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2.3辛亥革命同步练习

日期: 2025-04-04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

A、 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今年是他逝世90周年。下列与孙中山革命活动不相关的是(    )

A、 提出三民主义
B、 创办黄埔军校
C、 领导北伐战争
D、 成立中国同盟会

下列历史人物图片与文字材料对应有误的是(    )


A、 图一: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B、 图二: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C、 图三: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D、 图四: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下列对“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B、 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C、 辛亥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1912年3月13日,孙中山称:妇女缠足“恶习流传,历千百岁,害家凶国,莫此为甚”。该恶习在中国流行了1000多年,说明在历史上中国妇女( )

A、 与男子的社会地位平等
B、 思想落后,害家凶国
C、 足不出户,五谷不分
D、 受到了严重的封建束缚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下列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

A、 体现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趋势
B、 第一期探索是洋务运动
C、 第二期探索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D、 第三期探索有绝对肯定东西方文化的倾向

综合题

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等先进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与西方思想文化的冲突对撞,交汇融合的过程中,中国思想认知的变化。近代中国的转折与发展,关键是思想的转折与发展。

材料一  泰西诸国原不同于诸蛮貊之固陋,而更有中邦所不如者。……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呜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明末士人朱宗光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起初多为列强强迫清政府所开,因此又被称为“条约口岸”,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王朝开始自开商埠,一种新型的通商口岸由此出现。《南京条约》签订后,朝野上下对五口通商痛心疾首,认为……五口同开,必将祸患中国更甚……李鸿章曾就《烟台条约》中“添开口岸”条款发表评论,认为中国已经门户洞开,“即添数口,利弊各半”;“西洋各国到处准他人寄居贸易,而仍日益强盛,可知其病不在添口,而在不能自强”。……甲午战败后,伍廷芳认为,中国不如主动打开国门,像日本那样全境开放,无论大小各国皆于通商,……应是“利多弊少”。         ——申学锋《中国近代对外开放史》

材料三   20世纪初,民族主义引进中国之时……一直隐然深埋在汉族士人心中的对满族贵族统治合理性的质疑。在甲午对日海战失败之后开始全面爆发,一场擎着种族革命大纛的资产阶级革命,已在知识和思想界之外的政治领域迅速地展开……这种民族主义的革命宣传和策略即是一把双刃剑:在鼓动起民族革命激情的同时,也大大伤及中华民族的整体统一。——陈永霞《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潮》

材料四   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

请回答: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