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11-14
中考模拟
基础知识综合
填空题
选择题
语言表达
句子默写
对比阅读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春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新年指夏历(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汉、壮、布依、侗、朝鲜、仡佬、瑶、畲、京、达斡尔等民族都过这个节日。

②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活动。有关传说很多,其中以“年”兽传说、熬年传说和万年创建历法说等最具代表性。自汉武帝改用农历以后,中国历代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日为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立春最早是祭天、祭农神和祭春神、鞭春牛、祈丰年的日子。《史记》《汉书》称正月初一为“四始”(岁之始、时之始、日之始、月之始)和“三朝”(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朝亦始也)。古人常在此时举行朝贺,进行各种娱乐活动,迎神祭祖,占卜气候,祈求丰收,后来逐渐形成内容丰富的新春佳节。

③辛亥革命之后,改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立春逐渐淡化。

④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相关民俗活动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向亲友拜年等习俗;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

⑤春节是一种综合性的民俗文化,其中包括仪式、节日装饰、饮食和相关的娱乐活动。春节期间的主要活动有:腊月初八喝腊八粥;二十三日祭灶,吃关东糖和糖粥等;除夕夜以家庭为单位包饺子、包汤圆、做年糕,吃团圆饭守岁,另外还贴春联、年画、剪纸和放爆竹;正月初一迎神、拜年;初五开小市;十五日元宵节开大市、迎财神、吃元宵、游灯会、猜灯谜等。燃放鞭炮是春节期间辞旧迎新的一项民俗活动。

⑥春节是体现和谐亲情与和睦人际关系的重要平台。其内容丰富多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过好春节是提升亲情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选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

材料二:

①如何看待春节礼俗?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会有不同的认知。当我们回溯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古老的春节礼俗不仅经过了漫长历程,而且蕴含着深邃的文化精神,这些文化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人格完善、国家治理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方面:

②感恩。远古时代,天子为什么要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因为天地生养万物,万物就是衣食父母,人通过汲取万物滋养而生存,这是根本所在。从这个角度看,上古时期的岁旦郊祭,即是天子为天下作出表率,像儿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那样报答天地的恩情,实际上也是保护生态的一种宝示,更是一种符号象征。

③祈福。从生存角度讲,平安健康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我们的先民对此不仅有足够的认识,而且付诸行动。《吕氏春秋》所讲的“无失经纪,以初为常”,就是要通过观察,了解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四季变化的节奏,以便有所遵循,从而平安而健康地生活。置桃符、画门神、贴春联、放鞭炮等习俗,也是人们对平安健康、幸福生活的渴望。

④反省。自上古所形成的祭祀礼俗,伴随着先民们的自我反省。古人在祭祀的时候,要检讨以往的行为,若有过失,就得纠正,上自天子,下至百姓,都是如此。例如《太上灵宝补谢灶王经》说,司命灶君“普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日,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薄书”,意思是说:灶王时刻监察一家命口的善恶举动,因此民间有祭灶的习俗,其目的就是要懂得忏悔,明白是非功过,多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选自《春节礼俗及其文化精神》,略有改动)

材料三:

小福家的年夜饭菜单

菜名

菜品

寓意

命名分析

年年有余

清蒸鲈鱼

生活富足,年年有积财。

“鱼”与“余”谐音。

龙凤呈祥

鳝鱼鸡煲

家有喜事,吉祥如意。

以鳝鱼比龙,以鸡比凤。

节节高升

竹笋炒年糕

事业、学业进一步发展。

以竹子节节生长比进步,“糕”与“高”谐音。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野  宴

①我家在海边野林子里。屋子不大,石基泥墙。茅屋四周是无边的林子。往南走十几里才会看到一些房屋。

②有个采药人叫老广,五十多岁,来我家的次数是最多的。我最爱听他讲故事。

③老广以前讲林子里的奇遇,无非是碰到一只什么怪鸟、一只从未见过的四蹄动物,再不就是吃到了什么野果、喝到了什么甘泉。这次他开口就是一声长叹,摸了一下肚子说:“我被撑坏了!直到这会儿……还有些醉呢!”我这才注意到老广的脸有点红,而且真的散发出一股酒气。不过他没有醉,说出的话清清楚楚。

④“几棵大白杨树下有一个老大的树墩,上面铺了白杨叶儿,叶儿上搁了一个个大螺壳儿、木片、柳条小篮、树皮,全盛上了最好的吃物,什么花红果儿、煮花生、栗子核桃、炸鱼和烧肉,冒白气的大馒头,还有一壶老酒……”

⑤屋里静下来。我见他停下来,就不住声地问:“啊,快说说是怎么回事?树下发生了什么?”老广鼓着嘴唇,故意待了一会儿才回答:“原来是林子里的精灵要请客啊!什么精灵我不知道,不过我敢肯定是它们!这么深的林子,一二十里没有一户人家,谁会摆下这么大的酒宴?”

⑥外祖母抬头看他一眼:“你就入席了?”

⑦老广搓搓鼻子:“这可莽撞不得,大婶子!你知道我是个沉得住气的人,这要耐住性子等一等再说。本来盼着看一场大热闹,比如狐狸、野猪、猞猁,它们老老小小搀扶着过来赴宴,谁知咱白等了半天,一点影儿都没有……”

⑧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咽下了口水。老广掏出烟锅抽起来,实在让人着急。他抽了几口烟,笑眯眯地说:“后来我才明白过来,这场大宴就是为我准备的!”

⑨老广磕打烟锅:“我记起来了,有一年一只老兔子折了一条后腿,我可怜它,就嚼了一些接骨草为它敷了,又用马兰替它包扎得严严实实……这是真的!我琢磨这只老兔子如今成了精,这是要报答我啊。那就别客气了,饭菜也快凉了。哎呀,第一回喝到这么好的酒。我喝了整整一壶……”故事到这儿算是讲完了,我怔着,还没等醒过神来,采药人老广已经走远了。外祖母说:“老广这个人啊,哪里都好,就是太能吹了!”

⑩我没有反驳。但我觉得老广说的全是真的。他身上的酒气,还有他讲出的一个个场景,那都是编不出来的。再说他为什么要瞎说一些没影的事?

⑪就从那一天开始,我到林子里玩耍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留意:大树下的大木头墩子,上面有没有吃的东西。前前后后看到了好几个大木头墩子,可惜上面光光的,什么都没有。

⑫外祖母不让我去林子深处,说一个孩子不能走得太远,那里太危险了。不过,我如果做出一点让外祖母高兴的事情,比如在林子里采到蘑菇、拔到野葱野蒜,我就能越走越远,一直往北,把那几棵大橡树远远地抛在身后。

⑬一只花喜鹊站在高高的响叶杨上对我喊:“咳呀,咔咔沙沙!”喊过之后,七八只喜鹊一齐飞到了这棵树上,盯住我。一只黄鼬从泡花树洞里跳出来,直直站着看我,提着前爪,一双大眼睛水汪汪的。一只野兔被惊扰了,跑起来仿佛一支利箭,翘起的尾巴像一朵大花,摇动几下就不见了。老野鸡在远处发出“克克啦、克克啦”的呼叫,可能正在炫耀什么宝物。

⑭直走得身上汗津津的,我才坐在一排枫树下。这里是洁净的白沙,除了一蓬荻草什么都没有。七星瓢虫在草秆上爬着,一直爬到梢头,然后犹豫着再干点什么。几只小鸟在枝头蹿跳,小头颅光溜溜的,机灵地摆来摆去,是柳莺。不远处有一只四蹄动物走过,踩响了树叶,它可能看到了我,立刻停下不动。

⑮我觉得有点饿了,于是又想到了采药人老广的故事:林子里突然出现了一桌酒宴……真可惜,这种神奇的好事今天大概遇不到了。

⑯往回走的时候,一路饱尝了野枣和野葡萄,还在合欢树旁发现了野草莓……回到茅屋时天已经黑了,外祖母不想理我,我追着外祖母说:

⑰“我在林子里转,你猜遇到了什么?”

⑱“遇到了什么?”

⑲我伸手比画:“一桌酒席,真的,就摆在几棵大枫树下。好吃的东西可真多,还有一壶老酒……”

⑳她看着我鼓鼓的肚子,脸上有了笑容。不过她才不会相信,说:“这种事不会让你碰到。”

㉑“为什么?”

㉒“因为,”外祖母放下手里的东西,抚摸着我的头发说,“孩子,你为野物做了什么好事?它们为什么要给你摆宴?”

㉓我答不上来,脸有些发烫……是的,我心里明白,

选自张炜《我的原野盛宴》,有删改)

(链接材料)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选自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班级读书会活动中,同学们阅读了这篇文章,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大家的分享补充完整。

小深:我从文章中读到两件事:

小圳:文章以丰富的细节体现了“童趣”“野趣”“奇趣”,我来谈其中一点:

小福:读完作品,我感觉一股清风扑面而来。语言真美!比如“七星瓢虫在草秆上爬着,一直爬到梢头,然后犹豫着再干点什么”一句美在

田田:文章最后写道“是的,我心里明白……”,我觉得“我”明白了

小语:“野林子”让我想起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百草园”,它们的共同点是①

阿文:我还想到了《昆虫记》,其中也提到很多动物,但我认为二者的写作目的不同:

名著阅读
作文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