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湖北省宜昌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起点试卷

日期: 2025-04-01 开学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在《左传》《国语》等文献记载中,楚人引用《将经》的例了并不少见,其中,楚庄王引用《诗经》数量之多,尤为引人注日,由此可见(   )
A、 礼乐制在楚地广泛传
B、 楚文化体系完全形成
C、 楚人华夏认同意识增强
D、 楚文化神秘色彩浓厚
元朔五年,汉武帝用士人拜相制取代列侯拜相制,任命老儒公孙弘为相,然后封侯,“其后以为政事”,士人拜相制(   )
A、 改变了权力分配的格局
B、 完善了中央集权的机制
C、 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D、 提高了行政办事的效率
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
A、 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 扩大了统治基础
C、 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 实现了选贤任能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这一规定表明(    )
A、 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
B、 人民政协在特殊条件下暂行人大职权
C、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新中国政权组织形式
D、 人民代表大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下表为张仲礼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中统计的上海进口货物数据表,表中数据的变化能反映(   )

时间

进口货物

总值

鸦片(%)

棉布(%)

棉纱

1850年

54

34

6

390.8万元

1870年

34

50

6

6457.4万元

A、 清政府强化抵制鸦片进口
B、 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根本变化
C、 中国传统纺织业走向衰败
D、 民族资木主义下业取得较快发展
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
A、 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 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C、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 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观察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Ⅲ”的主要原因是(   )
A、 为完成“一五”计划
B、 正实施全面经济调整
C、 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
D、 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有人在1933年评价胡佛总统说:“因此历史站在那里犹豫,等待时间来做出判断,就为社会指明复兴的道路而言,胡佛是新时代总统的第一任,还是旧时代的最后一任。事实上,他两者兼具。”材料反映了当时(    )
A、 经济危机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
B、 胡佛干预危机的措施取得明显效果
C、 胡佛对危机做出了及时的力所能及的应对
D、 胡佛经济哲学思想更适合繁荣年代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 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
D、 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伏尔泰与卢梭都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但两人的一些主张却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A、 是否主张天赋人权
B、 是否反对财产私有
C、 是否反对君主制度
D、 代表阶级利益不同
学者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一战后的革国出现了文学流派‘愤怒的青年’,随后,在美国出现了‘垮掉的一代文学”。这些文学流派(   )
A、 重点批判工业化带来的危害
B、 反映青年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C、 弥漫着反社会反传统的色彩
D、 体现二战后社会矛盾的变化

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某一角度说,历史就是从有趣的故事中悟出生活的智慧。

典故一“半费之讼”:

古希腊有一个名叫欧提勒士的人,他向著名的辩者普罗达哥拉斯学法律。两人曾订有合同,其中约定在欧提勒士毕业时付一半学费给普罗达哥拉斯,另一半学费则等欧提勒士毕业后头一次打赢官司时付清。

但毕业后,欧提勒士并不执行律师职务,总不打官司。普罗达哥拉斯等得不耐烦了,于是向法庭状告欧提勒士,他提出了以下二难推理:如果欧提勒士这场官司胜诉,那么,按合同的约定,他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如果欧提勒士这场官司败诉,那么按法庭的判决,他也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他这场官司或者胜诉或者败诉,所以,他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

而欧提勒士则针对老师的理论提出一个完全相反的二难推理:如果我这场官司胜诉,那么,按法庭的判决,我不应付给普罗达哥拉斯另一半学费;如果我这场官司败诉,那么,按合同的约定,我也不应付给普罗达哥拉斯另一半学费;我这场官司或者胜诉或者败诉,所以我不应付给他另一半学费。

典故二“李约瑟难题”

由英国学者李约瑟他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

第一段是:为何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中国的政教分离现象、文官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流派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

第二段是:为何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据百度百科等摘编

任选一个典故,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典故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