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纪念白求恩》 同步试卷

日期: 2025-03-31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静(mì)      热(chén)    (xùn)职      (niān)轻怕重
B、(bì)薄      派(qiǎn)    (mǐn)灭      见异思(qiān)
C、 纯(cuì)     休(qì)      (mái)怨      (pǐ)极泰来
D、(xiè)意     狭(ài)       (pēng)击     振聋发(kuì)
下列句子中的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白求恩同志支持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事迹在中国家喻户晓
B、 正是凭着这种对群众负责和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十年来,她经手的三百余起案件,无一起错案。
C、 有了乐于吃苦的理念和心态,就不会在工作中拈轻怕重
D、 张先生如往常一样漠不关心地上网核对前一天下午买的五注双色球机选号码。
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实践    佩服    殖民地    麻目不仁
B、 动机    教训    恰谈会    毫不利己
C、 极端    职业    负责任    感人至深
D、 冷清    悲痛    晋察冀    家谕户晓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应该像白求恩同志一样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B、 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高度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C、 这篇报道列举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
D、 《纪念白求恩》的作者是我国伟大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
下列对《纪念白求恩》一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表达了对白求恩的沉痛悼念之情。
B、 本文叙议结合,以议论为主,文中的记叙内容成了本文的事实论据。
C、 本文四个段落的内容层层深入,高度赞扬了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D、 本文多处使用成语,如“拈轻怕重”“见异思迁”“精益求精”等,具有言简意赅的表达效果。
下列有关各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分析: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B、 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分析:这个句子中“没有一个不”表达了肯定的意思。
C、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分析:运用对比手法,严厉批评了“不少的人”,指出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
D、 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分析:运用反复手法,突出表明“我们的国际主义”是“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是有着鲜明的针对性的。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设问)
B、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夸张)
C、 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
D、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排比)

填空题

语言表达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怀抱着胸中那一簇火焰

——孙犁先生百年诞辰纪念

铁凝

    ①就我个人而言,纪念一位作家的最好方式是回到他的作品。对于像孙犁先生这样人品与文品高度一致的作家,就更是如此了。可以说,孙犁的作品伴随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

    ②我怀念水生嫂、吴召儿、秀梅、妞儿们,那是因为,她们身上有孙犁先生一生所信仰和追寻的“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孙犁先生说:“《山地回忆》里的女孩子,是很多山地女孩子的化身。当然,我在写她们的时候,用的多是彩笔,热情地把她们推向阳光照射之下,春风吹拂之中。在那可贵的艰苦岁月里,我和人民建立起来的感情,确是如此。我的职责,就是如实而又高昂浓重地把这种感情渲染出来。”

    ③在我看来,真诚,是作家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也正是因为这种真诚,孙犁先生能够在复杂的时代风云中写出超越生活表象的“真实”。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铁木前传》,就是最好的证明。单说那个精灵一样的女孩子小满儿,就足以抵达刻骨的人性深度。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她似乎是一个落后分子。可是,这个仿佛是从《聊斋》里走出来的女孩子,单用美艳、明媚不能概括她,单用狡黠、虚荣不能概括她,单用热烈、纯真要不能概括她,她似乎是上述这种种形容词的混合体,而作家在表现她时,也是怀着十分复杂的感情。我意识到,在她轻佻、随便的外表下,有着无可抑制的热情与幻想,也有着不为人知的痛苦与悲伤。孙犁深刻地同情人,深刻地了解人,他忠直地按着源自内心的同情和了解去写,正是因此才使他的人物穿越时间而鲜活如新。可以说,有了《荷花淀》,孙犁先生奠定了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的位置;而有了《铁木前传》,孙犁先生才成为了孙犁先生。

    ④晚年的孙犁,小说写得少了,他把时间大多用在了研读古籍,写作散文、杂文上,尤以大量的文论和书论而引人瞩目。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未曾毁于灾荒、战火、人祸,反而星垂野阔,一脉千流,大概也和孙犁先生这样的知识分子始终悉心保护、修复文化,坚守自己的理想有关吧。这灯下修书的老人形象,竟是无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一个剪影。

    ⑤我常常想,为什么孙犁的作品至今仍经得起一读再读,至今仍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呢?除了以上谈到的,我还想谈谈他对语言的珍视。孙犁先生说:“从事写作的人,应当像追求真理一样追求语言,应当把语言大量贮积起来。应当经常把你的语言放在纸上,放在你的心里,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读一读孙犁先生的作品,不难感受到语言在千锤百炼之后所呈现出来的润泽的神采和深厚的力量。

    ⑥我敬仰孙犁先生,还因为他以他的写作和生活,向我们示范了如何小心呵护真、善、美的种子,使之成为人生温暖的底色。终其一生,孙犁先生都深切怀念他所经历过的战争年代,怀念他生活过的那些村庄,怀念那些作为伙伴、战友和同志的战士和群众,这种感情滋养了他的心灵,无论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故,他都怀抱着胸中那一簇火焰。

    ⑦作为文学晚辈,我和我的一些作家朋友们在年轻时都受到过孙犁先生的恩泽。那时候,孙犁先生在《天津日报》编“文艺周刊”,他关注着青年作家的成长,给予过许多热情的鼓励和及时的引导。刚刚踏上文学道路的时候,就像一个人夜里走山路,有凉风扑面、神清气爽的时候,也有四顾茫然、不知所以的时候。这时候,一封信函,或者是几句话,都能点亮文学的灯火,照亮前面的路。在我心目中,孙犁先生就是那位提着灯的宽厚长者。1996年12月,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之际,病中的孙犁通过《文艺报》向大会表达了祝愿,他说:“希望大家同心协力拿出好作品。”如今,孙犁先生不在了,我想,我们大家都愿意像孙犁先生对待当年的我们一样,同心协力,做一些“引导、打杂和清扫道路的工作”。这大概才是对孙犁先生最好的回报吧。

(有删改)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