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试卷库

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政治期中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5-01-14
期中考试
单选题
材料分析题
    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材料一:经济内循环主要指的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通过国内的供给和需求形成循环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是打造经济新发展格局的当务之急。

材料二:以“全球服务,互惠共享”为主题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是目前全世界唯一涵盖12大领域的综合型服贸会。

截至2019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已连续6年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新引擎我国在数字服务、5G建设等方面有相对竞争优势,同时我国引进先进的服务贸易产品和技术的需求仍未改变。举办服贸会,不仅事关对外贸易,也事关对内贸易格局的优化。全球形势下的服务贸易,对贸易规则的应用、监管机制的差异性、知识产权的保护、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的服务贸易监管者和供应商,只有适应更严酷的竞争形势,采取更积极的应对措施,才有可能掌握主动权。

材料三:某校高三时政学习小组同学探究了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的历史演进,对其形成的思路、政策及相关背景资料进行了梳理(见下表):

时间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思路、政策及相关背景资料

1987年

国家计委向中央提出《关于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构想》,该构想促成了我国“沿海发展战略”,使经济运行由国内循环扩大到国际循环,一是利用中国劳动力充裕的资源优势,二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大力发展“三资企业”.

1998年

亚洲金融危机为我国外向型经济模式敲响了警钟,我国首次提出“立足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张。

2001年

加入WTO对我国国际大循环形成具有里程碑意义。

2006-2014年

由于过度依赖于投资、出口,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些问题。从“十一五”到“十二五”规划期间,逐步形成了“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国际大循环的思路转向国内外循环相协调。

2015年

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日趋突出,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全球总需求不振;另一方面中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必然。

2020年

面对当前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要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简答题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