω,滑动变阻器R的规格为“50Ω 2A”,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小灯泡标有“6V 3W”字样.不考虑灯丝电阻变化,并保证电路安全,则当开关S闭合,S1、S2断开,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阻值最小时,灯与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之比是;当开关S、S1、S2都闭合且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大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是Ω.
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中将两个灯泡、开关连成串联电路.
宝宝学游泳,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宝宝所受浮力的示意图并标出字母F浮 .
如图所示的电能表应该在V的电路中使用,此时电能表的读数为kW•h.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刚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的反射光OF的径迹.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实验并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实验数据如表,请完成下列问题:
测量角度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2
40°
3
55°
58°
4
70°
同学们在“探究小灯泡实际功率的规律”时,用两节新干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源和标有“2.5V”字样的小灯泡等元件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请回答:
动脑学物理,越学越聪明.小武同学看到商贩将水量浸泡在某种红色液体中,他悄悄地取些样品测量其密度,如图所示,步骤如下:
①用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将其一端扎上橡皮薄膜;
②将玻璃管扎有薄膜的一端逐渐放入装有水的容器中适当位置,并用铁架台和试管夹固定;
③往玻璃管内缓慢地加入样品直到薄膜变平为止;
④对相关的物理量进行测量并计算样品的密度.
根据上述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点转动,杠杆左端A处挂了一块,右端B处施加一个F=3N的拉力,此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得OA=30cm,OB=20cm.
①求绳子对杠杆A端的拉力.
②若物块的体积为10cm3 , 求物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
在厨房里安装如图甲所示俗称“小厨宝”的电热水龙头,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旋转手柄S可处于冷水档a、温水档b或热水档c,它的简要工作电路如图乙所示,虚线方框内有“小厨宝”的两个发热电阻(未画出),温水档的发热电阻R1=44Ω,电源电压为220V.
①当S旋到b档位时,求通电10秒电流产生的热量.
②当S旋c档位时,水龙头的电功率为2000W,求此时发热电阻的总阻值.
③请你在虚线方框内画出发热电阻的电路,并连接到相应的档位和“c”点.
电动车是环保的交通工具,行驶时蓄电池给电动机供电,表1是某厂家生产的电动车的主要参数,测试员还做了其他参数的测试.
测试一:一次性充满电后,在相同的路面、不同负重情况下连续行驶的最大里程数sm , 结果如表2.
表1:
整车
整车质量
40kg
最高车速
30km/h
蓄电池
蓄电容量
0.55kW•h
电动机
额定电压
48V
240W
表2:
负重(kg)
60
80
100
120
sm(km)
28
25.8
23.3
20.5
测试二:电动车一次性充满电后连续行驶直至储存电能将耗尽的过程中,在同样的路面,行驶里程s对电动机牵引力F的影响,得到的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数据求:
①电动车以6m/s速度匀速行驶100s的路程.
②由表2数据反映的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③在测试二中电动车的蓄电池所储存的能量剩余量低于10%后电动车已无法连续行驶,此时行驶里程为30km,求这次测试中该电动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