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生物试卷库

北京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专题31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作者UID:16456197
日期: 2024-12-23
二轮复习
单选题
综合题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在金黄的芦苇荡,一对丹顶鹤扇动着美丽的翅膀翩翩起舞。丹顶鹤体态优美、行止有节、鹤鸣悠扬,被人们誉为“仙鹤”。丹顶鹤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沼泽、浅滩和芦苇塘等湿地。它的喙、颈和足都很长、能够捕食湿地中的鱼、虾、昆虫和软体动物,也吃植物的根、茎和种子。丹顶鹤春夏季在东北地区繁殖,就地取材筑巢产卵,雌雄轮流孵卵。约一个月后,雏鸟破壳而出,跟随双亲学习觅食、飞翔等生存技能。幼鹤长到一岁左右就离开双亲独立生活。丹项鹤秋冬季节迁徙到温暖的南方越冬。近年来,由于湿地面积大量减少,丹顶鹤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为保护丹顶鹤,我国不仅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而且在动物园、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等机构迁地保护,进行了相关研究和种群复壮工作。丹顶鹤幼体容易感染血孢子虫。血孢子虫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在血细胞内快速繁殖,导致个体患病甚至死亡。为了预防该传染病的发生,北京动物园研究人员将一岁以内的丹顶鹤幼体移至防蚊大棚饲养。持续监测发现,采取该预防措施后,幼鹤未检测到血孢子虫感染。该措施已用于幼鹤野外放归前的阶段饲养。目前北京动物园已有6只丹顶鹤成功放归野外。截止2018年,由各地保护机构放归的16只丹顶鹤中,已有9只成功在野外存活,并有多只在野外繁殖了后代。

 

阅读科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相信大家都见过憨态可掬、黑白相间的大熊猫吃竹子的情景。研究人员发现,具有肉食动物消化道特征的大熊猫,99%的食物都是竹子,但是对食物的消化率却不足17%。而其它草食动物普遍能消化超过80%的植物性食物。那么大熊猫取食竹子,能获取足够的能量吗?

实际上,大熊猫每天至少花费10小时进食,同时它们还会选择营养最丰富的竹子种类,并优先取食营养价值最高的部位。根据季节不同,大熊猫会优先选择竹笋,其次为嫩竹与竹叶,最后为竹秆。这样的方式会让大熊猫获取足够的能量,进而维持恒定的体温。

在冬季, 大熊猫生活的区域气温常常能达到-20℃。大熊猫还有哪些“御寒神技”呢?大熊猫体表被毛,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层,使其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近期,科学家观察到大熊猫喜欢用新鲜的马粪“洗澡”。它们会先通过气味判断马粪的新鲜程度,之后用脸颊轻扫粪堆,最后用马粪覆盖全身。这种并不卫生的行为很可能导致大熊猫感染致病菌或寄生虫病,然而科学家却认为这种奇特的行为一定对大熊猫利大于弊。在2020年的最新研究中,我国科学家在新鲜马粪中发现了两种“抗冷分子”——β-石竹烯(BCP)与氧化石竹烯(BCPO)。这两种物质通过麻痹大熊猫感受寒冷的感受器,减少了它对寒冷的感知,这样大熊猫在寒冬里依然保持正常的取食欲望,进而保证能量的获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大熊猫的抗寒能力。

拥有“御寒神技”的大熊猫,却在气候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种群数量逐渐减小,一度被定为濒危物种。1963年开始,我国先后建立14个自然保护区,通过科研助力大熊猫恢复种群数量,并通过立法对大熊猫进行保护。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大熊猫从濒危物种变为易危物种。这是世界对我国大熊猫保护成果的肯定和支持,然而保护大熊猫的路还很长,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参与。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白头叶猴分布在我国广西崇左喀斯特石山群中,其体毛黑色,头部白色,黑白搭配的毛色与其栖息的山体颜色融为一体,又因其喜食叶片而得名。但目前其种群数量不足 1000 只,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头叶猴纤瘦的身躯、细长的四肢,使其能在树林中或陡峭的绝壁上跳跃自如、行走如飞,长长的尾巴起到了极好的平衡作用。白头叶猴主要取食植物的叶,即使在果实成熟期的 7、8 月份,它的食物中也只有约 35%来自果实,其余几乎都是树叶。白头叶猴有一套适于消化叶片的好肠胃,它膨大的胃能容纳和搅拌大量树叶,经过微生物分解,营养物质更易被肠道吸收。同时,胃内有能够分解树叶单宁酸的酶,因此它们能吃较苦涩的树叶,从而具有更多食物来源。

白头叶猴是一雄多雌制的群居动物,群体内只有一个首领,遇到危险时首领通过不同的吼叫声通知自己的族群成员。成年雌猴会相互扶持,使婴猴在群体的共同关爱下长大。猴妈妈外出觅食时,未成年雌猴便会练习看护婴猴,以利于日后种族繁衍。

喀斯特石山群呈零星分布,使得白头叶猴栖息地受到自然分隔。又因山群间的低洼平 地被当地农民开发成耕作地,造成人为干扰,阻碍了白头叶猴的迁移与交流,影响了其种族繁衍。2005 年我国建立了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研究人员和当地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白头叶猴数量有一定增长,种群得到了有效保护。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沙棘( Hippophae rhamnoides)为胡颓子科沙棘属的一种落叶性灌木,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因其果实中的营养而有“天然维生素宝库”、“神奇果树”等美称,同时,也被用于水土保持和沙漠绿化。根据资料记栽,原始类型的沙棘多生长于河岸,且对温涝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为中、湿性植物;在其它树种难以生存的强烈阳光和干旱的气候环境下,沙棘的叶也具有了典型的旱生形态(叶小,角质层厚,栅栏组织发达等)。

沙棘木蠹(dù)蛾( Holcocerus hippophuerlaus)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沙棘事业的发展。沙棘木蠹蛾是一种害虫,为三北地区的特有种,如图为其幼虫和成虫的图片。主要危害是它的幼虫钻蛀、啃食沙棘的根和树干等部位,使其大部分被蛀空,导致沙棘整株死亡。据不完全統计,全国受害面积达13.33万公顷以上,并且呈加剧趋势。野外调查发现,不通环境条件的沙棘受害程度存在差异。

为此,研究人员调查了同一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沙棘木蠹蛾的发生状况,研究结果如图1,据调查结果,林业技术人员针对性地进行了药物防治,且在林中扯上了粘虫板和捕虫灯诱杀成虫。此外,还在林中释放了大斑啄木鸟、苍鹰和猪獾(杂食性哺乳动物,可取食沙棘木纛蛾的幼虫)等动物,害虫消退率明显。经过科学治理,如今沙棘木蠹蛾得到了有效地控制,随着降水的增加,重新开启了荒漠的“绿时代”。

请你根据以上资料问答下列问题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北京地区的燕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雨燕目雨燕科的鸟类,包括北京雨燕、白腰雨燕等.包括家燕、金腰燕和毛脚燕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北京雨燕.

      北京雨燕每小时飞行速度可达110公里~200公里,还能够在飞行中完成捕食、收集巢材、求偶、交配等活动.

      北京雨燕是著名的候鸟,古老的北京城是其重要的繁殖地.那么它的越冬地在哪里呢?以往我们一直推测它在非洲越冬,但没有直接的证据.

      2014年5月,在北京颐和园,志愿者为31只北京雨燕佩戴了光敏定位仪,对雨燕的迁徙进行定位和追踪研究.一年后,志愿者通过回收到的数据发现,雨燕于2014年7月22日前后迁飞,11月上旬到达非洲越冬.于未来2月~4月,沿相似路线返回颐和园进行繁殖.

      北京雨燕常常对年返回同一地点繁殖,还有延用旧巢的习性.北京雨燕每窝产卵2~4枚,多为2~3枚.雨燕的卵呈长圆形,纯白色,没有斑点.

      近20年来,北京城区的雨燕数量明显减少.根本原因是适宜雨燕的繁殖场所越来越少.此外,为了保护古建筑,人们常常在这些建筑的外面加盖一层致密的防鸟网,更使雨燕繁殖的危机雪上加霜.因此,采取合理的方法,加强对雨燕“居所”及生存环境的保护,为其提供充足的繁殖巢址,对北京雨燕的生存至关重要.

请回答以下问题: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