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们需要一场“阅读革命”。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
从历史上看,阅读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由于长期落后于西欧诸国,德国曾被称为“迟到的民族”。但18世纪中叶,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出版业的大发展,德国出现了一场“阅读革命”。人均图书消费量激增,阅读从贵族扩散到平民。到1800年左右,德国已经有一半人口具有基本的阅读和书写能力。德国人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阅读革命”居功至伟。
人们时常感慨中国缺少创新,并归咎于现行教育。其实,不只是中国,全世界的教育都脱胎于工业化时代,带有大规模标准化批量生产的时代印记。而自由的阅读正是启发性灵,把人从标准化的教育桎梏中解放出来的一条捷径。墨西哥作家大卫·托斯卡纳曾感慨地说:“我们已经将学校变成了工厂,大批量产出雇员。我们的教育体制不是需要微调,而是需要完全转变方向。它需要让学生们阅读、阅读、再阅读。”
正是看到了阅读对于民族的战略意义,2012年俄罗斯政府提出在国家层面制定《民族阅读大纲》。美国政府也高度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几乎历届总统都把推广阅读当作一项重要任务。
我国也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2014年“全民阅读”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全民阅读立法工作已经纳入人大立法进程。全国300多个城市有经常性的阅读节、阅读日活动。财政资金扶持实体书店已经由12个试点城市扩展到12个省区。图书馆拨款连年增长,60万所农家书屋覆盖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对今天的中国而言,“阅读革命”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全民阅读习惯的培养与提升。
作为出版大国,我国年人均读书不到5本,缺少阅读习惯是重要原因。增强国民的阅读紧迫感是一个重要任务,上世纪80年代之所以出现席卷全国的读书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们普遍痛感失去了宝贵的读书年华,痛感中国的落后而渴望迅速改变自身命运和国家面貌。
今天,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也必须增强阅读的紧迫感,迎接全民族的“阅读革命”。
(摘编自张贺《来一场“阅读革命”》,2014年4月23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内容丰富、体验新奇的云上数字阅读大会,在为全民提供了如临现场参会的体验之外,也让行业看到了市场消费的新趋势。《2019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数字阅读市场整体规模达288.8亿,用户总量达到4.7亿,人均电子书年接触率近15本。稳步增长的市场中,90后用户占比达55.6%,年轻化趋势明显,其中18—25岁的大学生付费意愿最为强烈。白皮书指出,数字阅读借助直播、短视频、社群讨论等多种新兴流量平台乃至跨界营销,使优质内容的传播拥有了更加多样的选择。有声书、AR/VR阅读、智能耳机/音箱、电子阅读器等技术、硬件的推陈出新,让万物皆可为读书媒介,全场景阅读已经成为趋势。可以预见,作为国家大力推动的新文化消费产业之一,数字阅读行业将在5G提速之下迎来更多新机遇。
(摘编自《新基建提速之下5G+如何改变数字阅读行业》,2020年4月27日中国青年网)
材料三:
韩国近年电子书用户越来越多。今年由于新冠疫情,—些公共图书馆中止馆内阅读服务。有的仅提供快递送书服务,有的开放“电子书架”供线上读书,给人们提供新的阅读体验。
《韩国先驱报》3日援引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数据报道,2019年电子书阅读器在韩国成年人和大学生中拥有率分别为16.5%和37.2%,比2017年分别增长2.4%和7.4%。二三十岁人群中从阅读纸质书转向看电子书的人数最多。
今年由于新冠疫情暴发,人们在家隔离,电子书读者数量猛增。韩国知名网络零售商“11街”数据显示,仅今年8月30日至9月6日,网站电子书阅读器和平板电脑销量就增长117%;另一网上商城Gmarket的电子书阅读器销量增长了60%。有声内容出版商也抓住商机,推出制作精美的有声读物卡,像销售纸质书那样摆台销售,借此吸引以往购买纸质书当礼物送人的消费者。韩国知识内容平台Welaaa营销主管柳宰顺(音译)说:“我们不把有声读物视为一种不同的读物,而是让它与纸质书及其书迷产生共鸣。”
(摘编自乔颖《疫情加速改变韩国人阅读习惯》,2020年10月5日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