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作者UID:7189882
日期: 2024-12-26
期中考试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小说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传统。

中国小说在演进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叙事传统,比如说潜在的“四季结构”。西方文学中的长篇虚构叙事,从史诗发展而来,因此非常重视叙述一个完整的事件,即叙述一个开头、发展、结尾过程俱全的故事。“结构的完整性”往往成为评价一部西方长篇小说的标准。中国小说也注重讲故事,但往往不是紧紧围绕着小说主人公,包含了故事的发展和高潮的严密的叙事结构,而是在故事的结构之外,常常还有另一重潜在的结构,比如明清长篇小说中的“四季”,或者说“季节的转换”。

以《红楼梦》为例。“四季”具有对应人物、家族命运的叙事功能,同时小说虽然以宝黛的情感发展线索重点写了几大事件,但还有一个潜在的结构,便是“季节的转换”。在此基础上,写庆寿、看戏、结社、消夏、过冬,以及一应的衣饰、食物。一部《红楼梦》,不过写几年的春去秋来,便写出了中国人“恒常”的人生与面对自然的心灵世界。而在这“恒常”的底色之上,作者写出世事、命运的“无常”,增加了悲剧感。

“四季”这一潜在的结构方式很少受到当代写作者的重视。“四季”代表的是“日常”“恒常”,代表一种自然、复沓之美,代表编织其中的中国人的文化和精神。而当下的一些小说,具体的故事情节背后,往往是时代的背景和宏大的思想框架,与“四季”的旨趣相去甚远。而先锋浪潮中,西方现代与后现代的文学技巧轮番上演,小说的主体不再是故事、人物,有时甚至只是叙事行为,更是与之南辕北辙。

另外,中国小说特别是白话小说中常常使用对话来表现人物,通过语言使人物的个性鲜活生动、跃然纸上,对话甚至用来表现故事。美国汉学家浦安迪观察到,中国的主流文学,“言”往往重于“事”,“事”常常被“非事”打断。也就是说,西方文学更重“事”,小说注重描写事件的发展过程。而中国小说,往往对人物的语言投入更大的关注。我们对中国小说中的某个人物印象深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语言使他成为一个活灵活现、神情毕肖的个人,所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注重人物的语言,重视说话人的“声口”,以语言来表现人,是中国小说的又一个优秀传统。金圣叹评《水浒传》的好处,认为“《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施对庵以一心所运,而一百八人各自入妙”。

中国当代小说的创作大致呈现出两个趋向,一是模仿西方的小说技巧,一是网络化的快速写作。对于认真探索小说艺术的写作者们来说,西方的小说技巧固然值得借鉴,但写好人物语言、仔细揣摩人物“声口”,或许也是我们不该放弃的并未远去的小说传统。

(选编自王晶晶《将中国小说的传统重新擦亮》)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美丽中国”,中国向国内外展示了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目标: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努力实现碳中和;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中国确立了到2035年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基本实现的目标。

据统计,到2020年年底,“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9项约束性指标将全面完成。此次,中国第一次提出碳中和的中长期气候目标,以“脱碳”倒逼、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将用不到10年的时间碳排放达峰、不到30年的时间碳中和,这“两步走”的应对气候变化战略透露出“绿色低碳”将是“十四五”时期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碳排放达峰由“2030年左右”调整到“2030年前”,说明中国减排任务分解速度加快,相关行业和地区需要在“十四五”期间努力达峰。中国2060年前若实现碳中和,将助推全球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提前,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起到关键作用。

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要深度脱钩,随之而来的将是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革。2050年左右,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80%左右,产业调整、资产重估必然是艰巨的挑战,同时也将诞生新的发展机会。中国率先发起经济领域深度低碳转型的行动倡导,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商业模式等将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摘编自鞠立新《“脱碳”倒逼绿色转型》,《人民日报》2020年11月25日)

材料二:

与欧美各国相比,我国要实现碳中和目标需付出更多努力。从排放总量来看,我国是目前全球碳排放第一大国,要实现碳中和,碳排放减量要远高于其他经济体。从发展阶段来看,欧美各国已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而我国尚处于经济上升期、排放达峰期,需兼顾能源低碳转型和经济转型,统筹考虑约束碳排放和保持社会经济发展增速之间的矛盾。从碳排放发展趋势来看,我国计划碳排放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不到30年,明显短于欧美等国。

碳中和目标要求中国在2035年后实现深度减排,需要提前做好低碳/脱碳新技术储备。应启动制定碳中和目标下的科技创新和实施规划,加快成熟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加速推进新型低碳技术的研发与示范,加强技术研发的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与各国低碳/脱碳技术的交流。

(摘编自黄晶《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亟需强化科技支撑》,《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0年11月13日)

材料三:

据英国广播公司( BBC)报道,一个国际团队发现,中国两个区域的新造树林吸收二氧化碳程度被低估了。这两个地区是中国西南部的云南、贵州和广西,东北部的黑龙江和吉林。这些省份已经形成了大面积快速造林的格局,省级森林面积每年增加4万至44万公顷,所带来的减碳能力让专家们意想不到。

过去几十年间,中国出台了国家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保护红线等一系列生态恢复政策,取得了大面积绿化国土的卓越成就。有报道说,与20年前相比,世界越来越绿了,而中国是促进这一改变的重要贡献者之一。

(摘编自《BBC报道:中国植树造林的作用“被低估了”》,《人民日报》2020年11月29日)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里的山会歌唱

原上秋

每一个过来欣赏桃花的人,都仿佛听到山在歌唱。

我把山娃送去的时候,十几个老人一起说来吧来吧。十几个老人嘴巴说话,手里的活儿一刻也没有停下。他们都忙着编筐。我打听过,每完成一个,挣4块钱。老人们不停地唱歌,他们说来吧来吧之后,又一起唱起来。歌声像流过山涧的河,欢腾不息。

山娃可不是老人,他是一个牛犊一样的山里娃仔。山娃去过上海,他在上海开吊车。他坐在高高的吊车上看过高耸的楼、宽阔的街和潮涌一样的车流。有一天,他一脚踩空,身体重重地砸在了上海。山娃从上海回来,少了一条腿,他再也走不出大山。

山娃每天看着门口的桃树发呆,桃树上一群一群的小鸟和他说话。他像树一样的安静,像山一样的沉默。

那一年我扶贫到了桃花源,想不到这个诗一样的名字却和贫困联系在一起。春天里,漫天的桃花盖住大山,整个世界灿烂一片。这里的风景能写出很多诗,却打不出多少粮食。他们靠山吃山,有时候山也吃人。每年都有生命消殒在开山的工地,像树叶一样沤在泥土里。

老人所编的柳筐,就是开山运石的器具。他们换回微薄的报酬,有时候换来亲人的尸体。

老人们知道,生活不能只有眼泪,还应该有欢乐。德顺老汉说,我们唱歌吧。歌声随即而起,歌声从盛满柳条的小棚,飘满桃花源。快乐被风带着,塞满死寂的大山皱褶。

山娃来了。山娃唱一个,十几个老人给山娃喝彩。山娃不唱,山娃埋头编筐。山娃在上海,听了很多最流行的歌曲。一个人的时候,山娃把右手握成话筒的形状,能把天地唱暗。今天他唱不出来,他空空的裤管里,掩藏着他的忧伤。

桃花源不止有桃树,旮旯缝道里野生着柳条。桃花解决不了人的饥饿,柳条能。桃花源的老人都是魔术师,他们能将手中的柳条变成各色家庭用具。

山娃从一天编1个到一天编4个,老人再鼓动山娃唱一个的时候,山娃唱了。山娃唱的是从上海学到的歌曲,既新潮又好听。老人们用脚板拍打着地面,荡起的尘埃迷离了眼睛,好像这里是上海滩大舞台。

德顺老汉86岁了,他的手竟然灵活得像一个小伙子。十几个老人中他编得最快,也最好。他的歌大家也爱听。他是这里名副其实的领袖。他的很多歌曲都是自编自创,腔调里满含大山的沧桑。他的牙齿早已不知去向,他的歌有一种含混不清的美感。听着他的歌,有人会指着他的表情说,看,多像山里的桃花。当然不是指的颜面,是那种凛冽里怒放的灿烂。

山娃一天编6个筐,赶上了德顺老汉。山娃唱歌也不再羞羞答答,他渐渐成了大棚里欢乐的主角。无论是谁一曲终了,山娃都会嗨、嗨、嗨……像一个出征归来的将军,敲起得胜战鼓。

上级进行扶贫成果验收,我把山娃、德顺老人和他的伙伴请到了舞台上。他们干着编筐的活儿,唱着快乐的歌,一下子把领导们震住了。领导看惯了阳春白雪,山里人的精神风貌让他们吃惊。领导听罢,挨个握着他们的手说,桃花源虽说经济不富裕,但你们的精神世界最富有。

为了青山绿水,那些在山上打洞的人都撒下来了。

山娃和德顺老人的编筐没有停止,我把他们的柳筐联系到一个水果产区,平常的水果因精美的柳编衣裳价格翻倍。水果商踏着山水过来,他在大棚里学会了歌唱。水果商和山娃他们一起合唱,南腔北调地把山里的桃花都唱红了。水果商学会了快乐,他一路背着柳筐,嘴里哼着歌,在行人眼里就是一副山里人走南闯北的模样。他说他卖的是柳编手艺,水果只是点缀。

山娃一天编8个筐,超过了德顺老汉。那一年,德顺老汉彻底退休了。他一头栽进他正在编织的筐里,再也没有醒来。

德顺老汉是一个人。他的老伴早年得病,因没钱医治死在了山上,儿子和孙子先后死在了打石头的洞里。

山娃和十几个老人用柳条编织了一副棺材,德顺老人很舒服地睡在了里面。他被埋在山上一棵大桃花树下,山坳里的风来到这里,会有桃花伴舞,有枝头和鸣。

每一个过来欣赏桃花的人,都仿佛听到山在歌唱。

(选自2020年《微型小说选刊》第4期)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谦年十七,为左军行参军, 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泰始初,擢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视事三年,征还为抚军中兵参军。元徽初,迁越骑校尉、征北司马府主簿。建平王将称兵,患谦强直,托事遣使京师,然后作乱。及建平诛,迁左军将军。齐初,为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永明初,为中散大夫。明帝将废立, 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仗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天监六年出为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 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冬则布被莞席,夏日无帱帐。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四十七》)

古代诗歌阅读
情景默写
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这两句诗出自唐末王贞白的《白鹿洞》,它是诗人在白鹿洞求学时勤勉不倦的写照。登上_____的庐山五老峰东南麓,可见枝叶掩映的白鹿洞书院,经几百年岁月打磨,她依然氤氲着书卷墨香。1179年,理学大家朱熹曾造访书院,见残垣断壁,深感惋惜,遂向朝廷呈报修复书院的建议。但朝廷并未采纳,而朱熹依然坚持己见,自任洞主,制定教规,聘师聚徒,划拨田产,_____。在“朱陆之辩”后,朱熹还邀请心学大家陆九渊到白鹿洞书院升堂讲学,(     )。不仅如此,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亦为后世诸多书院效仿,影响深远。《揭示》共五条要求,有四条涉及教人如何为人处世,只有一条谈及做学问,这在当时科举既成“_____”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宝贵的。《揭示》不仅对中国书院发展意义重大,对朝鲜、韩国、日本等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010年,白鹿洞书院与韩国绍修书院缔结为友好书院。书院虽然现已不再具有教学功能,但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始终延续,文化交流活动,对传承、弘扬和挖掘中国国学文化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一系列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文艺思潮已在海外______。这些作品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拥有强大的感召力,成为对外交流过程中的独特的“使者”。

语言表达
材料作文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