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四川省广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01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绿叶中的色素只能溶解在无水乙醇中
B、 制备滤纸条时用圆珠笔画横线更方便
C、 层析分离时必须确保滤液细线不触及层析液
D、 若研磨绿叶时没有加入碳酸钙,则不影响色索提取
下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B、 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而绿光吸收量最少被反射出来,所以叶片呈绿色
C、 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D、 叶片在640~660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蓝藻在光合作用中以H2O作为供氢体,而光合细菌则以H2S作为供氢体进行光合作用。据此推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二者的光合色素均分希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B、 二者的拟核中均含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
C、 二者均可在核糖体上合成光合作用所需的酶
D、 蓝藻进行光合作用能产生O2 , 但光合细菌可能不产生O2
在CO2浓度为0.03%和适宜的恒定温度条件下,测定植物甲和植物乙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a点时,植物甲不进行光合作用
B、 c点时,植物甲和植物乙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一样多
C、 d点时,主要是CO2浓度限制了植物乙光合速率的增大
D、 b点时,植物乙的叶肉细胞中只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能产生ATP
下图为有关细胞分裂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过程有利于维持亲子代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B、 ①的过程中无纺垂体和染色体出现,不发生DNA复制
C、 蛙的红细胞能通过①方式增殖,人的成熟红细胞能通过②方式增殖
D、 ③过程中也具有细胞周期,精原细胞以③的方式增殖
下列关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复制完成后核DNA数量是之前的两倍
B、 着丝点分裂将导致一个细胞中染色体和DNA数量成倍增加
C、 核DNA的复制和数量加倍都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D、 处于分裂中期和分裂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量不同
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三位实验人员制作洋葱根尖装片的操做步骤如表所示(注:“+”表示操作,“-”表示未操作)。

实验人员

操作

取材

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根尖2~3mm处

根尖2~3mm处

根尖10~15mm处

则甲、乙、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

A、 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B、 细胞分散但看不到染色体、染色体着色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C、 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D、 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着色清楚但看不到染色体
如图表示同一个体的5种细胞中5种基因的表达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此图能说明细胞分化的本质
B、 基因b可能控制RNA聚合酶的合成
C、 细胞中mRNA差异最大的是细胞2和4
D、 一般来说,这5种细胞的核遗传物质相同
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裂和分化均可增加细胞数量
B、 细胞分化发生在胚胎时期
C、 细胞衰老时,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提高
D、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下有关具有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   )
A、 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合子,可使杂交实验结果更可靠
B、 进行人工杂交时,必须在豌豆花未成熟时除去母本的全部雄蕊
C、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实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
D、 在统计时,若F2的数量过少,其性状分离比可能偏离3:1
下列有关遗传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B、 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现象
C、 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D、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表现型相同时基因型一定相同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 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生物的遗传现象
C、 “若F1产生配子时承兑的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接近1:2:1”属于演绎推理的过程
D、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下列有关双链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DNA分子一条链中的碱基A所占比例为a,则另一条链中的碱基A所占比例也一定为a
B、 如果一条链上(A+T):(G+C)=m,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也为m
C、 如果一条链上的A:T:G:C=2:2:3:3,则另一条链上该比值为3:3:2:2
D、 由50个碱基对组成的DNA分子片段中至少含有氢键的数量为150个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 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D、 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活体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成的S型菌不能稳定遗传
B、 活体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荚膜物质使R型菌转化成有荚膜的S型菌
C、 离体转化实验中,经DNA酶处理的S型菌提取物不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
D、 离体转化实验中,蛋白质也能使部分R型菌转化成S型菌且可实现稳定遗传
在遗传物质的研究过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格里菲斯,艾弗里,蔡斯和赫尔希等人所做的经典实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格里菲斯的实验结论是S型菌体内有“转化因子”,理由是DNA是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的物质
B、 艾弗里的实验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理由是只有DNA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C、 蔡斯和赫尔希实验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理由是DNA是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的物质,并且还指导了蛋白质的合成
D、 科学研究表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理由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如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 ④是构成DNA的一个基本组成单位,名称是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C、 ⑤⑥分别代表A、G,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上的相邻两个碱基之间通过⑨连接
D、 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
DNA分子的稳定性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目有关.下列关于生物体内DNA分子中(A+T)/(G+C)与(A+C)/(G+T)两个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DNA分子,后一比值不同
B、 前一个比值越大,双链DNA分子的稳定性越高
C、 当两个比值相同时,可判断这个DNA分子是双链
D、 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DNA分子,后一比值等于1
下列有关遗传信息、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
B、 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增强密码子的容错性
C、 反密码子是tRNA中与mRNA碱基互补配对的三个碱基
D、 通常一种密码子在不同生物中决定不同种氨基酸
研究人员从菠菜中分离类囊体,将其与16种酶等物质一起用单层脂质子分子包裹成油包水液滴,从而构建半人工光合作用反应体系。该反应体系在光照条件下可实现连续的CO2固定与还原,并不断产生有机物乙醇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体系不断消耗的物质仅是CO2
B、 产生乙醇酸的场所相当于叶绿体基质
C、 类囊体产生的ATP、[H]和O2均参与CO2固定与还原
D、 与叶绿体相比,该反应体系不含光合作用色素
图甲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用打孔器在某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圆片,再用气泵抽出气体直至叶圆片沉底,然后将等量的叶圆片转至不同温度的NaHCO3(等浓度)溶液中,给予一定的光照,测量每个培养皿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图乙)。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在ab段,随着水温的升高,净光合速率逐渐减小
B、 上浮至液面的时间可反映净光合速率的相对大小
C、 通过图乙分析可以找到真正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D、 因为抽气后不含氧气,实验过程中叶圆片不能进行需氧呼吸
如图表示蝴蝶兰在正常条件下和长期干旱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日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长期干旱条件下,叶肉细胞在10~16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正常条件下,12时CO2吸收速率最快,此时植株干重达到一天中最大
C、 正常条件下,叶肉细胞在0~6时和20~24时不能产生ATP
D、 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可能通过夜间吸收CO2以适应环境
水稻的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花粉中所含淀粉遇确呈蓝色,糯性花粉中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色。将W基因用红色荧光标记,w基因用蓝色荧光标记(不考虑基因突变)。下面对纯种非糯性与糯性水稻杂交的子代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观察F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发现2个红色荧光点和2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是分离定律的直观证据
B、 观察F1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发现1个红色荧光点和1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可能形成该细胞时发生过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C、 选择F2所有植株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理论上蓝色花粉和红色花粉的比例为3:1
D、 选择F1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理论上蓝色花粉和红色花粉的比例为1:1
一杂合子(Aa)植物自交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2∶1,可能是隐性个体有50%死亡造成的
B、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可能有50%的花粉死亡
C、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3∶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50%死亡造成的
D、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造成的
水稻抗稻瘟病是由基因R控制的,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B、b对稻瘟病的抗性表达有影响,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减弱。现用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亲本的基因型是RRBB、rrbb
B、 F2中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2/3

C、 F2中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抗病植占8/9
D、 不能通过测交鉴定某F2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
现有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均只含有14N(表示为14N14N)的大肠杆菌,若将该大肠杆菌在含有 15N 的培养基中繁殖两代,再转到含有 14N 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则理论上 DNA 分子的组成类型和比例分别是(    )
A、 有 15N14N 和 14N14N 两种,其比例为 1:3
B、 有 15N15N 和 14N14N 两种,其比例为 1:1
C、 有 15N15N 和 14N14N 两种,其比例为 3:1
D、 有 15N14N 和 14N14N 两种,其比例为 3:1
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狭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狭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雌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雄株中
B、 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
C、 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半,则亲本基因型是XBXB×XBY
D、 若后代性别比例为1∶1,宽叶个体占3/4,则亲本基因型是XBXb×XBY
用放射性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并分别侵染大肠杆菌,经保温、搅拌和离心后检测离心管中物质的放射性,甲管的上清液(a1)放射性远高于沉淀物(b1);乙管中上清液(a2)放射性远低于沉淀物(b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管中a1的放射性来自32P,乙管中b2的放射性来自35S
B、 根据甲、乙两管的实验结果可推测DNA是遗传物质
C、 若搅拌不充分,甲管的b1中可能出现较大的放射性
D、 若保温时间过长,乙管的a2中可能出现较大的放射性
甲、乙图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
B、 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 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
D、 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关于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及其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也可以从RNA流向蛋白质
B、 细胞中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的RNA均可编码多肽
C、 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不相等
D、 染色体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 RNA分子
如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已知该家庭中有甲、乙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存在代代遗传的特点
B、 乙病为红绿色盲症,在人群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C、 Ⅱ-4为甲病携带者的概率是2/3,为乙病携带者的概率是1/2
D、 若Ⅱ-4和Ⅱ-5再生一个孩子,其为正常女孩的概率是3/8

综合题

实验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