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江苏省苏州市2021届高三语文三模试题

作者UID:7189882
日期: 2024-09-27
高考模拟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01年,严复完成翻译亚当·斯密的名著《论国家财富的性质和来源》,在此二十年之前,中国的知识分子第一次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去获得关于西方“政治经济学”概念的一些基本信息。1881年,亨利·法西得的《政治经济学手册》一书的部分汉译,出现在东京。译者是同文馆的教习汪凤藻和丁韪良。两年后,北京同文馆出版这本书,其译文的标题是《富国策》(字面意思是“国家富强的政策”),这是中国人试图表达西方“政治经济学”术语的早期尝试。

日语术语“经济”和“经济学”,在19世纪晚期作为字形借语被汉语采用。在词典编纂领域,早在1892年,带有“政治经济学”新意义的术语“经济”一词已经出现在翟理斯的《汉英词典》中。就文本领域而论,正如马西尼指出,该词首先出现在梁启超1896年的作品中。沈国威、内田庆一及其他人作了类似的观察:《时务报》(1896年)出现了“经济学”,并被译者解释为“富国养民策”。

马西尼精确列出了所有用汉语发表的文章和书籍表格,研究1900年前后的“经济学”学科。但是,术语“经济”和“经济学”不容易被中国读者大众所理解,它们不得不伴随着许多不同的形式,其中大部分是汉语新造词,这些词作为“经济”、“政治经济学”的对等语流行于世。

严复在《天演论》和《原富》里,几乎总是把“经济学”翻译为“计学”。根据森时彦的观点,梁启超不愿在发表于世纪之交甚至许多年以后的作品中使用“经济”。显然,他感到该词的经典语文背景太强,不能赋予这一术语以“economy”或“economics”的含义。因此,对这一概念,他使用了大量的对等语:“富国学”(如何使国家富的科学)、“资生学”(资源和生活的科学)、“理财学”(如何整理财富的科学)、“生计学”(谋生手段的科学)、“商学”(经商的科学)、“商务”(商业事务)、“平准学”(如何保持物价平衡的科学)。最后一个术语明显地从中国古代的“平准法”派生出来。所有这些术语的含义,都被梁启超等同于日语的“经济学”。同样地,“财学”一词(财产科学)还有音译的“叶科诺米”(严复在《原富》中使用这一译名),“爱康诺米”、“伊康老米”在那时也被使用。

若干年以后,“经济”和“经济学”收录于普通词典中。《英华大辞典》(1912年)将“经济”和“理财”作为“economy”的译语,将“理财学”和“经济学”作为“economics”的译语。将“经济学”一词收录于《社会科学大辞典》(1929年)中,标志着这个术语对其他竞争术语的胜利。

(摘编自李博《日语和汉语中“政治经济学”术语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二:

严复在近代中国学术史中的作用当然有被夸大的倾向,但是从我所关注的较窄的语境来说,他的参与确实具有决定性影响。他不仅最终将逻辑和宗教分离(“异教”在现代中国仍然引起如此多的怀疑),他还引进许多概念,尽管不是词语,这些将决定直到20世纪20年代的逻辑话语。严复的不朽成就之一是约翰·斯图加特·穆勒里程碑式的《逻辑体系》的部分内容,译文中他暗中使用或者模仿先秦散文的古典风格,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术语。虽然他发明的词语几乎没有被沿用下来,他的译本被广泛阅读和征引,如某些批评家所指,仅仅是由于严复的公众影响力,而且,严复通过一个短命的名学会和许多公众演讲传播新科学。他的坚持不懈的游说,也为逻辑学很快被纳入中学和大学的课程起了推动作用。

对于严复而言,逻辑并不仅仅是纯学术的关注。深深着迷于他在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接触到的穆勒的“狂热归纳推理”,严复将逻辑想象成普遍适用的“艺术”,当持续应用时,将带来无限的科学和社会政治进步。西方力量的基础是培根的科学探索精神,这种精神必须依靠逻辑才能得到实际应用。这样,逻辑使欧洲人建立“新理”,“新理”使欧洲在现代得以富强。相反,中国不能以同样的道路发展,因为中国的经典中缺乏逻辑严密和想象,而且由于忽视正确的定义,其中充满了模糊。

从1895年开始,严复再三告诉其日益增长的读者群,逻辑学潜在的奇异的艺术仅由两种基本方法组成:“归纳”(他译为“内导”或“内籀”)和“推理”(“外导”或“外籀”)。他在一篇早期的论文中写道,在“内导”时,人们“合异事而观其同,而得其公例”,而在“外导”时,人们“于意中皆有一例”,这个“例”(规律)是通过“试验”印证过的,因此,“印证愈多,理愈坚确也”。因此归纳法是中国所急切需要的自然科学应走的捷径。但是,严复与穆勒有同样的信念,即认为在残酷的事实基础上,推理法提供了推理和验证一个原理的方法,不管它是数学法则或政治和哲学的信仰。合在一起,正如严复所描述的,西方逻辑的“二端”,作为必不可少的现代性的推理工具,是治疗中国许多疾病的良药。20世纪早年知识大众对新的科学知识的兴趣的发展速度之快,证实了严复在使读者分享他的非常乐观的信念方面,取得了很大程度的成功。

(摘编自顾有信《将名称和实际配对:翻译和中国逻辑学的发现》)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孙犁

赵庄村南有三间土坯房,一圈篱笆墙,面临着滹沱河,那是赵老金的家。

自从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老人整天到河边去,有鱼没鱼,就在这里呆一天。看看天边的山影,看看滹沱河从天的边缘那里白茫茫地流下来,像一条银带,在赵庄的村南曲敛了一下,就又奔到远远的东方去了。

“五一”以后,这里一向是常住八路军和工作人员的。这些日子,每逢赵老金睡下了,母亲和女儿小菊到了东间,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一盏小小的菜油灯挂在机子的栏杆上,女儿登上机子,母亲就纺起线来。

现在是九月底的天气,夜深了,河滩上起了风,听见沙子飞扬的声音,窗户也呼打呼打的响。屋里是纺车嗡嗡和机子挺拍挺拍的合奏。

母亲忽然听见窗户上啪啪地响了两下,她停了一下纺车,以为是风吹的,就又纺起来。立时又是“啪啪啪”的三下,这回是这么清楚,连机子上的女儿也听见了,转眼望着这里。

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去,外面就有这么一声非常清楚、熟悉又亲热的声音:

“大娘!”

“咳呀!李连长来了!”母亲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把纺车也带翻了。女儿又惊又喜地把机子停止,两手接着柱板,嘱咐着母亲:“你看你,小心点。”

母亲摘下灯来,到外间去开了门,老李一闪进来,随手又关了门,说:“大伯在家吗?”

“在家里。干什么呀,这么急?”

“我们有十几个人要过河,河里涨了水,天气又凉不好浮。看见河边有一只小船,我们又不会驶,叫起大伯来帮帮忙。”

小菊听着,连忙从机子上下来到西间去了。

“十几个人?他们哩?”大娘问。

“在外边。我是跳墙进来的。”老李说。

“那你就快点吧!”大娘向着西间喊了一声。

“来了。走吧,同志。”老金已经穿好衣服,在外间等候了。

大娘掩好门,回到屋里,和女儿坐在炕上。她听着,河滩里的风更大了,什么声音也听不见。风杀了,一股寒气从窗子里透进来。

老金回来,他的胡子和鬓角上挂着一层霜雪。他很忧愁地说:“变天了,赶上了这么个坏天气!要是今黑间封了河,他们就不好过来了。”

一家三口,惦记着那十几个人,放心不下。

早晨,天没亮,大娘就去开了门。满天满地霜雪,草垛上,树枝上全挂满了。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

当大娘正要转身回到屋里的时候,在河南边响起一梭机枪。这是一个信号,平原上的一次残酷战斗开始了。

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一家人三步两步跑到堤埝上,朝南望着。

赵老金忘记了那飞蝗一样的子弹,探着身子望着河那边。他看见那一小队人退到了河边。当他们一看出河里已经结了冰,中间的水又是那么凶的时候,微微踌躇了一下。但是立刻就又转过身去了,他们用河岸作掩护,开始向三面的敌人疯狂地射击。

老金看见就在那烟火里面,这一小队人钻了出来,先后跳到河里去了。

他们跳进结冰的河里,用枪托敲打着前面的冰,想快些扑到河中间去。但是腿上一阵麻木,心脏一收缩,他们失去了知觉,沉下去了。

老金他们冒着那么大的危险跑到河边,也只能救回来两个战士。他们那被水湿透的衣裳,叫冷风一吹,立时就结成了冰。

“你们昨晚上过去了多少人?”

“二十个。就剩我们两个人了!”战士们说。

“老李呢?”

“李连长死在河里了。”

这样过了两天,天气又暖和了些。太阳很好,赵老金吃过午饭,一句话也不说,就到河边去了。他把网放在一边,坐在沙滩上抽一袋烟。河边的冰,叫太阳一照,乒乓地响,反射着太阳光,射得人眼花。老金往河那边望过去,小麦地直展到看不清楚的远地方,才是一抹黑色的树林,一个村庄,村庄边上露出黄色的炮楼。老金把眼光收回来。他好像又看见那一小队人从这铺满小麦的田地里渡过来,纵身到这奔流不息的水里。

他站立起来,站到自己修好的一个小坝上去。他记得很清楚,那两个战士是从这个地方爬上岸来的。他撒下网去,他一网又一网地撒下去,慢慢地拉上来,每次都是叹一口气。

几天来只打上一只军鞋和一条空的子弹袋。就这点东西吧,他也很珍重地把它们铺展开晒在河滩上。

这些日子,大娘哭得两只眼睛通红。小菊却是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着机子,两只眼狠狠地跟着那来往穿送的梭转。她用力踏着蹬板,用力卷着布。

有时她到河岸上去叫爹吃饭,在傍晚的阳光里,她望着水发一会呆,她觉得她的心里也有一股东西流走了。

老头固执得要命,每天到那个地方去撒网。一直到冬天,要封河了,他还是每天早晨携带一把长柄的木锤,把那个小鱼场砸开,“你在别处结冰可以,这地方得开着!”于是,在冰底下憋闷一夜的水,一下就冒了上来,然后就又听见那奔腾号叫的流水的声音了。这声音使老人的心平静一些。他轻轻地撒着网。他不是打鱼,他是打捞一种力量,打捞那些英雄们的灵魂。

那浑黄的水,那卷走白沙又铺下肥土的河,长年不息地流,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

一九四六年春于冀中

(有删改)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郦范,字世则,范阳涿鹿人。父嵩,天水太守。范,世祖时给事东宫。高宗践阼,追录先朝旧勋,赐爵永宁, 加宁远将军。以治礼郎奉迁世祖、恭宗神主于太庙,进爵为子。

征南大将军慕容白曜南征,范为左司马。师次无盐,戍主申纂凭城拒守。识者佥以攻具未周,不宜便进。范曰:“今轻军远袭,深入敌境,无宜淹留,久稽机候。且纂必以我军来速,不去攻守,谓方城可凭,弱卒可恃。此天亡之时也。今若外潜威形,内整戎旅,密厉将士,出其非意,可一攻而克之。”白曜曰:“司马之策是也。”遂潜军伪退,示以不攻。纂果不设备。于是即夜部分,旦便腾城,崇朝而克。白曜将尽以其人为军实。范曰:“齐四履之地,世号‘东秦’,不远为经略,恐未可定也。今皇威始被民未沾泽连城有怀贰之将比邑有拒守之夫。宜先信义,示之轨物,然后民心可怀,二州可定。”白曜曰:“此良策也。”乃免之。进次肥城,白曜将攻之。范曰:“肥城虽小,攻则淹日,得之无益军声,失之有损威势。且见无盐之卒,死者涂炭,成败之机,足为鉴矣。若飞书告喻,可不攻自伏;纵其不降,亦当逃散。”白曜乃以书晓之,肥城果溃。白曜目范于众曰:“此行也,得卿,三齐不足定矣。”

军达升城,青州刺史沈文秀遣张元孙奉笺归款,请军接援。白曜将遣偏师赴之。范曰:“桑梓之恋,有怀同德。文秀家在江南,青土无坟栢之累。拥众数万,劲甲坚城,强则据战,势屈则走。师未逼之,朝夕无患,竟何所畏,已求援军?且观其使,词烦而颜愧,视下而志怯,币厚言甘,诱我也。若不远图,惧亏军势。未若先守历城,平盘阳,下梁邹,克乐陵,然后扬旌直进,何患不壶浆路左以迎明公者哉!”白曜乃止。遂表范为青州刺史以抚新民。还朝,年六十二,卒于京师,曰穆。

(《魏书》列传第三十,有删改)

古代诗歌阅读
情景默写
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一些“经典”的前辈作家那里,即便是写一个短篇,也要积存并“开垦”大量的材料,以从中撷选最独特、最富表现力的东西。

所谓“精当”,必由大量舍弃而来,而舍弃的前提是具有大量丰厚的积存。

当今的文学“操练者”大都能侃几句“冰山”理论——(       )。“省略”是个不那么轻巧的词儿,一个作家因为不了解而省略某些东西,其作品只会出现漏洞。

没有厚重深广的贮存和明锐犀利的洞察,谈何剔抉舍弃,谈何“水面上”与“水面下”?更何况大量舍弃的还在“八分之七”以外,蕴含在作品之下之后的“八分之七”也不仅仅是一堆生活事象,那里更重要的还有作家的人格修为、气质秉赋、灵性才情、魂魄血肉及其对人生、对时代、对自然、对艺术的领悟、发现与理解。

多年前曾有人指出某些“乡土诗”写得过实过满、具体物事堆砌过多、泥土味呛鼻、视野浑浊没有天空的弊病。而在一些充斥目下刊物的所谓都市及市民小说那里,我们看到的同样是一派不加节制、选择和提炼的俗世生活之流的率意截取,大量无新鲜感无独特性无目的指向的庸常细节的胡乱堆砌,没有景深,看不见天空,读者如入垃圾站或废旧物品市场,只感觉窒闷恶心、烦乱狂躁,冗赘繁杂的后面空洞单调如一片白地

材料作文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