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B物质的分类
C空气的组成
D物质的组成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验证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C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D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①可供人呼吸的气体是。
②自来水生产中的消毒剂是。
③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④最常用的溶剂是。
⑤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味剂是因为具有。
⑥碳酸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
①空气属于(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氧气(O2)和臭氧(O3)互为。高空中两种物质可发生转化:2O3 3O2 , 该变化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0.1mol的O3中约含个氧原子,质量是g,它与molO2含氧量相当。
②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催化还原法是消除大气中氮氧化物污染的新工艺,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D反应后丁、戊的分子个数比为2:1
④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生石灰是否已变质(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
温度(℃)
10
20
3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100g水)
硝酸钾
20.9
31.6
45.8
64
110
169
246
氯化钠
35.8
36
36.3
36.4
37
38.4
39.8
①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②20℃时,称取 60g硝酸钾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用(写出仪器名称)搅拌,充分溶解后得到(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此溶液升温至 6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③从含有84.5g硝酸钾和8g氯化钠的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中不考虑各种损耗)
I、操作1的名称。
II、溶液1、2、3中关于溶质硝酸钾质量的大小关系(用“1”、“2”、“3”表示)
III、固体M的成分及质量是。
IV、对整个实验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A、40℃~60℃开始析出晶体
B、氯化钠在整个过程中一直保持不饱和状态
C、上述方法不能将氯化钠和硝酸钾完全分离
D、若溶液1直接降温至20℃,析出硝酸钾的质量不变
①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③图2中,说法错误的是。
Ab点所示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会变红色
Bc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c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比d点多
D一段时间后,溶液pH会变为0
④图 3中,V的数值最接近(填“6”、“12”或“16”);中和反应是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⑤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变化关系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