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广西桂林18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文)期中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15 期中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材料体现了(    )
A、 “为政以德”的儒家思想
B、 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C、 专制集权的法家思想
D、 崇尚节俭的墨家思想
清朝书法家梁峨在《评书帖》中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魏晋南北朝时期市民阶层壮大,促进书法艺术的产生
B、 唐朝士人群体形成,以书法表达对规范和风骨的迫求
C、 宋朝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文人以书法展现个人修养
D、 元明时期文化专制高度加强,使书法艺术渐趋没落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大唐王朝由盛而衰。在这一特殊时期,唐朝老百姓有可能经历到的是(   )
A、 科举考试局限于四书五经的内容
B、 争相传诵白居易的《卖炭翁》
C、 老百姓不能幸免于战火,被火炮炸伤炸死者无数
D、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是对叛军行为的强烈控诉
康有为曾说,在此沉族破家、肝脑原野的危难关头,“与其分灭于外,惨为亡国之戮囚,孰若付权于民,犹得守府而安荣”。这反映出康有为(    )
A、 未能摆脱君上民下的传统思维束缚
B、 认为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治制度
C、 积极策划限制君权以挽救民族危亡
D、 倡导以分权政治体制取代封建专制
有人指出,无论是作为思想启蒙,还是作为实践启蒙的新文化运动,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精神。由此表明新文化运动(   )
A、 宣传了民主和科学思想
B、 推动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思想解放
C、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担负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使命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

A、 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 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读《1957—1960年各级各类学校增长情况(单位:所)》。从表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年份

高校

高中

初中

小学

1957

229

2 184

8 912

547 300

1958

791

4 144

24 787

776 800

1959

841

4 144

16 691

737 400

1960

1 289

4 690

17 115

726 500

A、 “一五”计划工业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B、 “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教育怪象
C、 违背教育规律不符合当时国情的举措
D、 人民群众提高文化素养的强烈要求
达尔文《物种起源》一出版,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马上将达尔文的学说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为,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在竞争中,强者生存了下来,而弱者则被淘汰。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这种观点(    )

A、 正确。社会科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B、 错误。社会科学不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C、 正确。自然科学理论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D、 错误。自然科学理论不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工业4.0是德国政府首先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旨在应用互联网、智能化等技术来提高制造业水平。于是,有人用下图形象地概括了两个多世纪以来的工业化历程。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   )

A、 工业1.0开创了蒸汽时代,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B、 工业2.0采用流水线模式,人们普赞工业王国
C、 工业3.0开创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初现端倪
D、 工业4.0产生了第三产业,改变生产经营方式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

由于地理、经济等条件的差异,不同的地区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性;由于这种文化差异的存在,才使地区间文化交流更为必要。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周)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一同产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须屏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我们惊奇地发现,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东周)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材料三: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