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浙江省“山水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生物开学试卷

日期: 2025-03-28 开学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支原体为原核生物,无核膜和染色体
B、 支原体与细菌的细胞结构的区别在于没有细胞壁
C、 支原体有核糖体,核仁与其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 支原体的DNA分子可与核糖体直接接触
下列物质或结构中不全都含有糖类的是(   )
A、 核酶  荚膜
B、 细胞膜  核酸
C、 染色体  核苷酸
D、 胰岛素  细胞壁
如图为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利用电子显微镜,也无法观察到细胞膜如该图所示的结构
B、 胆固醇镶嵌或贯穿在膜中有利于增强膜的流动性
C、 脂双层是膜结构的基础,它使得许多分子和离子不能随意出入细胞
D、 膜蛋白的异常常与某些疾病相关
下列关于酶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使酶促反应速率最大时的温度下酶活性一定最佳
B、 在酶的催化效率实验中鸡肝或马铃薯块茎若未制成匀浆则与制成匀浆实验结果不同
C、 若添加了淀粉和蔗糖酶溶液的试管内呈现轻度阳性反应则说明蔗糖酶不纯净
D、 不同温度条件下酶促反应所需的最适pH不同
下列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癌变可看作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
B、 正常细胞能转变为癌细胞,癌细胞不能逆转为正常细胞
C、 衰老细胞的线粒体体积随年龄增大而减小
D、 细胞伤害导致的细胞死亡与植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单性花中花器官的退化机理相同
金鱼系野生鲫鱼经长期人工选育而成,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有形态多样、品种繁多的金鱼品系。自然状态下,金鱼能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可育后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类的喜好影响了金鱼的进化方向
B、 人工选择使鲫鱼发生变异,产生多种形态
C、 野生鲫鱼种群经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D、 金鱼与野生鲫鱼属于两个物种
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史上经典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中,各组培养液中悬浮培养过程均不能形成光滑菌落
B、 科学家通过同位素示踪和密度梯度超速离子等技术,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C、 摩尔根的伴性遗传实验又一次证实了孟德尔定律的正确性
D、 孟德尔单因子杂交实验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培养叙述正确的是(   )
A、 微生物都可以用LB液体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
B、 苹果青霉应该在弱酸性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C、 微生物的培养基都需要有碳源和氮源
D、 用稀释涂布的方法进行细胞计数通常会使计数偏多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局部的电位变化,称为突触后电位。科学家为了探究突触后电位的特点,做了如下实验(甲图中A、B、C为不同神经元的轴突,乙图中字母及箭头分别代表轴突类型及刺激时间点,阈值代表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膜电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刺激A,B,C均能引起D的去极化
B、 突触数量越多,越容易引发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
C、 单独刺激A不能引起D的兴奋,需同时刺激A和B才能引起D的兴奋
D、 相同来源的或不同来源的兴奋性递质作用于D引起的小电位可以累加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正常成年人的体液量约占体重60%,其中细胞外液占总体液的1/3,如图是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内环境成分包括A液B液和D液
B、 促甲状腺激素通过B液的定向运输作用于甲状腺
C、 当遇到病原体侵染,中性粒细胞可以钻出E进入A液发挥作用
D、 肝糖原进入A液后水解成葡萄糖,再进入B液,故肝糖原属于细胞外液
“蚂蚁森林“在广大支付宝用户的支持下已成绩斐然,在阿拉善、通辽等地种植许多植株,其中包括梭梭树、沙棘、胡杨等,它们不仅可以防风固沙,还可以作为经济作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阿拉善、通辽等地的植物一般呈随机分布
B、 “蚂蚁森林”的植物一般种植在荒漠地区,故不存在垂直结构
C、 由于人为的原因导致了“蚂蚁森林”地区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发生了改变
D、 梭梭树、沙棘、胡杨等植物和荒漠环境构成了该地区的生态系统
HIV能侵染人体细胞并在细胞内增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感染HIV的孕妇会通过母婴传递的方式遗传给子代
B、 逆转录和转录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所用的酶也相同
C、 HIV识别并结合宿主细胞的受体后,仅病毒遗传物质进入宿主细胞
D、 感染HIV的宿主细胞被激活,前病毒经转录、翻译并组装出新的HIV
化学渗透的基本原理是跨膜的离子浓度差异和电势能差异为细胞提供可利用的自由能。科学家Ander Jagendorth和同事们做了下图所示的巧妙实验为化学渗透机制提供了证据。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将叶绿体类囊体置于pH4的缓冲溶液中,需使类囊体内外部在这种酸性pH下达到平衡后,才能转移类囊体
B、 图中pH8的瓶中类囊体在没有电子传递的情况下可由ADP和Pi合成ATP
C、 将图中pH8的瓶放置在黑暗条件下,不可由ADP和Pi合成大量ATP
D、 据该实验结果可推测,光照下,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类囊体膜两侧也存在类似pH差异的可能性
植物基因工程可以改造农作物性状,使农作物变得更加高产。如图是培育良种水稻的有关原理和步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表达载体中的T-DNA插入外源基因后将失去作用
B、 图中②过程需要在无菌环境下用Ca2+处理土壤农杆菌
C、 需要用除草剂检测转基因植株是否具有抗除草剂性状
D、 该过程需要用到固体和液体培养基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敏性哮喘属于免疫功能减退症
B、 浆细胞膜表面不存在受体分子,它只进行抗体的分泌
C、 病毒感染的人往往出现发热现象,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的
D、 辅助性T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生成抗体能力降低的原因可能是白细胞介素-2的分泌减少
有研究者采用荧光染色法制片,在显微境下观察拟南芥(2n=10)花药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以下为镜检时拍摄的4幅图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细胞中形成5个四分体
B、 图乙细胞是观察并分析拟南芥染色体组型的最佳时期
C、 图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已彼此分离
D、 图中细胞按照减数分裂时期排列的先后顺序为甲→乙→丙→丁
如图表示欧洲灰鹭在1928~1977年间的种群数量波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于温度的变化使得该种群的数量波动呈周期性
B、 图示欧洲灰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0只
C、 图中a处该种群以恒定的增长率在增长
D、 在1928~1977年间欧洲灰鹭的环境容纳量基本不变
有些人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外貌与正常女性一样,但无生育能力,原因是其X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a,而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某女性化患者的家系图谱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Ⅱ-1的基因型为XaY
B、 Ⅱ-2与正常男性结婚,其后代患病概率是1/8
C、 人群中具有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相关基因型只有两种
D、 人群中基因a的频率将会越来越低
细胞内不同基因的表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能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调控基因表达,基因A的表达效率高于基因B
B、 基因中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不一定改变
C、 DNA双链解开,RNA聚合酶移动到终止密码子时停止过程①
D、 过程①和过程②均会发生氢键的形成和断裂
用密闭的培养瓶培养等量的绿藻(单细胞藻类),得到4组绿藻培养液,将培养液置于4种不同温度下,已知t1<t2<t3<t4 , 在光下和黑暗条件下测定培养瓶中氧气的含量变化,得到如图的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条件下,绿藻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活性与温度呈正相关
B、 t3条件下绿藻细胞产生的氧气扩散到细胞外和线粒体中
C、 t4条件下绿藻细胞群体的总光合速率与总呼吸速率保持相等
D、 t4条件下培养瓶光下O2增加值降低与呼吸速率增幅大密切相关
将某一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用14C充分标记,其同源染色体用32P充分标记,置于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若进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两个子细胞中一个只含14C,一个只含32P
B、 若进行减数分裂,四个细胞中可能两个有放射性,两个没有放射性
C、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可能三个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
D、 若进行有丝分裂,某一细胞中含14C的染色体与含32P染色体的比值不可能是2:1
某植物的花色有紫色和蓝色两种。为了研究其遗传机制,研究者利用纯系品种进行了杂交实验,F1自交产生F2 , 结果见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杂交组合

父本植株数目(表现型)

母本植株数目(表现型)

F1植株数目(表现型)

F2植株数目(表现型)

10(紫色)

10(紫色)

81(紫色)

260(紫色)

61(蓝色)

10(紫色)

10(蓝色)

79(紫色)

247(紫色)

82(蓝色)

A、 该植株花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B、 杂交Ⅰ中F2的紫色植株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是3:10
C、 取杂交Ⅱ中F2的紫色植株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紫色和蓝色的比例为8:1
D、 将两个杂交组合中的F2紫色植株相互杂交,产生的后代中紫色和蓝色的比例为36:5

多选题

综合题

实验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