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2021年高考生物真题试卷(北京卷)

日期: 2025-04-01 高考真卷 来源:出卷网

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含有C,H,O,N,P
B、 必须在有氧条件下合成
C、 胞内合成需要酶的催化
D、 可直接为细胞提供能量
下图是马铃薯细胞局部的电镜照片,1~4均为细胞核的结构,对其描述错误的是(  )

A、 1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B、 2是核与质之间物质运输的通道
C、 3是核与质的界膜
D、 4是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场所
将某种植物置于高温环境(HT)下生长一定时间后,测定HT植株和生长在正常温度(CT)下的植株在不同温度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两组植株的CO2吸收速率最大值接近
B、 35℃时两组植株的真正(总)光合速率相等
C、 50℃时HT植株能积累有机物而CT植株不能
D、 HT植株表现出对高温环境的适应性
酵母菌的DNA中碱基A约占32%,关于酵母菌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复制后A约占32%
B、 DNA中C约占18%
C、 DNA中(A+G)/(T+C)=1
D、 RNA中U约占32%
如图为二倍体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某一时期的显微图像,关于此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含有12条染色体
B、 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C、 含有同源染色体
D、 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下图为某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

对该家系分析正确的是(  )

A、 此病为隐性遗传病
B、 III-1和III-4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
C、 II-3再生儿子必为患者
D、 II-7不会向后代传递该致病基因
在有或无机械助力两种情形下,从事家务劳动和日常运动时人体平均能量消耗如图。对图中结果叙述错误的是(  )

A、 走路上学比手洗衣服在单位时间内耗能更多
B、 葡萄糖是图中各种活动的重要能量来源
C、 爬楼梯时消耗的能量不是全部用于肌肉收缩
D、 借助机械减少人体能量消耗就能缓解温室效应
植物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侧芽的生长,形成顶端优势。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侧芽生长形成侧枝。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既可促进也可抑制生长
B、 去顶芽或抑制顶芽的生长素运输可促进侧芽生长
C、 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物的顶端优势
D、 侧芽生长受不同植物激素共同调节
野生草本植物多具有根系发达、生长较快、抗逆性强的特点,除用于生态治理外,其中一些可替代木材栽培食用菌,收获后剩余的菌渣可作肥料或饲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植此类草本植物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B、 菌渣作为农作物的肥料可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C、 用作培养基的草本植物给食用菌提供碳源和氮源
D、 菌渣作饲料实现了物质在植物、真菌和动物间的转移
人体皮肤表面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某同学拟从中分离出葡萄球菌。下述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对配制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 使用无菌棉拭子从皮肤表面取样
C、 用取样后的棉拭子在固体培养基上涂布
D、 观察菌落的形态和颜色等进行初步判断
关于物质提取、分离或鉴定的高中生物学相关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 研磨肝脏以破碎细胞用于获取含过氧化氢酶的粗提液
B、 利用不同物质在酒精溶液中溶解性的差异粗提DNA
C、 依据吸收光谱的差异对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
D、 利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变化的反应来鉴定蛋白质
社会上流传着一些与生物有关的说法,有些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有些违反生物学原理。以下说法中有科学依据的是(  )
A、 长时间炖煮会破坏食物中的一些维生素
B、 转基因抗虫棉能杀死害虫就一定对人有毒
C、 消毒液能杀菌,可用来清除人体内新冠病毒
D、 如果孩子的血型和父母都不一样,肯定不是亲生的
随着改革实践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对我国所有地区、各个领域的长期要求,生态保护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以下所列不属于生态保护措施的是(  )
A、 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计划
B、 出台地方性控制吸烟法规
C、 试点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D、 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

本部分共6题,共70分。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光合产物如何进入叶脉中的筛管

高等植物体内的维管束负责物质的长距离运输,其中的韧皮部包括韧皮薄壁细胞、筛管及其伴胞等。筛管是光合产物的运输通道。光合产物以蔗糖的形式从叶肉细胞的细胞质移动到邻近的小叶脉,进入其中的筛管-伴胞复合体(SE-CC),再逐步汇入主叶脉运输到植物体其他部位。

蔗糖进入SE-CC有甲、乙两种方式。在甲方式中,叶肉细胞中的蔗糖通过不同细胞间的胞间连丝即可进入SE-CC。胞间连丝是相邻细胞间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通道。在乙方式中,蔗糖自叶肉细胞至SE-CC的运输(图1)可以分为3个阶段:①叶肉细胞中的蔗糖通过胞间连丝运输到韧皮薄壁细胞;②韧皮薄壁细胞中的蔗糖由膜上的单向载体W顺浓度梯度转运到SE-CC附近的细胞外空间(包括细胞壁)中;③蔗糖从细胞外空间进入SE-CC中,如图2所示。SE-CC的质膜上有“蔗糖-H+共运输载体”(SU载体),SU载体与H+泵相伴存在。胞内H+通过H+泵运输到细胞外空间,在此形成较高的H+浓度,SU载体将H+和蔗糖同向转运进SE-CC中。采用乙方式的植物,筛管中的蔗糖浓度远高于叶肉细胞。

研究发现,叶片中SU载体含量受昼夜节律、蔗糖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呈动态变化。随着蔗糖浓度的提高,叶片中SU载体减少,反之则增加。研究SU载体含量的动态变化及调控机制,对于了解光合产物在植物体内的分配规律,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