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北京市房山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3-23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由“大运河的开通、唐都长安城、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等内容整合的单元主题可概括为(   )
A、 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文学作品是时代的反映。唐诗题材丰富,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不同侧面反映了唐朝的时代风貌。下列诗句中,能够反映唐朝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的是(   )
A、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
B、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C、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白居易)
D、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王建)
观察下表,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A、 科举制影响力不断扩大
B、 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 河南地区经济发展停滞
D、 江苏地区迁入人口最多
明朝废除宰相,六部分理朝政和清朝设立军机处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   )
A、 促进中外交往
B、 加强君主专制
C、 提高行政效率
D、 扩大地方权力
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共同之处是(    )
A、 加强了明朝的对外交往
B、 打破了清朝的闭关锁国
C、 抗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D、 维护了祖国的海疆安全
上古时期,帝王尊号不过一两个字,到清顺治帝时,其尊号竟多达25个字。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
A、 帝王权力的不断强化
B、 民众尊敬帝王
C、 帝王重生前更重死后
D、 帝王名实相符
清代有一位军机大臣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首诗说明(   )
A、 军机大臣整天无所事事,靠绘画消磨时光
B、 军机大臣拥有处理全国军政要务的最高权力
C、 军机大臣听命于皇帝,按皇帝的旨意记录、传达
D、 军机大臣替皇帝处理军政要务,要有自己的创意
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的客观描述,历史观点是对史实的看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闭关自守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B、 乾隆时期只开放一处作为通商口岸
C、 清政府严格限制出海贸易船只的载重量
D、 清朝统治者认为中国物产丰富无所不有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生旦净末丑影响全世界。下面关于京剧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A、 戏曲已成为城乡人民的文化需求
B、 地方戏曲日益繁盛
C、 文化专制导致了戏曲的繁荣
D、 徽班艺人的长期努力

非选择题(共50分)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商业发展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材料一:

唐朝前期,国家统一。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唐朝的商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唐太宗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几乎不收取商业税,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宋代随着商业需求增长,宵禁和固定市场交易地点被取消,各种店铺遍布城市大街小巷,甚至有些店铺“通晓不绝”,还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由于商业竞争激烈,有的店铺为招揽生意开始以广告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商品。繁荣的商业不仅极大地丰富和便利了人们的生活,还为政府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商业税成为宋代后期重要的财政来源。

——摘编自杭侃《中华文明传真》

材料三:

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贸易也是当时商业贾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宋朝在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见右图)。但是这些交易不很稳定,双方处于战争状态时就必然关闭榷场,这直接影响双方贸易的进展。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清朝出现以地域为中心,血缘、乡谊为纽带的商人群体——商帮。他们行走四方,长途贩运,不畏艰辛。商帮有自己的规范,如安徽商人朱文炽经营茶叶,每当出售的新茶过期,总是在交易契约上注明“陈茶”二字,以示不欺。另外,其经营方式常“用奇胜”,不落俗套。

——摘编自吴慧《商业史话》

伟大工程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民族精神和政治智慧。

材料一:

有时它是绵延数百里的厚重城体,有时却演变为长墙间矗立着的烽燧与零星散落的烽火墩台。……沿山脊线起伏的超长墙体曲线是它整体的形廓,展现了线的力量与韵律,无数垛口重复而有节奏,坚立于城墙之间的敌楼与绵延的墙体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尽显点线面相结合的艺术美态。

——屈琳《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与视觉艺术表现特征》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者发出最后的吼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

材料二:北京城的变迁是时代的缩影。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攻占元大都城,废掉东西两墙北面的光熙、肃清二门,而将原安贞门改为安定门,健德门改为德胜门,同时又改东墙的崇仁门与西墙的和义门为东直门与西直门,其余七门则仍其旧。永乐十七年(1419年),明朝又将南城墙向南推移了二里,仍开三门,名称如旧。至此,城围共计四十里。正统元年(1436年),明朝又修建九门城楼、月城、角楼、城淥、桥闸,四年完工,遂改丽正门为正阳门,文明门为崇文门,顺城门为宣武门,齐化门为朝阳门,平则门为阜成门。此即所谓北京内城。

随着北京城的人口大量增加,城外居民日益稠密,朝中不断有人主张修筑外城,以便加强防御,于是在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又完成了一道包围京城南面的外罗城,此即所谓北京外城。原议外城包围京城四面,但因经费不敷,只修成了正南一面。因此整个北京城便形成了一个凸字形的轮廓。北京城的设计布局是非常严密完整的。从全城来看,外城包围着内城南面,内城包围着皇城,皇城包围着紫禁城……皇帝居住的紫禁城就成为全城的中心,处在层层拱卫之中。

——摘编自北京大学历史系编《北京史》

材料三:

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都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后为清朝所沿用。明永乐(1406-1420年)完成了紫禁城及皇城的宫殿,门阙、城池,围绕中轴线的太庙、社稷坛、天坛、鼓楼、钟楼等一系列建筑。1546年,完成包围京城正南面的外城,因而北京城便是一个凸字型的轮廓。外城包着内城南面,内城包着皇城,皇城包着紫禁城。一切城墙和沟池的修建,都是为了保卫和巩固帝王的统治,一切庙宇建筑都要烘托帝王的威严。

——摘编自《北京史》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