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2 《拿来主义》课时作业

作者UID:7189882
日期: 2024-06-28
同步测试
单选题
语言表达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她身着中国传统服饰,在山间汲泉水,在菜地摘时蔬,在幽静的院落里烹饪传统美食,周围鲜花灼灼,山林森森,流水潺潺,仿佛身在世外桃源……

近日,以李子柒美食文化为主线,围绕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展开的视频从国内火到了国外。不少外国人通过视频,开始了解“有趣又好看”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开始喜欢中国人,喜欢中国这个国家。

好的传播,一定要有好的故事。一个故事如果只停留在反映情感的层面,充其量只能算是有内容。当今时代,有内容的故事未必能取得良好的国际传播效果。好的故事还必须具备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而且能够发挥引领作用。

当然,有价值并不是在价值观的外面生硬地套个文艺外壳,而是要将价值观不露痕迹地融入内容。李子柒视频散发着一种原生态的美,并且“道法自然”等中国传统的思想价值观念隐藏在这种美的最深处。外国观众对中国文化不甚了解,但他们喜欢李子柒视频里传递的美,而美是有力量的,它牵引着外国观众继续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

就短时间内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来看,李子柒视频可能抵得上甚至超过花费大量时间制作的影视、舞台艺术作品。这是因为对外文化传播有了新媒介与互联网的结合,所产生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已大大超越了传统媒体。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对外文化传播中,我们把目光多放在传统形式上,如推动中国影视作品走出去等。虽有一些成绩,但我们要看到,传统媒介形式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有限。

新媒介降低了传播的门槛,李子柒自己或许没有对外文化传播的主观目的,但她不经意间成了这方面的“高手”。这启示着我们:对外文化传播,不仅是政府和文艺机构的事,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同时,相较于政府主导的对外文化传播,民间的传播由于形式灵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更接地气,效果可能更好

(摘编自《李子柒式短视频走红海外的启示》)

材料二

【摘编自《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9)》】

材料三

近年来,中国在对外交往过程中也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主张,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这些理念体现了很多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思想。但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缺乏深入系统的了解。如何创新中国的对外话语体系?如何加强中国文化理念的国际传播,以使国际社会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国在进行理念传播时尤其需要关注这些问题。

文化是影响国家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文化可大致分为两类,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前者强调可视的内容,如艺术、服饰、建筑等,而后者强调理念性内容,如价值观、思想等,实际上后者的影响更大。

如今,中国日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话语权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世界能否准确理解中国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能否准确理解中国所提出的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结果会直接影响中国评价、中国话语、中国形象。

长期以来,世界上存在着对中国的误解和误读。很多西方国家以西方思维、西方经验来解读中国行为,经常对中国的行为冠以西方经验的标签。例如,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西方以“马歇尔计划”来解读,这种类比充满了误导性。

目前,中国在国际范围内还是做了很多努力来宣传自己的文化,但是很多时候还是停留在显性文化内容方面。例如,孔子学院主要是教授汉语,也经常组织一些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活动,如书法展示、京剧表演、文艺演出等。

当下,中国日益对世界产生影响,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理念、中国思想等就日益重要,这是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基础,也是增强中国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的关键。

(摘编自《加强中国文化理念的国际传播》)

材料四

中华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首先必须警惕历史虛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形式有载体解构和他者解构。前者受市场利益驱使,从内部实现对中华文化及其价值的自我解构;后者受西方文化霸权影响,利用技术传媒等手段进行价值解构。对此,我们既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揭穿历史虚无主义的真实意图;又要讲究策略,有理有力有节地实现有效应对。其次必须加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自主设置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议程,提升中华文化传播的影响力与美誉度,彰显中华文化美美与共的价值魅力。

要真正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完整讲好中华文化的故事,传递中国价值与智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文化传播的战略自觉。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长远全局规划。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需要政府引领各方,为文化传播提供长远完整的战略规划。第二,整合文化资源,凝练传播内容。我们必须对中华文化进行高度凝练和总结概括,提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文化理念和主张。第三,丰富传播渠道,形成线上线下、同向同行的传播合力。

中华文化传播要协同互动,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模式,将差异化传播与大众性传播结合起来,形成新时代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大格局。

(摘编自《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选择》)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