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生物试卷库

初中生物苏教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6.18.2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同步练习

日期: 2025-03-31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以下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 黑猩猩钓取白蚁
B、 刚出生的袋鼠爬到育儿袋中吃奶
C、 菜青虫总是只取食白菜等十字花科植物
D、 失去雏鸟的红雀喂养金鱼
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蜘蛛结网属于先天性行为
B、 鹦鹉学舌属于学习行为
C、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D、 蚂蚁和蜜蜂不具有社群行为
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 秋日大雁南飞
B、 缉毒犬能发现隐藏在行李中的毒品
C、 春蚕吐丝结茧
D、 蜜蜂采花酿蜜
下列动物行为中,均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 猫捉老鼠、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B、 狗辨主客、尺蠖拟态、惊弓之鸟
C、 大雁南飞、公鸡报晓、婴儿吮吸
D、 鹦鹉学舌、蜘蛛织网、孔雀开屏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白居易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反映了生物繁衍后代的本能。下列有关家燕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家燕发育的过程主要是小燕子破壳而出,属于变态发育
B、 家燕的繁育后代的过程包括求偶、筑巢、交配、产卵、孵化和育雏等一系列行为
C、 家燕的交配与产卵属于先天性行为,而求偶、筑巢和育雏等属于学习行为
D、 家燕的卵的结构比较复杂和完善,其中能发育成雏鸟的结构主要是卵黄和卵白
下列有关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运动需要多个系统的配合
B、 海豚顶球表演是一种学习行为
C、 蜜蜂利用舞蹈传递食物信息
D、 蚂蚁不具有社会行为
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一只绿鹭把面包片放到水面上,当鱼来取食面包时,绿鹭就捕鱼吃。下列关于绿鹭这种“钓鱼”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这种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
B、 这种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
C、 这种行为的出现离不开环境因素的作用
D、 这种行为的出现与遗传因素无关
生活中,我们经常做一些推开窗户的动作。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推窗动作属于先天性行为
B、 推窗动作很简单,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 推窗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D、 完成推窗动作时,相关的骨起杠杆作用
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动物的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群体的生存
B、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D、 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都会形成等级
B、 失去雏鸡的母鸡抚爱小猫、猴子表演骑车都属于学习行为
C、 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大山雀喝牛奶都属于先天性行为
D、 黑长尾猴发现敌害时尖叫、蜜蜂的各种舞蹈、都属于信息交流
下列关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种行为是截然不同,互不相关的行为类型
B、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
C、 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D、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杜鹃总是把自己的蛋生在其他小鸟的巢中,其他小鸟不仅替杜鹃孵蛋,还哺育长的比自己还大的小杜鹃。该现象是(  )
A、 小鸟害怕凶猛的杜鹃,不得已为其哺育后代
B、 小鸟与杜鹃友好相处,自愿为其哺育后代
C、 孵蛋和哺育是小鸟的乐趣
D、 孵卵和育雏是小鸟的先天性行为
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后天学习行为
B、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是领域行为
C、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攻击行为
D、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是月节律
有些鱼类有趋光性,渔民常利用灯光引诱这些鱼类。鱼类的趋光性是一种(   )
A、 先天性行为
B、 后天学习行为
C、 攻击行为
D、 繁殖行为
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 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
B、 猩猩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爬到箱顶取下高处的香蕉
C、 失去雏鸟的红雀给池塘里浮到水面上求食的金鱼喂食
D、 刚出生的小袋鼠爬到母亲的育儿袋里吃奶
分析下表数据可知四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动物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75

158

32

6

A、 乙→甲→丙→丁
B、 甲→乙→丙→丁
C、 甲→丁→丙→乙
D、 丁→丙→甲→乙
图阴影部分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共同点,则阴影部分可以包含 (   )

A、 生来就有的行为
B、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 与遗传物质有关
D、 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如表是探究四种动物的绕道取食次数的结果.这四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动物

尝试次数

75

158

32

6

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丙→丁
C、 丁→丙→甲→乙
D、 甲→丁→丙→乙

判断题

连线题

综合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