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山东省泰安市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06-27
中考真卷
(18分,每小题3分)
(12分,每小题3分)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1)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a)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b)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2)四川人说:“峨嵋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c)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d)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3)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4)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1)选文第一段围绕“意境”展开论述,下列内容没有论述到的一项是()

A.意境的创造.       B.意境的鲜明 C.意境的演变 D.意境的独创

【答案】C

(2)“写恋爱故事,就不一定非把隔壁卖豆腐的王二也写上去;画虾,可以一笔水都不画,能表现出水的感受就行。”如果把这句话放在选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答案】D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的独特之处在于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强调表现事物的精神实质。

B.选文写到不同风景有不同的特色,意在说明不同风景会带给人不同的印象和感受。

C.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境的。

D.如果没有意匠,诗人和画家就找不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答案】C

(4)选文中四处画线的句子,能给我们写作以启示,对此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a):不停地写作,不断地表现,才能把握写作对象的精神实质。

B.(b):把握事物的精神实质,融人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才能写出好文章。

C.(c):有了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才能有深刻全面的认识,才能打动人。

D.(d):总是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没有个性和独创性。

【答案】A

【教材目录】18821

【解析】【点评】

【小题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文中“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可知本段谈论了“意境的创造”“意境的鲜明”“意境的独创”。故选:C。

(2)本题考查论据的运用。“写恋爱故事,就不一定非把隔壁卖豆腐的王二也写上去;画虾,可以一笔水都不画,能表现出水的感受就行”,这句话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与第一段中的(4)处内容“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吻合。故选:B。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原文是“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并非是“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境的”。故选:C。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A.不准确,根据“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可知“把握写作对象的精神实质”必须要自己认真的观察,并非“不停地写作,不断地表现”。BCD.准确。故选:A。

【分值】12

【题型】现代文阅读

【考查类型】中考真题

【试题级别】九年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1)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a)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b)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2)四川人说:“峨嵋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c)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d)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3)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4)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12分,每小题3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颠;求之地中,不更乎?”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十余岁。       阅:经过

B.求之下流,固。           固:坚固

C.求之地中,不更乎?    颠:颠倒

D.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如:依照

【答案】B

(2)下列句子补写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僧)以为顺流下矣。    B.(坎穴)渐激渐深。

C.如是再啮(石兽),石又再转。      D.求之(于)下流。

【答案】C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寺僧“求二石兽于水中”而未得,是因其未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

B.“物理”只能被讲学家掌握,所以讲学家有了嘲笑别人的资本。

C.讲学家认为石兽“湮于沙上”,是因为他空谈事理,“据理臆断”。

D.选文第三段连用两个“必”字,写出老河兵富有经验且自信。

【答案】B

(4)下列对选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四处问句皆为反问句,加重了语气,引发了思考。

B.选文语言平易,简洁生动,善在叙述中制造波澜,平而不板,寓意于事。

C.选文末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D.选文详写老河兵的推断,说明他抓住了水性的特点才作出了正确判断。

【答案】D

【教材目录】18821

【解析】【点评】

【附参考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小题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ACD.正确。B.有误,句意: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固;本来。故选:B。

(2)本题考查省略句式。文言文在不影响语意表达的前提下,经常会省略某些句子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在翻译的时候,要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ABD.正确。C.有误,原句意思是“像这样再冲刷”,不是省略句。故选:C。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ACD.正确。B.错误,根据“尔辈不能究物理”可知,讲学家认为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此项说法曲解文意。故选:B。

(4)本题考查对选文的赏析。ABC.正确。D.有误,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老河兵能推究事物的道理,看问题不只是停留表面现象。故选:D。

【分值】12

【题型】文言文阅读

【考查类型】中考真题

【试题级别】九年级

(6分,每小题3分)

9.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开篇回顾了个人身世和自己的抗元斗争经历,以星光的暗淡寥落暗示个人心境的凄凉落寞。

B.颔联使用比喻,形象地说南宋国势衰微如风中柳絮,个人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颈联巧借两个地名,语意双关,既表明作者被俘所经之地,又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整首诗构思巧妙,寓意深刻,情味十足,是诗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理想人生赞歌,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答案】A

(2)对这首诗尾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尾联是剖心明志之言,集中体现了诗人忠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B.尾联中“汗青”代指史册,含蓄表达出诗人舍生取义的坚定信念。

C.尾联情感由悲而壮,语调由郁而扬,抒发了诗人为国捐躯的豪情。

D.尾联中诗人决心向死,不惜此身,展现出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答案】B

【教材目录】18821

【解析】【点评】

【附参考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小题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理解与分析。A.有误,四周星:四周年。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着深挚沉痛的感情,富有艺术感染力BCD.正确。故选:A。

(2)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与赏析。ACD.正确。B.有误,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故选:B。

【分值】6

【题型】诗歌鉴赏

【考查类型】中考真题

【试题级别】九年级

(17分)
(19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冯)异自以久在外,不自安,上书思慕阙廷,愿亲帷幄,帝不许。后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斩长安令,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

帝使以章示异。异惶惧,上书曰:“臣本诸生,遭遇受命之会,充备行伍,过蒙恩私,位大将,爵通侯,受任方面,以立微功,皆自国家谋虑,愚臣无所能及。臣伏自思惟:以诏敕战攻,每辄如意;时以私心断决,未尝不有悔。国家独见之明,久而远,乃知‘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当兵革始起扰攘之时豪杰竟逐迷惑千数。臣以遭遇,托身圣明,在倾危混淆之中,尚不敢过差,而况天下平定,上尊下卑,而臣爵位所,巍巍不测乎?诚冀以谨敕,遂自终始。见所示臣章,战栗怖惧。伏念明主知臣愚性,固敢因缘自陈。”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

(节选自《后汉书∙冯异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阙廷:朝廷。②亲帷幄:侍奉皇帝。帷幄,指帝王。③国家:指皇帝。④伏:敬词,古时臣对君奏言多用。⑤“性与”以下两句:语出《论语》。以此来赞誉光武的圣明,说明自己的愚钝。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

当兵革始起扰攘之时豪杰竞逐迷惑千数

【答案】当兵革始起/扰攘之时/豪杰竞逐/迷惑千数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上书曰           谢:_____________

②久而远           益:____________

③而臣爵位所           蒙:____________

④恩父子           犹:____________

【答案】谢罪|更加|蒙受|如,好像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诏敕战攻,每辄如意;时以私心断决,未尝不有悔。

②伏念明主知臣愚性,固敢因缘自陈。

【答案】①按照圣上的诏令开战,每次都能称心如意;我偶尔私自做出征战的决断,没有不后悔的。

②知道圣明的君主了解我的愚钝品性,所以才敢借机表白自己的心迹。

(4)选文第二段表现了冯异的哪些特点?请分条概括。

【答案】示例:①谦卑谨慎;②忠于国家;③谨遵君臣大义。

【教材目录】18821

【解析】【点评】

【附参考译文】

      冯异自认为长时间领兵在外,心里很不踏实,上书说想念朝廷,想侍奉皇帝。后来有人上书说冯异在关中独断专行,处死长安县令。权威极重,民众亲附,称他为“咸阳王”。

      光武派人将奏章拿给冯异看。冯异读后极为惶恐,上书谢罪道:“臣下原本是个普通书生,遭遇皇上委任重任的际遇,在军队里边充个数,受到皇上错爱,处于大将的位置,封为通侯,受命执掌一方大权,从而立下一点功劳,这些都是由于国家的谋划,愚臣自己没有什么本领做到这一切。臣下自己反思:按照圣上的诏令开战,每次都能称心如意;我偶尔私自做出征战的决断,没有不后悔的。圣上独到的见解之明智,时间久了而更加深远,臣下才明白‘老师关于人性和天道的言论,是没法听得到的。’当战争刚开始,天下大乱之时,豪杰竞相角逐,人们受到的诱惑数以千计。小臣我因为遭遇明主,托身于圣明天子,在危难混乱之中,还不敢有过错,何况天下太平安定,上下尊卑已定,而为臣显爵高位,所蒙受之恩情,有如巍巍高山,怎可估量呢?臣下确实希望恭谨地侍奉圣上,自始至终。现在见到圣上给我看的奏章,战战栗栗,惊恐万状。知道圣明的君主了解我的愚钝品性,所以才敢借机表白自己的心迹。”光武下诏回答曰:“将军对于国家,于义理上是君臣的关系,在情义上却如同父子,有什么嫌疑,却要怀有恐惧的心情?”

【小题解析】

(1)本题考查给文言语句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战争刚开始,天下大乱之时,豪杰竞相角逐,人们受到的诱惑数以千计。因此可断句为:当兵革始起/扰攘之时/豪杰竞逐/迷惑千数。

(2)本题考查文言词义。解答此题,需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在学习中要注意识记文言实词,还要注意由课内到课外的知识迁移。①句意:上书谢罪道。谢:谢罪。②句意:时间久了而更加深远。益:更加。③句意:而为臣显爵高位,所蒙受之恩情。蒙:蒙受。④句意:在情义上却如同父子。犹:如,好像。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①重点词有:以,按照;辄,总,都。句意:按照圣上的诏令开战,每次都能称心如意;我偶尔私自做出征战的决断,没有不后悔的。②重点词有:陈:表白。句意:知道圣明的君主了解我的愚钝品性,所以才敢借机表白自己的心迹。

(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由“臣以遭遇,托身圣明,在倾危混淆之中,尚不敢过差,而况天下平定”可知他忠于国家;由“受任方面,以立微功,皆自国家谋虑,愚臣无所能及”可看出他谦卑谨慎;由“上尊下卑,而臣爵位所蒙,巍巍不测乎?诚冀以谨敕,遂自终始”可看出他谨遵君臣大义。

【分值】19

【题型】文言文阅读

【考查类型】中考真题

【试题级别】九年级

(16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听秋

乔洪涛

①一朵牵牛花把它看到的秘密告诉了另一朵牵牛花,另一朵再把它传给另一朵。一个晚上的工夫,满面篱墙上的牵牛花都绽放了,把那一个个粉嘟嘟的小喇叭挂在了肩膀上。早晨的阳光才刚刚变得薄薄的,凉凉的,它们就感知到了。篱笆花架下的那两棵细瘦如美人的秋草,已成淡黄,渐落风尘,却正有了徐娘半老的风韵,在牵牛花的映衬下,一点不来得含糊,也不来得潦草。她们早听到了牵牛花在夜晚的窃窃私语,她们知道那个秘密。高高在架上的牵牛花已经把喇叭举上了头顶,它们就要向整个村庄宣布:秋天来了。

②哦,秋天来了。我直起腰,把耳朵听向四野:我听见空气慢慢变凉的声音,那细微的凉丝丝的气丝儿慢慢变薄,变淡,夏日空气里的溽热和潮湿已经悄悄溜走,天空越来越远,越来越蓝;我听见田野里的庄稼和野草慢慢变黄的声音,一只蝴蝶飞起又飞落,一只蚂蚱在微黄的草叶上有力地弹跳,还有那弹琴鸣唱的蟋蟀,把忧伤的爱情的曲子弹拨得让人心碎;我听见屋檐上那只麻雀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它把早晨的第一缕温和的阳光叼起,藏进窝内,它灵动的小眼睛眨来眨去;我听见院子里墙角的那几棵野菊花把细碎而热烈的橘黄的花朵擎开,它们在绿叶中细密如星星,拥拥挤挤开得热闹。——我听见,我都听见了,我站在院子里,听见秋色渐浓,听见秋香渐浓,听见——秋意渐浓了。

③我还要去看一看田野里的那些生灵们,它们听见秋天的脚步了吗?我要告诉它们,秋天来了,让它们做好过冬的准备——我要向我在庄稼地里喂养的蚂蚱做一个告别,那些春天从泥土里钻出来在我的田园里蹦跳了许多时日的蚂蚱,我从未驱赶过它们,它们陪伴我的庄稼度过了整整一个春天和一个夏天,我得赶快告诉它们,秋天就要来了,我要向它们道谢;我要向豆地中间的那一家小田鼠表达我的问候,我知道,夏天里它们一家生了四个可爱的毛茸茸的孩子,我曾经查阅《诗经》为它们取下了四个可爱的名字,那时候我没好意思惊动它们,现在到了秋天了,我要去看看它们是否准备好了过冬的粮食,它们既然能够把家安在我的豆地中,它们就是我的客人,我得去看看它们的粮仓,否则,一个冬天我都会睡不踏实;我还要去告诉那只失恋的蟋蟀,我记得上次来田园的时候,坐在地头上休息,它提一把吉他不停地在我身边弹唱,弹唱一首失恋的曲子,这年轻英俊的小伙,我多么害怕它陷进爱情的泥淖里不能自拔,我要邀请它到我的家中来,那里会有一个温暖的冬天让它疗伤;我还要找找那只灰褐色的野兔,如果能找到它,我要向它郑重道歉,因为夏天的时候我曾经带着狗追撵过它,现在想来我那时候的举动多么可笑;我还要向我田园的泥土表达我的谢意,它养育了供我食用的粮食,带给我丰满的肉体和滚烫的激情,让我拥有悲悯万物的情怀和仰望万物的思想。我要告诉它们,秋天来了,你们又让我收获了许多。

④听一听,停下手中的活计,听一听这秋吧。这是一个生命的仓库,这是一个声音的仓库!这里有芦苇变黄,秋果落地的萧瑟的声音,也有野菊花开放的声音,那些细密的花朵蓬勃而热烈,这里更有虫子们生命更迭的淼响!那衰落绝不是死亡,而是更迭;那腐朽绝不是结束,而是孕育。你可以听见生命的伟大,可以听见历史的浩渺,也可以听见岁月脚步的蛩音。

⑤还有那秋天的月亮,它挂在乡村的树梢上,像一枚上苍盖上的邮戳,又像天使闪亮的眼睛,纯洁得让人心疼。这枚时而新芽,时而满弓,时而淡绿,时而浅蓝的月亮呀,用它纯净的颜色,天真的姿态,牵引着我,在尘世的喧嚣嘈杂中,给我一条通往耳朵,通往诗心,通往家园的路。

⑥把沉睡的耳朵喊醒,把沉睡的心灵喊醒,听一听这秋的生命之美吧!这潦草而妩媚的秋色里,有月亮的呢喃,也有花朵的情话,更有虫子们生命不息的绝响。

(选文有删减)

(1)文章第②段段末说“我听见,我都听见了”,请结合本段简要概括“我”分别听到了哪些声音。

【答案】空气变凉的声音;植物变黄、昆虫弹跳鸣唱的声音;麻雀叫个不停的声音;野菊花开的声音。

(2)文中的“我”为什么要去看一看“田野里的那些生灵们”?这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和思想?

【答案】①告诉生灵们,秋天来了,让它们做好过冬的准备;向它们道别,表达问候、抚慰、道歉之意。

②表达了“我”悲悯万物的情怀和仰望万物的思想。

(3)严文井在《永久的生命》中写道:“生命在那些终于要调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请从选文中找到与该句含意相近的句子并写下来。

【答案】那衰落绝不是死亡,而是更迭;那腐朽绝不是结束,而是孕育。

(4)文章第⑤段描写的月亮非常独特,读后你有何感受?请结合文意加以简述。(50字以内)

【答案】①感受到了月亮的美,它像上苍的邮戳和天使的眼睛,纯洁得让人心疼;②通过月缺月圆,感悟到生命成长的历程;③心灵在月亮的纯净和天真的牵引下得到了净化。

【教材目录】18821

【解析】【点评】

【小题解析】

(1)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此题已提示从第②段寻找答案,由“我听见空气慢慢变凉的声音”“我听见田野里的庄稼和野草慢慢变黄的声音,一只蝴蝶飞起又飞落,一只蚂蚱在微黄的草叶上有力地弹跳,还有那弹琴鸣唱的蟋蟀,把忧伤的爱情的曲子弹拨得让人心碎”“我听见屋檐上那只麻雀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我听见院子里墙角的那几棵野菊花把细碎而热烈的橘黄的花朵擎开”等语句可概括作答。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第一问,根据第③段“我要告诉它们,秋天来了,让它们做好过冬的准备”“我要向我在庄稼地里喂养的蚂蚱做一个告别”“我得赶快告诉它们,秋天就要来了,我要向它们道谢”“我要向豆地中间的那一家小田鼠表达我的问候”“我要邀请它到我的家中来,那里会有一个温暖的冬天让它疗伤”“我还要找找那只灰褐色的野兔,如果能找到它,我要向它郑重道歉”等语句可得出答案:“我”去看那些生灵是为了让它们做好过冬的准备;向它们道别,表达问候、抚慰、道歉之意。第二问,可选取关键语句概括作答,由“带给我丰满的肉体和滚烫的激情,让我拥有悲悯万物的情怀和仰望万物的思想”可概括作答。

(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严文井“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表达出对生命的乐观态度,第④段“那衰落绝不是死亡,而是更迭;那腐朽绝不是结束,而是孕育”表达的也是对生命的乐观态度,两者含意相近。

(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能力。此题可根据该段描写月亮的关键语句,结合自己的理解感悟作答。段中关键语句有“纯洁得让人心疼”“在尘世的喧嚣嘈杂中,给我一条通往耳朵,通往诗心,通往家园的路”,此题答案具有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

【分值】16

【题型】现代文阅读

【考查类型】中考真题

【试题级别】九年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听秋

乔洪涛

①一朵牵牛花把它看到的秘密告诉了另一朵牵牛花,另一朵再把它传给另一朵。一个晚上的工夫,满面篱墙上的牵牛花都绽放了,把那一个个粉嘟嘟的小喇叭挂在了肩膀上。早晨的阳光才刚刚变得薄薄的,凉凉的,它们就感知到了。篱笆花架下的那两棵细瘦如美人的秋草,已成淡黄,渐落风尘,却正有了徐娘半老的风韵,在牵牛花的映衬下,一点不来得含糊,也不来得潦草。她们早听到了牵牛花在夜晚的窃窃私语,她们知道那个秘密。高高在架上的牵牛花已经把喇叭举上了头顶,它们就要向整个村庄宣布:秋天来了。

②哦,秋天来了。我直起腰,把耳朵听向四野:我听见空气慢慢变凉的声音,那细微的凉丝丝的气丝儿慢慢变薄,变淡,夏日空气里的溽热和潮湿已经悄悄溜走,天空越来越远,越来越蓝;我听见田野里的庄稼和野草慢慢变黄的声音,一只蝴蝶飞起又飞落,一只蚂蚱在微黄的草叶上有力地弹跳,还有那弹琴鸣唱的蟋蟀,把忧伤的爱情的曲子弹拨得让人心碎;我听见屋檐上那只麻雀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它把早晨的第一缕温和的阳光叼起,藏进窝内,它灵动的小眼睛眨来眨去;我听见院子里墙角的那几棵野菊花把细碎而热烈的橘黄的花朵擎开,它们在绿叶中细密如星星,拥拥挤挤开得热闹。——我听见,我都听见了, 我站在院子里,听见秋色渐浓,听见秋香渐浓,听见——秋意渐浓了。

③我还要去看一看田野里的那些生灵们,它们听见秋天的脚步了吗?我要告诉它们,秋天来了,让它们做好过冬的准备——我要向我在庄稼地里喂养的蚂蚱做一个告别,那些春天从泥土里钻出来在我的田园里蹦跳了许多时日的蚂蚱,我从未驱赶过它们,它们陪伴我的庄稼度过了整整一个春天和一个夏天,我得赶快告诉它们,秋天就要来了,我要向它们道谢;我要向豆地中间的那一家小田鼠表达我的问候,我知道,夏天里它们一家生了四个可爱的毛茸茸的孩子,我曾经查阅《诗经》为它们取下了四个可爱的名字,那时候我没好意思惊动它们,现在到了秋天了,我要去看看它们是否准备好了过冬的粮食,它们既然能够把家安在我的豆地中,它们就是我的客人,我得去看看它们的粮仓,否则,一个冬天我都会睡不踏实;我还要去告诉那只失恋的蟋蟀,我记得上次来田园的时候,坐在地头上休息,它提一把吉他不停地在我身边弹唱,弹唱一首失恋的曲子,这年轻英俊的小伙,我多么害怕它陷进爱情的泥淖里不能自拔,我要邀请它到我的家中来,那里会有一个温暖的冬天让它疗伤;我还要找找那只灰褐色的野兔,如果能找到它,我要向它郑重道歉,因为夏天的时候我曾经带着狗追撵过它,现在想来我那时候的举动多么可笑;我还要向我田园的泥土表达我的谢意,它养育了供我食用的粮食,带给我丰满的肉体和滚烫的激情,让我拥有悲悯万物的情怀和仰望万物的思想。我要告诉它们,秋天来了,你们又让我收获了许多。

④听一听,停下手中的活计,听一听这秋吧。这是一个生命的仓库,这是一个声音的仓库!这里有芦苇变黄,秋果落地的萧瑟的声音,也有野菊花开放的声音,那些细密的花朵蓬勃而热烈,这里更有虫子们生命更迭的淼响!那衰落绝不是死亡,而是更迭;那腐朽绝不是结束,而是孕育。你可以听见生命的伟大,可以听见历史的浩渺,也可以听见岁月脚步的蛩音。

⑤还有那秋天的月亮,它挂在乡村的树梢上,像一枚上苍盖上的邮戳,又像天使闪亮的眼睛,纯洁得让人心疼。这枚时而新芽,时而满弓,时而淡绿,时而浅蓝的月亮呀,用它纯净的颜色,天真的姿态,牵引着我,在尘世的喧嚣嘈杂中,给我一条通往耳朵,通往诗心,通往家园的路。

⑥把沉睡的耳朵喊醒,把沉睡的心灵喊醒,听一听这秋的生命之美吧!这潦草而妩媚的秋色里,有月亮的呢喃,也有花朵的情话,更有虫子们生命不息的绝响。

(选文有删减)

写作(5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