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吉林省长春市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01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中华民国成立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人们把1914年至1920年这段时期称为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短暂的春天”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B、 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C、 列强资助北洋军阀相互争斗
D、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兴起
下表为近代中国棉质土布在国内棉布市场上的比重统计。据此可知,中国(   )

年份

1875年

1905年

1919年

1931年

比重

78.1%

78.7%

65.53%

61.6%

A、 近代民族工业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B、 农村自然经济已经走向了衰亡
C、 实行了保护本国传统手工业的政策
D、 传统棉纺织业仍然具有生命力
下面是1927~192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构成变化示意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B、 湖南农民运动高涨
C、 新的革命道路开辟
D、 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1935年3月,红军到达四川剑阁并驻扎了1个多月。在此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府,还组织群众大力宣传和讲解革命真理,留下了城墙上书写的《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条文等。这些活动(   )
A、 为遵义会议顺利召开创造了条件
B、 可佐证长征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火种
C、 表明持久抗战方针日益深入人心
D、 推动了土地革命在全国的顺利发展
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
A、 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 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 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
D、 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1958年某领导到江苏视察中稻丰产实验田,他问党委书记:亩产可以打多少?回答说:可以打1万斤。领导说:“1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产生这一认识的原因是(   )
A、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生产积极性高
B、 当时国家领导人对农业特别重视,提出“以粮为纲”
C、 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有了正确的认识
D、 人们为发展生产力而夸大了主观意志的作用
亚非会议掀起的新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1955年到1964年,中国建交国增加了29个,除南斯拉夫和法国外都是亚非拉国家。这表明新中国(   )
A、 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B、 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认同
C、 实行求同存异原则取得显著成效
D、 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是历史学科必备能力之一。下面四幅图反映了中国(   )

A、 城乡差别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B、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 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
D、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伟大成就
下图是影片《我和我的家乡》的宣传海报,这部影片由5个小故事组成,为观众全面展现了5G、网约车、直播带货、无人机物流等热点下的中国风貌,对外传达了5G时代已经全面来临,我们的家乡也因此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下列选项与影片展示的情景息息相关的是(   )

A、 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了全面恢复和发展
B、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主题
C、 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的建成
D、 云计算、移动通信和卫星精准定位系统
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表明(   )
A、 科技革命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
B、 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C、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一把“双刃剑”
D、 科技创新能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非选择题:本题共2大题,共30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走过波澜壮阔的70年,创造了举世无双的经济增长奇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9年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这一年钢产量仅15.8万吨,减少80%,煤仅3243万吨,减少48%,粮食为11318万吨,减少约25%,棉花为44.4万吨,减少约48%。1949年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不足整个亚洲平均44美元的2/3,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

 ——据王桧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如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治国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外事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督察体制改革、国家安全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检监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近代国际格局不断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3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漫长过程的顶峰,这一漫长过程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开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就开始了。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一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国际会议

主要内容

巴黎和会

与同盟国签订一系列条约,以对德(凡尔赛和约》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制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华盛顿会议

美英、日、法签订《四国条约》,迫使英日同盟终止

美、英、法、意、日签订<五国海军协定》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美国获得和英国同等的海军地位

美、英、日、法、中等九国签订《九国公约》,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材料三 雅尔塔体系具体内容大体有四个方面∶

1)西方欧洲雅尔塔体系。它通过分区占领管制德国及非法西斯化的原则协定、关于波兰疆界和临时政府组成的协定、《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等,划分了美英和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这是雅尔塔体系的关键环节。

2)东亚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亚洲的安排主要是通过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雅尔塔会议和《雅尔塔秘密协定》、《波茨坦公告》、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改造,以及美苏在朝鲜受降的"三八线"协议等实现的。

3)“中间地带”雅尔塔体系。对于殖民地的安排,除英法荷在远东的殖民地被保留下来,其他地区的殖民地转交给联合国托管。这方面的内容规定比较笼统,是雅尔塔体系的薄弱环节。

4)联合国。战后成立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

——摘编自杨鹏飞《二十世纪以来的战争和平与世界发展》

请回答: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