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生物试卷库

北京市海淀区2021年生物中考二模试卷

日期: 2025-03-28 中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
B、 蚯蚓能疏松土壤
C、 大雁南飞以度过寒冬
D、 葵花朵朵向太阳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构成一条食物链
B、 物质循环只与①④有关
C、 生态平衡只与②③有关
D、 生物所需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下列器官与执行其功能的主要组织对应有误的是(  )
A、 股骨——保护组织
B、 唾液腺——上皮组织
C、 心脏——肌肉组织
D、 大脑——神经组织
以下实验材料中,能观察到正在分裂的细胞的是(   )
A、 番茄果肉
B、 洋葱根尖
C、 菠菜叶表皮
D、 石榴叶脉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即小满时节小麦籽粒(果实)逐渐饱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籽粒由雌蕊中的子房发育而成
B、 籽粒饱满过程中胚逐渐发育成熟
C、 根吸收土壤中有机物使籽粒饱满
D、 籽粒饱满过程中营养物质不断积累
蒲公英是北京地区常见的野生花卉,果实上方具有冠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冠毛有助于种子传播
B、 种子传播可扩大植物分布范围
C、 空气湿度增加利于增大种子传播距离
D、 种子传播减少同种个体对资源的争夺
位于海淀温泉镇的草莓种植基地,采用“5G智能温室环境控制系统”进行管理。下列管理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监测土壤含水量,以便合理灌溉
B、 监测光照强度,光弱时自动补光
C、 监测温度,以及时减小昼夜温差
D、 监测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时增补
每年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下列做法有助于实现营养均衡的是(   )
A、 来不及就不吃早饭了
B、 食物多样,比例适当
C、 用碳酸饮料代替喝水
D、 饭菜多加盐,更有味道
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相关实验,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编号

处理

检验

1

馒头屑

唾液2mL

搅拌

37℃

水浴10分钟

滴加碘液,

观察颜色变化

2

馒头屑

清水2mL

搅拌

3

馒头块

唾液2mL

搅拌

4

馒头屑

唾液2mL

不搅拌

A、 本实验用试管模拟口腔,37℃模拟口腔温度
B、 1、2组比较,可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
C、 3、4组比较,可探究牙齿和舌的消化作用
D、 预测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
血浆含有的物质中,一定不是从消化道吸收来的是(   )
A、 葡萄糖
B、 血浆蛋白
C、 氨基酸
D、 水
血管是血流的管道。如图为三种血管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把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处
B、 在四肢处,②中常具有静脉瓣
C、 ③内径最小,红细胞单行通过
D、 血液流动的方向为②→③→①
目前,世界上仅存两头北部白犀牛。科研人员试图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帮助其繁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产生卵细胞的结构是卵巢
B、 受精卵是个体发育的起点
C、 胚胎在子宫内发育
D、 该繁殖方式为无性生殖
如图为人类的性别决定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精子中性染色体组成是XY
B、 受精卵Ⅰ发育为男孩
C、 理论上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D、 卵细胞类型决定后代的性别

综合题

阅读科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相信大家都见过憨态可掬、黑白相间的大熊猫吃竹子的情景。研究人员发现,具有肉食动物消化道特征的大熊猫,99%的食物都是竹子,但是对食物的消化率却不足17%。而其它草食动物普遍能消化超过80%的植物性食物。那么大熊猫取食竹子,能获取足够的能量吗?

实际上,大熊猫每天至少花费10小时进食,同时它们还会选择营养最丰富的竹子种类,并优先取食营养价值最高的部位。根据季节不同,大熊猫会优先选择竹笋,其次为嫩竹与竹叶,最后为竹秆。这样的方式会让大熊猫获取足够的能量,进而维持恒定的体温。

在冬季, 大熊猫生活的区域气温常常能达到-20℃。大熊猫还有哪些“御寒神技”呢?大熊猫体表被毛,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层,使其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近期,科学家观察到大熊猫喜欢用新鲜的马粪“洗澡”。它们会先通过气味判断马粪的新鲜程度,之后用脸颊轻扫粪堆,最后用马粪覆盖全身。这种并不卫生的行为很可能导致大熊猫感染致病菌或寄生虫病,然而科学家却认为这种奇特的行为一定对大熊猫利大于弊。在2020年的最新研究中,我国科学家在新鲜马粪中发现了两种“抗冷分子”——β-石竹烯(BCP)与氧化石竹烯(BCPO)。这两种物质通过麻痹大熊猫感受寒冷的感受器,减少了它对寒冷的感知,这样大熊猫在寒冬里依然保持正常的取食欲望,进而保证能量的获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大熊猫的抗寒能力。

拥有“御寒神技”的大熊猫,却在气候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种群数量逐渐减小,一度被定为濒危物种。1963年开始,我国先后建立14个自然保护区,通过科研助力大熊猫恢复种群数量,并通过立法对大熊猫进行保护。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大熊猫从濒危物种变为易危物种。这是世界对我国大熊猫保护成果的肯定和支持,然而保护大熊猫的路还很长,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参与。

实验探究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